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个别教育的技能

2018-05-14张一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优秀学生优秀生教育引导

张一昌

[摘 要] 一个班集体是由不同学生个体组成的,学生的成绩、个性、身体健康状况各不相同,呈动态出现,教育就不能千篇一律。应对此找出问题,从个别教育入手对症下药。只有提升个别教育技能,才能将个体的提高变为整体提高,才能建设好班级,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的教育技巧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有效的教育。

[关 键 词] 中学生;个别教育;技能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50-01

班主任的基本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品行表现、学习状况及发展水平,一般可将学生分为三类:即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后进学生。班主任搞好集体教育的同时,还要搞好这三类学生的分类指导与教育。

一、对优秀学生的教育引导

优秀学生是与一般学生相对而言的,通常是指那些在德、智、体等方面发展全面,并走在大多数学生之前或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但是他们并非十全十美,优点中存在缺点,这就要求班主任要重视对他们的教育和指导。

(一)了解优生的基本情况

优秀学生一般有着优良的品质、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活动能力,以及较高的期望和优越感。

(二)分析优生的一般问题

1.骄傲自满问题

受老师表扬、家长宠爱、同学羡慕,常常容易使他们骄傲自大,自鸣得意。

2.人事交往问题

优秀学生一直处于家庭和学校关怀的中心,加之他们中许多人是班级的核心,对同学常常发号施令,并且对周围同学的学业成绩比较关注,并存在戒心,平时不轻易与同学交流真实思想,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总有几分隔膜。

3.成就焦虑问题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学业成绩拔尖、名次上升,越过他人,担心被他人超越,从而引起紧张不安,产生一种带有恐惧性的情绪体验,心理负担沉重。

4.娇生惯养的问题

他们的精力多投于学习上,家长溺爱,在校怕脏、怕累,不参加体力劳动和公益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差,社会适应能力差。

(三)做好优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工作

1.要教育引导优秀生严于解剖自己。

2.要帮助优秀生树立更高、更具体、更明确的目标。

3.要对优秀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4.要对优秀学生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工作中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序,严而有恒,严爱相济,这样重锤响鼓、鞭催快马,督促优秀生不断完善自我人格。

二、对中等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一)明确中等学生教育引导的目标

班主任对中等生教育引导的目标是,引导他们力求上进,向积极分子学习,使其中大多数向优秀生转化。

(二)了解中等生的基本特点

中等生的思想状况、思想基础较好,但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较差,不断向班级两极分化。

(三)掌握引导中等生的方法和要求

1.要正确看待中等生。中等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和有待开发的潜能。

2.要区别对待中等生。对欲进不能的学生,要教育他们认真学习,勇于实践,大胆使用和培养他们,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对甘居中游的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给他们学习任务,使他们形成一定的压力,激勵他们力争上游。

3.要主动关心中等生。中等生的形成,既有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又有主观或客观上的原因。其中,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他们关心帮助不够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4.要激发、鼓励中等生。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和激发中等生的潜能,培养和发挥他们的特长。中等生其实是渴求进步的,他们也在奋勇地向优秀追逐,所以教师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多鼓励他们,多表扬他们,多说他们行,消除中等生的种种心理障碍。

三、对后进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后进生是一个相对概念,确立一个学生是否后进生,要根据不同的学校和班级的实际。品德行为表现和学习成绩的优劣是衡量后进生主要尺度。

(一)了解后进生的基本特征

1.后进生思想认识和观念上表现出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无知。

2.后进生大多精力不用在学习上,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强烈的求知欲,普遍懒惰,贪玩厌学。

3.后进生一般在14~17岁是高峰期。

4.后进生渴望友谊、伙伴,但他们表现不好,只能到后进生圈子中寻找,在校得不到温暖,容易受某些人的小恩小惠而进入一些不良非正式的小群体,这种小群体心理不健康,容易做一些违背常理的事,有一定的破坏性。

(二)分析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不当,家庭气氛不良,家庭环境恶劣、家庭缺乏温暖。

2.社会方面的原因。一是不良文化环境的影响,二是不良人际关系的影响,三是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3.教育方面的原因。教育环境不良,教育方法不好,教育措施不优。

(三)后进生教育引导的常用方法

1.情感培育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真情关爱。

2.正面引导法:不歧视他们,要发现亮点,因势利导,长善

救失。

3.常规训练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

4.集体教育法:运用班集体的力量,通过各种有益的活动,使他们感觉到集体的温暖,珍爱集体荣誉,氛围感染。

5.榜样示范法:通过先进人物,先进典范,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共同影响后进生。

猜你喜欢

优秀学生优秀生教育引导
农村小学特殊家庭学生教育管理研究
为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叫好
优秀学生榜样作用对于“问题学生”教育工作的思考
体育教学应当重视卫生与健康教育
抓住教育契机 守望成功德育
关注优秀生的心理健康
妥善处理优秀生的心理障碍问题
关注“优秀生心理综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