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2018-05-14程莉
程莉
[摘 要] 职业教育的本质核心是培养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传统产业链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产业链背后的人才输送与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传统职业教育经过数十年改革开放的打磨,存在其优点与缺点,着眼于传统职业教育现状,剖析其中的问题,进而进行优化与落实,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关键。通过研究传统职业教育发展概况与发展历程,找寻阻碍传统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一定的方向性意见。
[关 键 词] 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142-01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涵盖了国内职业教育的多个方面。目前,现代化进程加快,智能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而解决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社会稳定运行、高新技术产业化等社会变革的诸多问题均需职业教育的支持,我国传统职业教育的优势与劣势也在此时得到了更好的体现。
目前,职业教育经过探索、全速推进以及稳定发展阶段,已经初步具有诸多核心思想,然而目前仍然存在包括办学条件欠缺、教学质量水平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就业率普遍偏低等诸多问题,职业教育仍需要付出诸多努力,把握职业教育的核心与内涵,与此同时,跟进社会变革的进程,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传统职业教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首先,职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相比于先进国家,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时间仍然有限,存在教育体系方面的诸多问题。近三十年来,虽然已经有一定数量的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但是许多对经典教学案例的研究仅浮于表面,缺乏深入的分析与实操。而对部分基础性概念的认知度欠缺,也导致教育教学研究不能适应国内发展进程。
其次,国内职业教育忽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而偏重于通识文化教育与理论知识传授。在国人传统的教育理念上,更易忽视职业教育而侧重理论培育,而职业教育则是面向社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两者理念上背道而驰,容易造成职业教育方向性的偏差。
此外,传统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政府直接行政调控是传统职业教育主要发展与运行的依托,封闭式教学管理制度也严重阻碍了职业教育学校与外界沟通的渠道,这样的背景下容易造成职业教育与行业衔接的断层,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期发展。
最后,国内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力度欠缺。传统教育观念上,普通高等教育高于职业教育,导致职业教育学生素质普遍较低。国内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缺乏优秀的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并未提供优质的知识补给,不能圆满地指导学生规划职业道路。
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路径
首先,摒弃传统落后的职业教育思想,构建先进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包括职业教育的產业化、职业教育的社会化、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和职业教育终身化等观念,并逐步更新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突出强调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实现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还要坚持贯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主导工作,以明确职业教育的新定位、新目标,组建研究团队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课程教学、教育评价体系的研究与探索,增强职业教育理论水平与指导实践能力。
其次,政府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加大职业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解决优秀职业教育院校在经济上的后顾之忧,弥补职业教育在招生就业、岗位培训以及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塑造职业教育的优秀社会形象。政府还应该协助职业教育院校开发职业教育资源,共同构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桥梁,使职业院校与产业链接轨,有利于企业吸收人才也促进职业教育实操方面的培育。政府还要建立完善的就业准入制度,大力推行劳动准入制度,保证劳动者权益,引导企事业吸收职业人才,以确保职业院校应届毕业生可以顺利就业,运用其技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最后,努力完善职业教育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院校的管理,通过奖励及惩罚等机制并行,保证职业院校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优胜劣汰等制度优化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发挥职业院校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提高其办学实力与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政府、企业以及职业院校共同合作,调整职业院校产业结构,改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与时俱进,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让学生形成专业过硬的职业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育人空间,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与研究习惯,增强学生的创新与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