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职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中应用研究

2018-05-14王茜

今日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微课高职

王茜

二十一世纪以来, 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 推动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针对基于微课的高职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首先从微课和翻转课堂的关系入手。本文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为例, 在分析旧教学模式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 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这一新模式在会计教学中的实践, 以期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促进高素质、 高技能会计人才的培养。

一、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关系

微课的本质是教学资源, 翻转课堂的本质是教学组织形式。翻转课堂需要通过微课提供资源上的支持, 并且翻转课堂还可以为应用微课提供市场与平台。微课在课堂上开发使用的质量越好, 翻转课堂的作用就越大, 在课堂上有效的应用翻转课堂, 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水平, 也可以促进微课资源的开发。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会计专业大部分课程理论性较强, 不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新性。 个人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间不大, 因此, 会计专业课程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较多, 特别是 《基础会计》 课程, 作为初学者往往对相关概念较难理解, 更别说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课时分配和实训条件有限, 授课效果不佳。

尽管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相应的实训课程,但由于受到课时限制, 教师在课堂上不能给太多时间让学生实操,课后又没有老师在实训室进行监督、辅导,导致有些学生课后干脆不问等等, 从而导致课程授课效果欠佳。

(三)教学资源质量不高, 利用率低下。目前,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都在建设会计专业课程资源库。但是很多课程标准、课件、习题等资料进行简单拼凑,资源信息杂乱、质量不高,另外,很多资源库资源在使用过程中缺乏互动、 考评环节等, 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没有学习的成就感。

三、基于微课的高职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前阶段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先通过微课短视频方式进行自主学习。 在这一阶段, 教师需提前把课程章节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若干分解, 制作出相应的资源, 包括 PPT、 微课、测试题等, 录制成视频后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 并形成任务点, 根据不同的任务点对学生提问, 有效引导学生在课前开展针对性自主学习。

(二)课中阶段

该阶段是知识的 “吸收内化” 环节, 它是决定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和整个教学体系水平层次高低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可对学生的疑问进行分组讨论或集中分析,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并通过教师的讲解答疑,完成知识的第一次內化。

(三)课后阶段

只要学生参与了课前阶段的微课自主学习和课中阶段的双方交流讨论,教师的教学任务就能得到精简, 教学目标也能基本达成。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根据课后作业的类型,学生可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学生的成果需上传网络学习平台,教师应及时予以教学反馈。

四、基于微课的高职会计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效及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微课学习,了解重难点;经过课中交流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最后利用课后延伸巩固和再学习,熟练掌握知识点。授课方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动手能力和课堂听课效率,培养了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

但是,该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对教师而言, 要准确把握课程内容和重难点,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如何选取知识点、 组织教学语言, 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调动课堂互动学习气氛等都是一种考验。对学生而言, 有些自主性较差, 课前没有按照要求观看微课视频并完成相关练习;有些成绩落后的学生课堂表现不积极主动, 特别是在分组学习中, 教师很难了解到每组所有学生的进度,教学效果不能在所有层次的学生中获得体现, 效果被大打折扣。

五、结语

微课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符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关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划。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 节省了教师课堂教学时间,而且微课视频这种教学方式灵活性强,适用于所有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设计, 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探索意识,提升了教学效果。(作者单位为南昌工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微课高职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会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学的融合方式研究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基于OBE理念的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优化策略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会计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