APP下载

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以考促学”考核改革探析

2018-05-14徐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0期
关键词:管理学导向成果

徐彦

[摘 要] 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考核方式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必须有所改变。“以考促学”就是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建立过程化、能力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促进教、学、考的良性互动。

[关 键 词] 考核模式;以考促学;管理学基础;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176-01

课程考核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教与学的重心起着明确的导向作用。对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不仅有助于考核功能的更好实现,也有益于整体教学效果的优化。

一、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特性及考核改革的必要性

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是为工商管理大类专业开设的必修课,在专业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该课程以“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应该及可能运用的各项管理职能”为中心,旨在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和把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职能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概括性、综合性和抽象性。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经验结论性知识点,同时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

然而,目前高职管理学基础课程考核方式大多还在沿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方式。考核形式相对单一,成绩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所占比不超过30%,期末成绩主要通过闭卷考试方式来衡量。这种考核方式固守的是知识本位的课程观,置结论的学习于首要地位,注重机械式记忆,不利于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难以充分考查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情况。且教师依据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学生迎合评分标准进行作答,忽视人的行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忽视管理活动本身具有的权变性和复杂性。“重结果、轻过程,重理论、轻能力”的传统考核机制与高职教改的基本方向存在矛盾,随着教学方法改革的推进必须有所改变。

二、管理学基础课程“以考促学”考核改革思路

管理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的思路是以“以考促学”的理念为指引,充分发挥考核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关注其积极参与、综合能力的提升以及个性发展,建立过程化、能力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模式。考核改革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考核制度设计与安排中实现三个转变。

(一)变终结性评价为阶段性考核

高职教育是素质教育,也是职业能力教育,重点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因此,对高职课程考核而言,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变“一卷定乾坤”为“分段式考核”,将考核纳入教学全过程,从单一的期末考试转向与教学阶段相衔接的过程评价,使教、学、考一体化。依据管理学的几大课程模块及学习目标确定阶段性考核项目,阶段学、阶段考,期末再对所有内容进行综合考核,使知识与技能能融会贯通。若干次分段考试将考核时间与空间过程化,这样不仅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各模块内容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改善学习行为,使教学反馈成为一个多点连续过程;同时全程平稳又阶段兴奋的波浪曲线态也有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塑造健康稳定的考试心理,避免考前突击行为。

(二)变认知测验为成果导向考核

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对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言,检验学习成效的好坏,不应是只强调记忆能力的卷面分数,而要看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系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应用与实践导向上,看学生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实际能力,将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果上。建立成果导向的考核模式就是将知识内容“导向”对应需处理的问题以及需要达到的能力指标,通过考核促使学生面向生产生活实践、真正掌握实用有效的技能。比如,在计划职能模块,要求学生依据整个计划工作制订过程,完成一份要素完备、切实可行的自助旅行计划,预期能力主要是目标设定能力和计划制订能力。对于几乎没有什么管理经验的大一学生而言(管理学的主要授课对象),可检验学习成果的落实,赋予了抽象知识以具体内容,促发了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以“成果”为指向的考核是对实践能力的“核查”,而非對理论知识的“考测”;学习成果的达成是能力的“展现”,也是各阶段目标的“实现”[2]。

(三)变单一考试评价为多元化综合评定

要使考核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内容和方法应该是多元化的。应坚持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导向,提供测评学生综合能力的多重机会,把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化到考核模式中去。[3]如打破“独善其身”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以固定小组为单位协作完成部分考核项目;给予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对独立思考、大胆探索的学习成果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采用加减分制促进课堂参与,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付云.高职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之辩[J].职业技术教育,2013(8):16-19.

[2]白雪.利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构建课程考核新模式分析[J].2017(18):90.

[3]李纯斌,王雄伟,陈小尘.基于就业质量的高职学生学习成果考核探析[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3):105-107.

猜你喜欢

管理学导向成果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验收成果
数说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成果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劳动成果评比
一张图看懂“论坛成果清单”
犬只导向炮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从管理学角度看军事指挥体制改革
树立“五个导向”严格党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