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2018-05-14郭玉刚
郭玉刚
[摘 要] 微课,又称为微型课程,它在大学教育活动中的引入,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可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因而,在大学教学改革阶段,应尝试把“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作为导向,展开微课教学模式。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和特点,再阐述了大学教学改革新思路这一问题,旨在创设一个良好的大学阶段教育环境,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大学;教学改革;微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55-01
大学阶段教育活动的展开,仍然存在着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方法与教学器材不匹配等问题,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此时,为了改变课程过于简单化的问题,必须努力探求微课教学模式改革思路,让大学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更好地激发學生学习情趣,让学生掌握一些学科素养。以下就是对微课教学模式改革创新难点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大学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利参考。
一、微课概述
所谓微课,是指微型课程,内容简单的一项教学活动。它通常是以教学视频为载体,以PPT软件为支撑。即微课,一般是围绕某一知识点制作一个短小精悍的视频和素材课件、教学设计、专家点评等,达到课程教学目的。
小而精、4A、制作简单是现阶段微课所表现出的主要特点。其中,小而精是指微课时常一般在10分钟以内,1~3分钟的微课资源最多。这种精致化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疑点、难点、重点的理解。4A是指微课可以满足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媒介、任何人的学习要求,它会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编制不同的教学大纲,供学生课前、课上、课后学习使用,更符合“以生为本”教学活动的展开。此外,微课的制作成本低,仅要求制作者会使用简单的拍摄手段即可。微课教学模式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应强调这一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二、大学教学改革思路——以微课模式为例
(一)改革教学方式
在大学教学活动开展时,为了实现微课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利用微信、QQ等工具,发布微课资源,激励学生通过视频的观看展开自主学习行为。
例如,某教师在English for specific Academic Purposes一课教学时,遵循微课选题→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表达→教学反馈这一步骤,设计了一个微课视频。在微课选题时,结合语言技能、主题内容、文化内涵等等,确定了最终的选题方向。接着,在教学策略部署时,制作了plan、prepare、predict、produce四个板块,并围绕What is medicine?这一知识点,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1]。待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将这一资源发布到了班级QQ群中,鼓励学生提前预习课堂内容,更好地内化课堂知识。
微信和QQ使用频率较高,在大学课堂上,注重利用这些工具发布微课资源,可令学生高效地接收这些教学内容,达到最佳的知识学习状态。
(二)改革教学内容
在大学教学改革时,为了更好地实现微课教学,应着重强调教学内容的创新。
例如,某教师在大学“微积分——切线方程与斜率”一课教学时,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视频中先介绍了字母运算规律。接着,设计了一道例题,要求学生求出方程x3+x-3=0的实根近似值。然后,阐明了代数解法的几何版本。最后,通过画图过程的展示,为学生详细解读了代数解法知识[2]。
上述案例中的教学内容,强调了把枯燥且抽象的文字转换成图片、视频等形式,这种教学内容转换方式,更有利于刺激学生视觉体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
(三)改革教学考核方法
在大学教学改革工作进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微课教学模式优势,需改革教学考核方法和评价标准。其中,在教学考核方法改革时,可采取网络评价方法,将微课资源发布到网络上,以点击率和人气、用户评价、用户互动等等判断微课教学效果,且参照线上点击量、投票数量、讨论热度、收藏数量、分享数量等,反馈微课教学改革效果,达到高质量课堂教学。而在评价指标改革时,需从导入技能、讲解技能、语言技能几个方面入手,总结评价结果。其中,导入技能,可设置为目的是否明确、是否吸引了学生注意、导入时间是否适宜、状态是否自然等几项指标。而讲解技能,则用概念分析、讲解内容、相关例子等指标实施评价,达到全面评价的效果。
综上可知,将微课教学模式引入大学教学活动中,可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但在微课教学模式具体革新时,必须强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考核方法方面的变革,给大学生更大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以生为本”的学习环境下,自主分析、探究、解决课堂问题,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并在教师的指引下,发散自身思维,高效率地解决一些课堂重难点知识,内化所学内容。
参考文献:
[1]周可君,崔婷婷.基于微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10).
[2]王文娟,王伟.翻转课堂与微课教学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