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教师职业制度身份的现状调查与反思

2018-05-14侯中太高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0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工资身份

侯中太 高琰

[摘 要] 农村教师职业身份由国家制度构建并确立,这种制度身份现状主要是受相关教育制度影响。根据问卷与访谈调查,农村教师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专业地位与休闲生活等五个维度现状堪忧。从制度视角看,新城镇化、绩效工资与城乡资源配置等制度设计深刻地影响着农村教师制度身份。

[关 键 词] 农村教师制度;身份;新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38-02

农村教师作为教师职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中国地域和结构差异造成了同一职业社会地位的内部分化。根据现有的研究结论来看,经济收入、地理位置、学校等级、教师性别、职业流动等外部因素正在影响着农村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现状。而本课题认为,农村教师作为国家事业单位专业人员,其身份由国家制度构建并确立,这种制度身份现状主要受相关教育制度影响。本研究设计了教师制度身份测评量表,用以验证教师制度身份“内部分化”的假设。

一、调查研究的过程

从中国国情和农村教师职业的特点出发,本研究选择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专业地位与休闲生活等五个维度来表征农村教师制度身份。本次调查样本来自全国5个省市,调查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

本研究抽样先采用非概率的主观抽样,再采用整群抽样。先是主观抽样。本研究采用在经济发展上能代表全国的农村而做出的主观抽样。按我国地理与经济发展水平分布对农村教师抽样,西北地区抽取H县1所乡镇小学、1所乡镇中学以及8所山区单师学校,华东地区抽取X市2所农村学校,华中地区抽取T县4所农村学校,西南地区抽取Z市6所农村学校、3所中学与3所小学。民族地区抽取西南L县6所农村中小学。共计28所学校,农村教师1137人。为了跟城市教师作比较,本研究抽取华中N市与西南C市共计2所学校城市教师91人作为城市教师的样本。然后是整群抽样。对抽取的农村中小学全体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

二、农村教师制度身份现状

根据我们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结果看,农村教师制度身份呈现如下状态。

(一)政治权利不对称,政治参与走形式

农村教师政治地位的实现程度主要体现在政治权利的实现程度和政治参与的机会与结果。

政治权利包括教育教学权、科研培训权、指导评价权、获取报酬权和参与管理权等五项权利。农村教师教育教学方面的自主权很少;农村学校对科研的支持力度很小,其经费支持很少;农村教师很少对学校教学管理提出意见和建议。比较乐观的方面在于:教师指导学生与评价学生的自主权有了很大提高,大多时候教师能独立自主行使这方面的权利;农村教师工资拖欠问题很少,基本能按时发放。

农村教师政治参与的机会与结果也不乐观。农村学校中有34.8%的学校没有设立教代会,或者可以说教师认为没有设立教代会。可见很多农村学校缺乏让教师参政的基本平台。农村学校教代会成员一般都是选举或者是教师群体推荐的,但是对校长几乎不产生约束力。教师很少参加学校事务的决定;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决策从不参与;对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的参政议政活动教师也很少参与。关于政治参与的问题,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许多农村学校政治专制情况非常严重。

(二)经济收入中偏低,经济支出中偏高

农村教师经济地位通过经济收入与经济支出来表征。

农村教师经济收入在全国中等偏下。华东、西北、西南与民族地区四省农村教师平均工资为2489.861元,华中农村二类区教师平均工资为1522.826元。综合本研究的五个省农村教师工资情况,粗略估计全国农村教师平均工资为2306.989元。有其他调查显示得出同样的结果,农村教师现阶段月平均工资收入为2000~3000元,与5年前教师收入600~850元相比,涨幅高达60%,但农村教师对其物质保障增长认同度并不高,值得我们深思。

农村教师经济支出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家电消费观察,其生活水平比较低;旅游费用支出也仅仅处于中偏下的水平;教育教学产生的私人支出偏高;在自己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理解上,教师觉得非常不公平,投入多,收获很少。农村教师每个月的平均消费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是47.498%;农村教师用于休闲娱乐和外出旅游的费用平均约713.06元;个人用于购买与教学相关的图书、杂志、报纸、音像制品费用约827.57元。

(三)农村教师社会地位相对下降

农村教师社会地位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去表征,人际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家庭关系、朋友关系、上下级关系与同事关系等。根据我们的调查,农村教师认为朋友间的友谊重要,有一些重要的朋友;跟同事之间关系也较好;但是跟上级关系相处要困难一些,只能勉强应付。城乡教师社会地位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农村教师社会地位比城市教师低。

(四)農村教师专业地位相对偏低

专业地位通过专业认知与专业行为测评。专业认知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教学培训以及教育科研的认知上;专业行为一般通过参与科研与培训的次数来测评。

