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教育的探索

2018-05-14李泽英

今日财富 2018年32期
关键词:礼仪规范高职

李泽英

个人礼仪素养体现了个体的品质、能力、知识,同时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个人礼仪素养包括礼仪的意识、掌握的礼仪知识、礼仪行为的情感体验、具体情境中的礼仪行为等。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用实证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学生在不同场合礼仪素养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对提升学生礼仪素养的手段进行了探索。

礼仪素养是人类行为在与外部环境发生关系时就会涉及到的问题。礼仪素养体现了个体的品质、能力、知识,同时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个人礼仪素养包括礼仪的意识、掌握的礼仪知识、礼仪行为的情感体验、具体情境中的礼仪行为等。学生礼仪素养的形成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单纯的学校礼仪教育如果脱离了社会和家庭的帮助,其在学生礼仪素养形成中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应当把它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下进行分析才能看到问题之所在,从而找到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有针对性的手段。

本文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了礼仪素养方面的实证调查,由于礼仪素养经常在表现形式上是非言语性的,因此采用观察法可以提高调查效率,故本次调查采取了观察法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在集体活动和非集体活动不同的场合礼仪素养的表现,从仪容仪表、语言、体态、着装、尊重、友善谦让、守时、行为规范性等角度多方进行了研究,对提升学生礼仪素养的手段进行了探索。

一、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调查結果

(一)课堂行为规范

性别差异在课堂礼仪规范上有着明显的体现。大致来看,女生在个人卫生和服饰端庄方面做的要比男生好,不过也有个别女生着装不分时间场合,穿着及其随便,与个人身份不符;在课堂交流过程中,女同学使用文明用语的频率远远高于男同学,且有一部分男生在回答问题或跟老师交流时连站起来的意识都没有;女生在教室内吃零食或乱丢弃垃圾的人数明显多于男生。从入学时间长短来看,一年级新生使用礼貌用语的频率显著高于于高年级的学生,这里不存在男女性别的差异;临近实习期的男生在课堂中礼仪行为较其他年级的男生、女生都要差一些。

(二)食堂礼仪

整体情况良好:有序排队、就餐结束主动将餐具送归回收处等,但还是存在以下不规范礼仪行为:衣服穿戴不整,大声接打电话、追逐打闹、随地扔垃圾、当众擤鼻涕等现象。不少学生表示反感他人的食堂礼仪失范行为,但同时表示自己的礼仪修养很不错,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自己管不着。

(三)守时

守时是学生必备素质,也是是个人重要的礼仪素养。但是,学生不守时的例子不在少数,不按规定时间到场,会议进行了很长时间才姗姗来迟推门而入;约定老师同学商议事情,时间过去很久,迟迟却不见人;要求按时间要办完的事,到了约定的时间还是没有结果……诸如此类事情,屡见不鲜,既耽误自己有给别人带来许多麻烦。守时不是小事,它体现了个人对他人的尊重,“对他人尊重在形式上的体现”恰恰是“礼仪”二字的注解。

(四)行为得体

礼仪行为得体是指个体的仪容、仪表、仪态、语言符合相应的礼仪原则和标准。不少同学日常的体态并不规范,比如指向具体人的时候是用食指,与人交谈的时候眼睛并不看着对方等等。以学校礼堂举行活动为例,入场时一片嘈杂的声音;找到座位的学生大声招呼远处的同伴;活动座位的椅子被弄得"吱吱”作响;活动正式开始后的秩序相对比较井然,但吃零食、打电话的行为并不鲜见。

二、高职学生礼仪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礼仪知识欠缺

礼仪理论对于礼仪实践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对礼仪的认知非常浅薄,礼仪的知识缺乏。甚至有个别学生认为遵守礼仪规范会约束他的个性、制约自我的发展,错误认知导致了学生日常礼仪行为的缺失,而这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被周围同伴视作比较难相处,给自身和他人发展和谐关系带来困难。

(二)礼仪意识淡薄

从调查结果中还可以看出,有相当大数量的同学并不是不知道礼仪知识,而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并没有意识到需要使用礼仪,没有能够把礼仪知识落实到实践中,如果个体能将礼仪变成一种信仰,就更容易体会周围的情境,对他人产生理解和同情,礼仪素养自然就转化为礼仪行为。这是礼仪规范行为激发的根源。

