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018-05-14周燕黎
周燕黎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内涵十分丰富:其一,生态文明就是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这样的基础上实现人类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而不是物质财富增加自然受伤害的文明。其二,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政策和根本方针。其三,进一步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其四,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及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资源节约型及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其五,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着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重大贡献。其六,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高级状态,不只是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和全过程,进一步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二、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意义
(一)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党中央关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方面提出“三个空间”、“三个格局”、“三个给”等。这是解决中国国土空间开发现存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非常重大的战略举措,也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只是资源环境方面的问题,更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各层面的问题,也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领域全面转变、深刻变革的问题,它是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
(三)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越来越突出的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突出表现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和生态系统退化。要想从源头上、根本上跨过资源环境这道槛,不仅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且还必须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四)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人民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在相对减弱,而对良好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否则就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就违背了发展的目的。
(五)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能够保证人类有适宜的生活环境与较高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且能够保证人类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实现代际公平与代际和谐。
(六)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工业文明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是,工业文明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烦恼,甚至是巨大的灾难。比如:震惊全球的“六大污染”、“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等。这些事件引起了人类的高度重视,因此人类进行自我反思,于是生态文明观念应运而生,随着人类生存危机的出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直在不断进行中。尤其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
(七)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所以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果中国还不及时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不进一步加大保护环境的力度,不彻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那么,生产、生活环境将会越来越恶化,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而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及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所以,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动员和参与机制
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全面客观地介绍资源、环境、生态等国情以及资源环境生态破坏的严重后果,注重生态文明理念教育,提高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认同感和参与度。创新人民参与的方式和渠道,使人民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领域、各方面和各环节。要高度重视并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规划为指导
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研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规划。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性、长期性、战略性、系统性的特点和要求出发,研究编制生态文明建设的长远规划,以规划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必须科学地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优势和劣势、前景和风险;必须科学地确认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目标、路径和模式;必须科学地界定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必须科学地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和重点措施。
(三)必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总体要求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其利用效率和效益。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四)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的理念;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理念;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的理念。
(五)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
要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必须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类的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做法。
(六)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制度创新为保障
以资源节约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推进自然资源制度创新;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推进环保制度创新;以增强生态服务功能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推进生态制度创新;以规范优化国土空间为核心目标进一步推进国土规制创新。这是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七)修改、完善和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加快资源、环境、生态法律法规的修改进程,重点注重土地管理法、水法等相关法律的修改和完善。积极推进自然资源综合立法进程。
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需求和压力、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等都是多方面的。所以,生态文明建设,决不能好高骛远、轻举盲动,也不能缩手缩脚、迟滞不前,须坚定信心,科学、规范、扎实、有序地进一步推进。(作者单位为中共驻马店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