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能力提升导向下对《国际结算》案例实践教学模式合理优化的思索①
2018-05-14孔海文
孔海文
[摘 要] 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高校努力改革的方向。對如何在国际结算课程中优化案例实践教学模式作了相关探讨。
[关 键 词] 应用能力;国际结算;案例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62-01
一、《国际结算》课程开展案例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国际商务理论基础,但又能熟练掌握英语,具备较强的专业实际应用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国际结算》课程作为一门国际经贸专业的核心课程,关于如何掌握国际金融与结算的规则并安全便捷地进行货款的收付,并能运用国际结算的基本原理与知识解决贸易实务中涉及资金的现实问题,是教学重点。这门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主要的教学内容中与实际的结算工作内容高度吻合。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只是在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虽然注重学科的系统和完整性,但是这种模式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并且由于在传统课堂上无法进行业务操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有关的工作。
二、《国际结算》课程案例实践教学应掌握的原则
(一)注重案例教学内容的差异化
由于课程教学课时有限而授课内容丰富,应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就业方向而有所侧重。比如,我院国际商务、应用英语专业开设的《国际结算》课程,针对外贸公司就业的学生应多讲授如何合理选择结算方式的案例,如何申请信用证,如何根据信用证制单结汇等。而针对欲通过银行等金融部门考核的学生则需重点讲授银行的结算业务案例,包括单据的审核、融资业务的开展和风险防范等。
(二)注意案例实践教学的多元化
案例教学实践也是一种内涵丰富、多元化的教学结合体。因此,在组织案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结合学生的反馈,可以将课堂案例讨论、实践案例演示、学生分组辩论、系列案例研究以及包括双语的国际银行案例实务培训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全方位地组合起来,以获得有特色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
三、《国际结算》课程案例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优化
(一)合理规划案例教学课时
由于《国际结算》课程内容所涵盖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其涉及国际结算发展的历史演变、国际结算支付系统、国际结算惯例与规则、结算工具、国际结算方式、国际结算单据及国际结算融资等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国际结算的工具、方式和单据及贸易融资,应多分配一些教学课时。这样可以控制好教学节奏,突出重点进行案例教学,有利于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升教学效果。
(二)部分教学案例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及微课、翻转课堂、MOOC、混合式培训等新概念日渐成为高校课堂教学领域探索的热点。对奋斗在教学一线岗位的授课教师而言,不断学习和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也是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国际结算》课程实践性非常强,针对此特点,老师课前可向学生提前布置相关《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内容的预习作业或案例,并且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预先做好案例的预习和练习,学生可以结成讨论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课后还可通过互联网取得现代化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获取知识。这样,使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课堂上更多的是老师与学生在交流和互动,老师更多的责任则趋向于能进一步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三)将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结合
《国际结算》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也是由这门课程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外贸业务的开展和国际结算的业务环境基本都是英语为主,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英文专业术语,并且还要具备能审核和缮制各种英文单据和票据的能力。为使学生能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处理相关结算和融资业务,并提高使用英语理解和掌握相关结算的技能包括相关单据的处理能力,融入双语教学模式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但由于结合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授课老师的要求都比较高,那么,对于双语教学的课程内容部分,中英授课的比例、课时分配、教材或讲义的撰写、选择以及教学效果等还有待不断探索、完善。
四、利用实验室模拟商务环境,加强学生的案例操作实践能力
目前,我院国际商务教研室正积极申报实验室实训项目,希望能积极利用实验室模拟仿真环境,引入国际结算理实一体化教学软件。在实训平台上,可以通过国际贸易结算案例的具体操作,通过角色模拟,让学生熟悉物流与资金流的运作方式。由于是将案例模拟实战演练,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也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常立华,徐艳,郭艳,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结算课程改革的探索[J].高教学刊,2015(17).
[2]周锦.对国际结算课程双语教学的问卷调查及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