(三)礼仪行为失范

所谓失范的礼仪行为是指发生礼仪行为的个体出现言行不规范,或者言行不一致的行为。在现实中"知道”不等于"明了”,"明了”也不等于"践行”。日常礼仪行为中,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的脱节、不一致非常常见。个体虽然在观念上认同了礼仪规范,但没有付诸行动或者没有用它来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社会公民整体的修养水平确实在大幅度提高,但公共领域礼仪失范的行为也不罕见,这些行为给学生礼仪失范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很坏的样本和示范。

三、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1.以自我为中心,社会参与意识不够。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强,对社会参与的意识不够,直接导致学生礼仪意识淡薄,礼仪素养的欠缺。不少学生认为自己做什么事是自己的事,只要没有真正伤害他人,即使不规范、不道德也同他人无关,首先所谓真正伤害他人的标准是怎么确定的,其次即便没有伤害到他人,失范的礼仪行为也会损害个人形象,给个人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当下出现的校园暴力事件、学生自我伤害等事件从内因分析看,也是价值观错误、个人礼仪素养欠缺造成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却忽视这一问题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

2.缺乏礼仪行为规范自律。从调查看来,不少学生对于礼仪规范的认知是明确的,礼仪规范的如何操作也很清晰,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常常南辕北辙,大打折扣,用双重标准要求他人和自己。究其原因是对礼仪规范没有形成一定坚定的信念和自我约束力。当礼仪行为的主体将他律转化为自律,内心认同并自愿在行为中执行礼仪行为,个人的礼仪素养才是真正得到了提升。

(二)客观原因

1.家庭礼仪教育的缺失。学生在回答对自己礼仪素养形成影响最大的群体这一问题时,90%以上的学生认为影响力最大的是自己父母,排序是家庭(父母)其次是学校教育,最后是媒体传播和个人修养。礼仪素养的形成必然是在与外界发生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也就是说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家庭教育是个人教育征程的起点,对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力的研究非常多,也恰恰证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谐、健康、高尚的家庭教育风气,对孩子心理健康、品德健全、行为规范起着保障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取决于家长本身的个人因素,也与为人父母准则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城市家庭的组成越发单一化,小家庭格局成为主流家庭结构,家庭中一般只有父母与孩子,孩子在成长中缺乏人际沟通环境,容易形成缺乏沟通、缺乏体谅、逃避责任等不益于孩子的成长、发展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2.学校在学生礼仪教育的缺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但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礼仪素养教育却没有能跟上步伐。高等职业教育推崇学生的知识面要宽、实践技术应用能力要强。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教师、学生的着眼都更多放在了提升专业应用能力上。而事实上,相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礼仪基本素养对一个人的影响更长远也更持久。相较高职院校的高速发展,从事礼仪教育的师资的发展速度过慢了。内容上,礼仪教育隶属于德育的内容,但是由于德育学科在礼仪教育的内容部分本身就不完善,使得礼仪教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不利于高职院校礼仪教育质量的提高。

3.社会教育缺乏有效的价值引导。2012 年 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用 24 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013 年 12 月 23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显示了党和国家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视和有效的价值引导。但是各种多媒体、自媒体的层出不穷,各种差异极大的价值观的表达,对于本身人生观并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有点无所适从。

四、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素养的思考

(一)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

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必须依靠家庭、高校、社会及个人四方面力量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家庭、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公民道德教育各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必须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单位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二)课程设置注重人文素养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高等职业教育理应囊括学生"成人”的所有切内容,不仅仅是工作技能的提高,更应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礼仪是一门涉及教育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行为科学。学校可以精选出一些最普遍、最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习俗对学生进行礼仪素养教育。同时学校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有过硬的学术造诣和高尚的师德素养。

(三)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重视礼仪素养与生活教育的契合

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学校文化对学生的"熏陶”既应该有思想意识的引导,也应该有行为范的具体操作。学校要注重和挖掘校园文化中对学生道德素养和礼仪行为规范有促进作用的细节,利用校园文化拓宽礼仪素养教育的方法,通过校本课程、第二课堂、校园艺术节、专项礼仪提升(食堂礼仪、寝室礼仪、课堂礼仪等),用注重细节、多种形式的方式把礼仪教育、礼仪观念渗透到学校生活领域,渗透到学生的做事风格、待人接物中。(作者单位为江苏城市職业学院)

猜你喜欢

礼仪规范高职
规范汉字书写优秀作品
规范汉字书写
从创新探索到立法规范
规范汉字书写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筷子礼仪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礼仪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