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标准研究

2018-05-14何建崎

今日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专业课程供应

何建崎

一、研究界定

高职指高等职业教育,设有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多个学历层次,本文特指高职专科层次的教育。在《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2015) 》中,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隶属于“财经商贸大类”中的“物流类”, 专业代码为“630907”。

国家标准GB/T 3935.1-1996对标准的定义是: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反映的是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规范性内容文件。

二、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简介》和《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是制定高职采购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职教政策;供应链理论、行动导向理论、工学结合理论为构建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提供理论指导;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定位的人才培养标准是构建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导向和目标。

三、构建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典型的采购与供应管理流程为主线,基于采购与供应管理工作过程,按照任务驱动模块化教学设计理念,构建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时可根据各高职院校在设置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时的定位情况,分为专业独立设置和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群)设置两种情况。

(一)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群)设置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

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的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建设是以物流管理专业(群)为基础的,从属于物流管理专业(群),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公共学习课程、通用和专业职业资格(能力)认证课程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几部分。

在专业与实践课程设置方面,强调以物流管理学科为基础,突出采购与供应综合实践能力。专业课程包括专业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基础课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三部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基础课程开设10门,分别是:现代物流概论、管理学基础、物流地理、商品养护、会计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经济学基础、物流统计实务、供应链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基础,共计课时380。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设6门,包括运输实务、仓储与配送实务、物流市场营销、物流信息技术、物流项目管理和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共计课时356。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课程主要开6门,包括采购战略的制定、供应商开发与管理、采购成本与绩效管理、库存管理、国际贸易实务、招投标实务等,共计课时368。其中,供应商开发与管理和采购战略的制定属于综合类课程,供应商开发与管理课程整合了明确需求与规划供应、供应市场分析、评选供应商与获取报价、采购法务、合同与供应关系管理、采购与商务谈判和供应商管理等课程,采购战略的制定课程整合了采购组织环境、采购战略和采购战术与运作等课程,为确保程开发和课程体系的完善,学校同时开发了《供应商开发与管理》、《采购战略的制定》、《采购成本与绩效管理》等校本教材。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叉车实训、物流沙盘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训内容,总课时704。专业与实践课程设置内容格式如表1所示。

公共学习课程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进一步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法理论,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体育与健康、实用英语、应用写作、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体育俱乐部活动、Excel在物流统计中的应用、演讲与口才、创业基础、创新思维开发与落地等15门,共500课时,公共学习课程设置内容格式同专业与实践课程,如表1所示。

职业资格(能力)认证是国际上通行的对技能人才的资格或能力认证,是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准入、就业的條件或任职参考,高职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人才,依据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职业资格(能力)证书的要求,将职业资格(能力)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改进人才培养方案,能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能力)证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开设的职业资格(能力)认证课程包括通用职业素养认证项目(办公软件、英语、普通话)、专业职业技术资格(能力)认证项目(采购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等级认证、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等级认证)和专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叉车证、驾驶证)等,认证课程设置内容格式如表2所示。

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是引导学生运用各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在综合实践中延伸、综合、提升学科知识的实践性课程,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分为二级院级、学院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等级别,内容包括相关科技活动、技能竞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等,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求对活动内容甄选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应具备课程的基本要素,其课程设置内容格式如表3所示。

(二)独立设置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

在专业独立设置时,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也可包括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公共学习课程、通用和专业职业资格(能力)认证课程和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等四个部分。

企业采购与供应管理可大致分为明确需求与规划供应、供应市场分析、制定供应战略、供应商谈判与选择、签订与管理采购合同、跟催与监控、收货检验结算、供应商反馈与绩效评估等8个流程环节,对流程环节对应的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和提炼,确定每个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并依据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可以设置与8个流程环节相匹配的12个任务模块与专业理论课程以及对应的实训、实践课程:1明确需求与规划供应;2采购组织环境与供应市场分析;3采购战略;4.评选供应商与获取报价、采购商务谈判、采购项目管理、招投标实务;5采购法务、合同与供应关系管理;6采购战术与运作;7库存管理;8采购绩效管理;采购成本管理。为加强对采购与供应链管理基础理论的理解,需要设置10门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现代物流概论、供应链管理、管理学基础、经济学基础、物流地理、物流统计实务、商品养护、电子商务概论、会计学基础。同时,由于工商企业采购、政府采购、国际贸易采购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差别,还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不同采购组织的特点设置相应的特色课程,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活动。(作者单位为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专业课程供应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供应绩效概念模型研究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