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018-05-14沈利民
沈利民
[摘 要] 高职数学教育是培养高端技能性人才的重要基础课程,与工匠精神的培养密不可分。要在高职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加强数学与专业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能力、改革数学评价体系等方面体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关 键 词] 高职数学教育;工匠精神;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3-0178-02
一、工匠精神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一)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作为一个重新进入人们视线中的词语,是从2016政府工作报告中开始的,之后全国媒体开始宣传、提倡工匠精神。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使我们对工匠、匠人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中国制造已成为产品质量的保证,这也契合我们当下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工匠精神讲究的是精益求精:对自己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尽职尽责;对自己的事业、产品能够不断创新,执着地追求更高的品质。而在高职教育工作中,工匠精神更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鞭策和鼓励。现代社会和企业对职业技能型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校能够沉淀下来打磨人才,无论是学生还是校外人员的继续教育,都需要用工匠精神来打磨人才,通过对专业的追求、对人才技能培养精益求精的要求,能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培养出真正的匠人、匠心,能够在专业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使培养的人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
(二)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在传承与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上既义不容辞又责无旁贷[1]。
首先,工匠精神是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我国要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跃升,离不开大国工匠精神的坚实支撑。我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最关键的是重塑工匠精神,脚踏实地,提高产品的品质,注重细节,创造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民族品牌。
其次,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工匠精神也是学生应该树立、学校应该培养的一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现代社会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重视专业能力,也更加重视学生的软实力: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为社会提供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再次,工匠精神是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职业教育、高校教育的发展为社会、企业提供了更多的人才选择,在专业能力同等条件下,社会、企业更加重视人才的软实力,比如工作态度、精神状态等。而工匠精神正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进入社会之后的发展,是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
二、工匠精神与数学教育
(一)数学学科呼应工匠精神
数学学科本身的特性和工匠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数学有着高度的抽象性特点,而工匠精神正是从各类工匠的工作态度、技能水平、敬业精神抽象出来的特质,在这一点上,数学学科和工匠精神有着高度的统一;其次,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只有做到一丝不苟,才能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这也是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工匠技能的精益求精和有所创新,必须具有逻辑的严谨;再次,数学还具有应用的广泛性的特点,数学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包括各类工匠的各个专业,只有在专业中很好地运用了数学的原理和方法,才能在这个领域中出类拔萃,做到极致,工匠精神就是在专业中追求极致的精神。
(二)数学教育呼唤工匠精神
数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肥沃土壤。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顺理成章的。其中,高职院校的数学教育更应在培养工匠精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高职数学教育是学生专业教育的基础,是为专业服务的教育课程,在数学中适当地渗透专业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高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锻炼意志品质和严谨作风,另一方面也可以打好专业基础和发展专业能力,进而培养自己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
(三)数学教师应有工匠精神
数学教师作为数学知识的传授者,在工匠精神的培养中应起到关键作用,所以数学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工匠精神的特质。首先,数学教师应具有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在板书作图、课堂语言、作业批改等环节中力求严谨无误,为学生学习数学作出榜样;其次数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数学教学基本功,在工匠精神下指导数学教学工作,数学知识的精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辅導三个环节都做到“精准”,方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再次,高职数学教师除了掌握数学专业的知识体系外,还应了解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另外,在学校层面,应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建立教师职业素养标准和评价体系,规范和提高教师素质,更好地指导和培育学生工匠精神。
三、在高职数学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把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数学教学目标
1.要设计与工匠精神融为一体的数学教学教育体系。进行专业群所对应的岗位职业素养分析,确定工匠精神标准。以岗位职业素养分析为基础,归纳出岗位职业活动要求的工作作风、行为习惯、数学知识等要素,作为数学教学体系更新、数学学科建设和课程改革的重要依据。
2.要将工匠精神教育落实到数学教学方案中。在课程教学中精心设计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融合各种技术能力要素。还要把钻研精神、精益求精的作风嵌入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3.要设计数学教学全程化的工匠精神培养方案。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需求分别设计落实。第一阶段要通过数学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培养严谨、坚持、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第二阶段进行有目的的工匠精神教育,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逻辑思维、创新意识等品质和能力;第三阶段要加大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提高职业素养。
(二)在高职数学和专业相结合中培养工匠精神
1.课程设置上,打破以数学学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
课程设置应该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实践运用能力为目的,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素养为目标。而且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应该与各学科互相配合,分阶段、分学科、模块化地设置数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将实用性与专业性相结合,从实际运用出发选择教材,落实课程。
2.教学内容上,强化与专业课的联系
例如机械类专业对曲线的凹凸、图形绘制等内容有较高的要求,经管系专业对单利、复利最小投入、最大收益、边际成本、彈性等知识有较高的要求。在选定各专业数学教学内容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
3.专业实例上,提高实践运用能力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提高实践运用能力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以实例为项目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例任务中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而且根据不同专业的任务实例,可以建立数学专业模型,拉近数学与专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思想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数学建模是数学知识与应用能力共同提高的最佳结合点,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接受不断涌现的新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为学生所学专业服务,从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匠精神。例如,物流专业可以设计多商品配送问题的模型,让学生讨论建立数学模型。学生通过参与建模的全过程,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本专业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工匠精神。
(三)高职数学课堂是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培养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要注意发挥教学改革对工匠精神的培养作用,在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能力、课堂教学全过程设计等方面注意渗透工匠精神所需要的各种素养。
1.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体现工匠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板书、提问和数学语言的严密性,教学各环节注重细节上的严要求,比如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清晰明了、解题过程逻辑严密、作业格式规范合理。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2.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高职学生来源类型多样,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差距很大,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高职数学课堂教学。而且想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要调动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热情,可以通过多种手段来促进教学,如多媒体课件、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梯度设立难度不同、内容不同但融合的教学内容。按课内学习、课外拓展、专项训练与竞赛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三阶段递进式创新能力培养体系[2]。
3.将工匠精神教育渗透于数学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将工匠精神必须落实到教学过程中。在确定每个章节、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纳入工匠精神教育目标,将知识的传授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相结合,有意识地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例如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与专业相结合的案例讨论、专题研究等。
(四)构建以包含工匠精神的数学考核评价体系
加强学生数学学科考核及评价体系的研究,改革传统的考核模式和评价机制,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考核评价是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及个性发展等整体素质进行价值判断。传统的高职学生数学考核评价只重视考试分数,以此作为学生评优、入党、毕业以及就业升学推荐的依据。以现代教育观点来看,这种考核评价体制,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考核,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将包含工匠精神在内的能力素质考核作为学生数学课程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形成新的高职学生数学学科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要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数学课程教学考核大纲中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技能和学习态度的培养;其次,要坚持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考核与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针对性。再次,要在数学课程考核的基础上制定工匠精神的量化评价体系,将工匠精神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学生活动、能力和态度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科学地选择量化指标和表达形式,并规范地设定定性分析内容,合理设计分析与反馈流程,逐步形成一个层次化的考核评价模型,以更全面地对高职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考核评价。
四、结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劳动者的工匠精神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职数学教育是主要基础课,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高职毕业生提升就业竞争力,较快地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迅速完成从“顺利就业”到“成为职业”再到“成就事业”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李耀楠.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环球市场,2017(23):91.
[2]庄小红,向莹,林毅.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创新素质培养的实践探索[J].职教通讯,2017(6):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