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与模式
2018-05-14黄妙秋王苗苗
黄妙秋 王苗苗
[摘 要] 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它的培养目的是满足我国各地对高层次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的需求。它與音乐学相关硕士专业、其他科目的学科教学教育硕士培养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彼此既存在共性,但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具有自身鲜明的培养特点和要求,应合理采用集“教研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三者于一体的培养模式。科学地审视其培养定位和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是该专业发展和提高培养质量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关 键 词] 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培养定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6-0045-03
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是地方性高校对究竟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人才的理想设计,它是以培养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的,是高校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相比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等其他学科方向而言,学科教学(音乐)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培养经验和培养规律还有待得到系统的凝练、总结和提升,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模式仍有待进一步明确和优化。同时,地方高校对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其自身文化符号的特殊性,从而有别于普通高校同类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据、与相关专业之间纵横向关系的剖析,从而总结出其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培养方式的组合模式。希望以此作为抛玉之砖,引起更多学者对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关注和思考。
一、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与依据
(一)现阶段对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具有硕士以上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中小学音乐教师人才普遍比较稀缺。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一直是困扰音乐教育发展的老问题。具体表现在:小学阶段的音乐专任教师数量不多,一般由语、数、英等“主科”教师兼任,学历层次以中、大专学历为主;中学阶段一般配备有专任音乐教师,但教师的学历层次也大多停留在本科及大专(高职高专)等程度,而在一些偏远农村的中小学校,音乐教师的数量更是严重不足,民办教师、转岗或兼职教师所占比例很大,学历程度参差不齐。由此可见,音乐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无法与现阶段素质教育和未来教育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音乐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和教学水平亟待进一步改善。同时,随着学历提升重要性的日益显现,在岗音乐教师本身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和职称晋升的需要,也相应产生了学历提升的要求,纷纷把目光投向了更高学历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另一方面,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长期以精英教育为主,艺术(音乐)专业院校、高等师范学院或综合性大学长期以培养音乐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型人才为主,而且数量有限,这类研究生毕业后多流向高校、高职高专或音乐科研机构等单位和部门就业,而较少面向中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岗位,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性中小学校。
因此,现今的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还远远不能满足现阶段对高水平、高学历音乐教师的社会需求。随着我国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已不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市场需求,实践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逐渐成为社会的急需人才。针对上述现状,以培养在地方性中小学一线音乐教学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正是与此类需求相适应,并以此作为人才培养定位与模式制定的基础与依据。
(二)未来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
未来地方性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学科发展需要大批热爱音乐教育事业,能掌握音乐教育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质,知识结构合理,了解音乐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一定运用外语阅读专业外文文献资料的能力,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能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音乐学科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专任教师。更多的高层次、高学历音乐教育专门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不断提升音乐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成为未来学科教学(音乐)硕士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发展趋势。
二、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纵横”定位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不是孤立的,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上不可避免地与音乐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科学地认识和确定它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所处的位置,正确梳理它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审视该学科自身的培养方向和特色,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提升地方性高校的研究生办学水平,取得高质量的培养效果。
(一)与音乐学科专业相互关系中的横向坐标
显而易见,学科教学(音乐)的研究生培养是无法与音乐学科相脱离的,它的培养需紧紧围绕音乐学科而进行,与之最为接近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当属音乐类艺术硕士以及音乐教育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
在三者的关系中,学科教学(音乐)的研究生培养与音乐类艺术硕士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同属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范畴,均注重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培养,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理论和技能教学仍是两者培养的重要内容和融汇点。与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关系密切的音乐技能学科包含声乐演唱、乐器演奏、合唱指挥等,关系密切的音乐理论学科包含乐理、视唱练耳、曲式作品分析、作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史、音乐教育理论等,涵盖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所需的全部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但二者在培养上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首先,两者培养的侧重点和培养目标各不相同。前者为培养音乐教学技能人才服务,所培养的毕业生对口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而后者更注重培养音乐专业技能型人才,如演唱、演奏、音乐理论等方面的高水平人才,所培养的毕业生对口从事演员、演奏员以及音乐科研机构研究人员等。其次,针对音乐专业技能的培养而言,前者更讲究“全”,即要求研究生掌握的音乐专业技能要全面,除了自身具备较高水平的音乐专业技能外,还要懂得“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这么教”,音乐专业技能是为了音乐教学能力的提升而服务的,它们紧密地以教学为中心进行培养;后者则更讲究“专”,注重研究生在演唱或演奏等某一领域能力的纵深,以各个学科自我能力的提升为中心。
