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航空类高校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参与
2018-05-14谢萌萌刘占友
谢萌萌 刘占友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仅仅由文化部门、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文化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相关服务需求。高校在文献信息资源、网络通信、人才队伍和信息技术方面都具有多重优势,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而航空类高校在公共文化建构和服务供给中都发挥着特殊作用。
一、江西省航空类高校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参与途径
航空类高校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航空文化的传播中。南昌航空大学成立于1952年,伴随着国家航空工业发展,60多年历史沉淀了航空文化与航空精神。南昌航空大学作为航空特色高校,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校园文化、航空文化科普以及人才输送等途径实现。
(一)校园文化作为航空文化的一部分
在校园文化中,开放的校园环境使得浓郁的航空文化本身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校徽主题为蓝白色,外圈为白底蓝字,中心部分由三个飞行器组成,三个飞行器表示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阶段,展示了鲜明的航空特色与历史底蕴。学校正门广场及两侧的停机坪,有众多的退役战机,是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展示着浓厚的航空氛围。以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雕塑为中心的“三钱”广场展示了学校师生对航空事业前辈的缅怀与纪念。学校随处都悬挂着有关各类飞机的宣传图或名人事迹,对航空报国的校园文化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校参与航空文化科普活动
南昌航空大学作为航空类高校,担负起了航空文化科普的重大责任。2017年被列为2017-2019年南昌市科普教育基地,长期以来通过各类讲座、文化节等活动进行航空文化科普,并借助学校官网、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预告和宣传,吸引了大批校内外人员前来参加。
“卧龙人生文化讲坛”一直是学校品牌活动,自2011年以来举办了400多场,其中超过半数为自然科学类,尤以航空相关学科为主,曾邀请多名院士、教授讲座,有数次讲座受到多家媒体报道,极大地提高了航空文化的影响力,如欧阳自远院士和航天英雄聂海胜、刘旺来校等。此外,学校通过组织航空文化节、中国航天日等系列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航空精神的认同感,也通过校园开放,向社会普及了航空文化及知识。
(三)通过人才培养和输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学校注重航空文化的传承,坚持服务航空国防事业为导向,截止2013年9月,拥有航空、国防类及相关专业25个,占学校所有专业的39.7%,拥有飞行器设计工程、航空制造、飞行技术、空中乘务等航空特色专业,非航空专业也开设有《航空航天概论》等特色课程。目前,学校已经建成航空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为全国各大航空企事业单位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学校注重航空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传承和发扬,学校积极组织学生以航空特色参加各类赛事,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在第三届“互联网+”大赛青春红色筑梦之旅中,学校“天宫开悟——实景与VR相结合的青少年航空国防素质教育”项目获得新锐创意奖,并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随后落地建立了VR项目体验馆并进驻社区、学校等进行科普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虽然南昌航空大学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凭借人才、信息技术及教育资源的优势,在公共文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开放性和互动交流中还存在一定的短板。
二、更好地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建议
(一)增加校园文化开放性
大学校园的开放性使得学校与周围社会环境的融合更加重要。只有更加开放的校园才能使校园文化更好地融入公共文化,成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
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和学生生活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一些科普场馆的对外开放力度,如增加校史馆开放频次。可以设立学院开放日,适当开放一些学校教育实验基地等,拉近与民众距离,提高学校的科普效果。但同时,要注意开放与学校正常教学之间的平衡的把握,可以通过分时分区的开放,既保障学校正常秩序,又方便开放区的管理,节省学校管理成本。
(二)增强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首先要增加校园与周边社会的交流,通过与周边社区、中小学等的合作交流,通过校园开放日或志愿者进社区进校园进行科普活动,同时通过志愿者的答疑解惑实现实时的交流,解决受众的问题,以便实现更好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反馈,航空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反馈是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一环,只有通过及时的互动交流,并不断跟踪反馈,形成一个持久性的循环,才能更好地达成文化服务的效果。
总的来说,航空类高校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航空作为国家重大事业和产业,航空文化和航空精神的传播必须做的更广泛、更普及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求与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为此,发掘航空类高校的文化传播价值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单位为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