农村教师专业认知水平较高,参加培训的级别偏低。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认识到掌握教学知识与技能非常重要,也认识到培训非常重要,即专业认知水平较高。但在最近的三年内,参加培训与教育研究的次数很少,一般就在两三次左右,平均一年不到一次,即实际从事的专业行为较少。

农村教师比城市教师专业培训机会少。通过城乡教师专业地位比较发现,城乡教师在专业认知方面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专业教研与培训的机会方面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更能获得较多的教研与培训机会。

(五)休闲生活枯燥单一

农村教师休闲生活从休闲认知、休闲方式与休闲体验三个方面去测评,根据调查,农村教师对休闲生活有正确的认知,但是在休闲体验上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休闲方式处于更低的水平,很少有现代化的休闲生活方式。特别是跟城市教师相比,休闲生活有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城市教师比农村教师拥有更多的休闲体验与更广泛的休闲方式。

三、农村教师制度身份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现有调查结果看,农村教师制度身份现状堪忧的影响因素在于三个方面:

(一)新城镇化的影响

新城鎮化使得社会发展很迅速,社会物质财富普遍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也导致部分人出现了一些生存问题。因此,农村教师对自身的制度身份缺乏认同。

农村教师收入增加跟不上城镇化后其他行业收入增加的幅度。从纵向上看,农村教师收入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横比其他行业,农村教师收入是偏低的。特别是农村年轻教师面临买车、买房与婚嫁等许多具体问题。新型城镇化带给了许多行业以发展的机遇,人口也急速向城镇流动。而农村教师由于工作性质与单位地域原因不能参与城镇化,农村教师则理解为他们缺失了增加收入的机会,而归因于职业问题,于是农村教师对职业制度身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不认同现象。

(二)均衡城乡教育发展的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影响

我国在2006年、2008年与2010年三次发文对教师收入分配进行改革。改革的内容涉及中小学教师的是:(1)中小学教师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提高10%等;(2)绩效工资分为基础性和奖励性两部分。基础性绩效工资主要体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岗位职责等因素,占绩效工资总量的70%;同时对绩效工资进行了岗位分类:根据教师、管理、工勤技能等岗位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考核。即,教学、管理与工勤三类岗,合理拉开差距。(3)实行“限高、稳中、托低”政策,逐渐淡化职称工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师另外给予补贴,补贴应占工资的30%;退休金跟工龄挂钩,鼓励长期从教。

工资改革的目的是改善农村教师的经济收入,同时合理拉开教师收入差距。简言之,工资改革的目的就是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改善农村教师的制度身份状态。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农村学校的绩效工资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原因是大多数学校在执行的过程中没有拉开差距。因为一般农村教师认为,绩效工资是本来他们应该得到的,30%的部分只不过是用表现较差教师的绩效去填补表现较好教师的酬劳。各级各类校长在执行绩效工资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教师的“民意”,为了维护学校的稳定,为了稳定教师的情绪,不得已采用吃大锅饭的处理方式。这种状况的出现显然与绩效工资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在我们的访谈中,个别极端学校绩效工资年终最高与最低的差距仅仅40元,对老师几乎没有激励作用。在这样一个政策实施的现实面前,农村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制度身份急转直下。

(三)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影响

城乡资源配置差异导致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使得城乡教师收入进一步拉大。根据一些社会科学专家研究发现,当下城乡居民收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跟过去相比,就是持续的、不断的往上拉大,现在进入一个焦灼、拉锯的变化阶段。在这样的城乡差距之下,教师待遇差距之大不言而喻。据报道,某市一些中学教师一个月下来,工资、奖金收入总和超过万元,已不是秘密。而据同日《重庆晚报》报道,在巫溪县的大山深处,有一群默默坚守的山村教师,他们将许多孩子送出山外,用微弱之力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自己却几十年一贫如洗。

城乡差距的拉大产生了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出现让农村教师感受到了更大的“身份落差”。巨大的城乡差距使得新一代农民工希望“开开眼界”,体验和农村生活不一样的生活模式,他们抛开传统社会的制约,在城市打拼,在城市生活,而不是像最早一代的农民工只是想挣点钱就回农村老家。根据我们在农村的调查,这种新生代农民工的“离乡”状态让农村教师觉得他们已经成为农村社会的最底层,这种“身份落差”使农村教师产生了越来越多消极的制度身份体验。

中国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工程,制度身份的赋予是稳定教师队伍的重要手段。在最近的三十年,不仅仅是发展中国家面临农村教师短缺问题,即使发达国家与地区也要面对类似问题。现有的农村教师不断设法向城市流动使这个问题变得愈加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我们对农村教师制度身份的政策变迁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梅新林.中国教师教育30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2]朱旭东,胡艳.中国教育改革30年:教师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工资身份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FLY ME TO THE SKY
生意太差
农村教师的课改观
报告显示:超六成农村教师希望流动到城市任教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让绩效工资“阳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