对学科教学(音乐)的研究生培养与音乐教育学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而言,两者均针对音乐教育领域的人才进行培养,许多课程可以互通,但两者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也存在诸多不同。音乐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偏重学生音乐教育理论科研能力和学术能力的培养,所培养的毕业生多在高等音乐院校、艺术院校、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师岗位以及在音乐教育专门科研机构从事研究工作。而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义务教育阶段从事一线教学的高水平音乐教师,所培养的毕业生对口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工作,而不是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总而言之,在与相关音乐学科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横向关系中,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研究生培养理念上是将音乐课从学科教育的轨道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轨道并轨,它是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中丰富的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其相关音乐文化的再次熏陶与深造为专业学位的音乐教育硕士提供音乐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使之能成为具有高层次音乐涵养的高水平专业人才。
(二)与其他学科教学专业相互关系中的纵向坐标
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包括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工商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等。其中,教育硕士又包含教育管理、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相关专业。学科教学(音乐)是学科教学专业下设的一个分支,它与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英语)等学科属于同一层次。这一培养定位,导致了学科教学(音乐)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与上述诸多科目的学科教学的专业研究生培养具有许多的共同之处。主要表现在“教育综合知识”模块的课程设置上,比如,《教育原理》《課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心理发展与教育》四门教育学的公共课程往往被作为所有科目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学位必修”课程进行开设,这些课程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教育的内涵以及教育的基本规律、原理、方法、规章制度等,这些知识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成为一名专业教师的基本条件。学科教学(音乐)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也不例外,它同样要求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的研究生具备过硬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进而指导教育实践。
■
由于音乐学科长期属于紧缺薄弱学科的状态,音乐教师培养的力度、规模以及经验的积累等各个方面都与其他学科略有差距,在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与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数学)等其他学科方向相比,起步较晚,培养的规模较小,相关培养经验还不够丰富,教学实施的系统化和规范化等一系列问题尚待不断地探索与完善,可谓仍处于起步阶段。它应不断借鉴和学习其他科目学科教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成功经验,加快自身建设的进程,少走弯路,稳步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与普通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培养的关系
所谓的“地方性”一词,它原是针对“中央”而言的,指的是某一区域的,在此可作两个层次的理解:(1)地方性的高师院校或艺术院校的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的培养;(2)针对适合地方教学一线岗位需求的研究生学历音乐教师的培养。这两个层次的内在关系是相互递进的,地方性高校对地方性中小学音乐教学岗位的实际需求应有更多的了解,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的培养工作也更应具有优势,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针对我国文化中心区而言,地方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音乐教师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常见性的困难除了师资不足以外,还包含学校普遍重视不足、学生音乐素养不高、学习兴趣不易调动、音乐设备不足、教学投入不够、教学信息闭塞、教学手段更新缓慢等。这些非常考验音乐教师的智慧和工作能力。针对这一教育现状,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的培养应有别于普通的学科教学(音乐)研究生培养,除了要具备一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以外,还要加强在教学管理、地方性教学资源整合和开发、地方性音乐课程设计、课堂突发性问题应对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地方性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研、学、用”三位一体
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了《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总体方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近、中期目标做了规划,方案中要求:2015年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到2020年,实现我国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并重。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培养模式上突出注重“研、学、用”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实用知识的专业指向性。“研、学、用”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即指融“教研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三者于一体的培养模式。
(一)教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是指具备科学研究的本领,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培养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研能力,应以抓好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全面了解音乐学科,积极了解国家的教育教学政策,总结校内外实践经验,综合音乐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培养教研意识,提高教研能力。
(二)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育硕士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创新、音乐技能提升的创新训练和音乐课堂教学技能的创新训练。21世纪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纪,国家的命运靠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的培养也应顺应国家对深具创新能力优秀人才的需求,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从实际出发,继续深入对地方性音乐教育的探索、创造和创新之道。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激发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勇于创新和创造,大胆对如何搞好地方性音乐基础教育的教学工作提出建设性的设想以及积极探索有效的促进教学改革,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策略,发挥人才与创新的强大驱动作用,为提高教育硕士发展质量、拓展教育硕士发展空间提供坚实支撑。
(三)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地方性高校对学科教学(音乐)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各类高级应用型音乐专门人才的重任。对音乐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来讲,实践应用能力是其必须具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综合能力。它不仅包括普通地区的从教能力,还有民族地区的从教能力。应尤其注重突出师范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民族地区还要突出其地域优势、民族特性,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将音乐课依托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优势,集教育学、心理学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为一体的课程设置,培养掌握音乐教育领域扎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培养具有良好教师职业素质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师。
总之,在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规模发展迅速的今天,学科教学(音乐)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更应进一步深入探索该专业如何依托教育教学和科研的优势,如何发挥地方性的培养特色和优势,探索与之相匹配的精准办学定位和有效培养模式,这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该学科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只有不断建构和完善合理的培养体系,才能做到精准培养,有的放矢,真正为地方性义务阶段音乐教育输送有用的人才,逐步改善地方性义务阶段音乐教育高层次人才不足的被动局面。
参考文献:
吴瑾,赵新铭.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