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浙江文化走出去旅游俄语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2018-05-14孔琳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俄语浙江省人才

孔琳

[摘 要] 旅游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走出去。由于中俄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如何让俄罗斯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民俗风情,俄语翻译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省旅游文化资源丰富,但能够讲好浙江故事的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十分匮乏,培养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势在必行。可通过政策调控、旅游俄语课程设置、旅游俄语教材编写、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等措施创新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吸引更多的俄罗斯游客来浙江省旅游,更有效地促进浙江省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浙江。

[关 键 词] 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230-02

一、引言

浙江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浙江省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浙江省服务业的重要产业,并逐步发展成为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核心产业,浙江省旅游经济目前在全国排在领先地位。

浙江省一直是一个旅游大省,不仅拥有自身特有的自然旅游资源优势,更受国内外旅游爱好者青睐,2016年浙江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浙江的入境游客有1120.3万人次,其中俄罗斯游客数量为10.7万人次。旅游带动的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走出去。

现如今,单纯的旅游观光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游客的需求,游客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旅游当地的文化风俗上。而事实上旅游与文化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文化贯穿在人文景观游览和自然景观游览当中。旅游活动从其本身的性质上也就是一种文化活动。与此同时,旅游还是当今世界最大众、最普及、最广泛的交流方式。在旅游的过程中,很好地展示了文化,传播了文化,推动了文化。因此,发展好旅游业的同时也做好了文化的传播,带动了文化的发展。

随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不断加深,继2012年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旅游年”、2013年在俄罗斯举办的“中国旅游年”,以及目前“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俄罗斯往来日益频繁,再加上中俄两国本身具有的地缘优势,其旅游合作前景广阔,潜力巨大。“一带一路”倡议给浙江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样也给旅游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几年,浙江与俄罗斯跨境电商发展迅猛,带动浙江与俄罗斯的联系日渐频繁起来。因此,市场对俄语类人才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同样作为旅游大省的浙江,对旅游俄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如何培养一名合格的俄语导游人才是浙江省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这个背景环境下,旅游俄语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二、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现状

为了充分挖掘浙江省旅游文化资源,使浙江文化走出去,培养浙江省文化旅游领域的俄语专业翻译人才是当务之急。众所周知,翻译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好的旅游俄语翻译,旅游文化信息将不能被充分、准确地传递,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不能理解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和文化特性,从而也就不能从旅游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享受和快乐,也就中断了文化的传播。现如今,整个浙江省的旅游俄语翻译人才现状不容乐观。

(一)旅游俄语翻译人才严重紧缺

现如今,在浙江省专业从事旅游俄语翻译的人员非常少,大部分都是兼职人员,既会说俄语又很好地掌握旅游知识的人才屈指可数。当前,浙江省內从事俄语导游的多数是俄语专业的学生来兼职。俄语专业学生由于自身目前俄语水平有限,学历层次不高,对历史文化知识了解得不够深入,以及缺少专业旅游俄语翻译课程的培训和学习,在用俄语翻译中华文化时很难准确地将我国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甚至在有些介绍中造成对我国文化的误解。

(二)俄文版旅游资料严重匮乏

浙江省关于介绍旅游文化的中文资料非常丰富、内容详细、文笔生动有趣、让人心驰神往。然而关于介绍浙江省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名胜古迹的俄文资料却十分匮乏。现如今大多数旅游俄语教材偏重于俄语口语实践,侧重交际原则,对简单的迎来送往、日常生活用语的俄语例句撰写得很详细、全面,但关于浙江省内旅游景点规范的导游词和介绍浙江省旅游文化的俄文版教材几乎没有。部分旅游教材中只有简单对杭州西湖等主要景点简单、笼统的俄文介绍,而浙江省其他地区比如西塘古镇、南浔古镇、千岛湖风景区、西溪湿地等景点没有精准的俄文介绍。除此之外,现如今多媒体互联网发展迅速,各种手机旅游APP更是如雨后春笋,而关于浙江省省风土人情和景点介绍的俄文网站为零,相应的俄文版旅游APP也没有。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俄罗斯游客对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全面了解,阻碍了浙江省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浙江省旅游俄语人才培养

旅游翻译是涉及语言、文化、民俗风情以及思维方式,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旅游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对浙江省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

(一)构建旅游俄语翻译等人才智库,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

政府可以适当拨出一定的转型资金用于建立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等专项人才智库。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等模式将高校俄语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俄语爱好者收录进来,并将该库与政府、旅游企业和高校的网站进行链接。在智库建立的过程中,按照浙江省旅游文化专题特点进行划分,每个专题的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库定期更新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旅游”、智能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向俄罗斯人提供旅游休闲及医疗机构的俄文信息平台。

(二)开设俄语导游资格证书考试,促进高校旅游俄语课程系统化

目前在全国一些省市已经开设了俄语导游资格证书考试,而浙江省目前在这一方面还落后于北京、黑龙江等省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俄语导游市场不规范,因此结合其他省市的考试经验,聘请专家设置浙江省特色的俄语导游考试试题,开设俄语导游资格证书考试。各高校可以根据试题范围,调整开设的旅游俄语课程内容,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一方面,给俄语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系统规范了旅游俄语人才市场。

(三)优化调整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引入文化教育,突出实践性

调整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基础教育的同时,还应添加中国文化教育课程,突出训练交际能力实践课程。有效结合人文教育与专业基础教育。培养满足浙江省旅游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旅游俄语翻译人才,不但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具有广博的文化、历史、民俗风情等方面的实践型人才。

(四)编写适合浙江省规范的旅游俄语翻译教材

整理收集关于浙江省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介绍,其中不仅仅是简单的风景介绍,需涵盖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反映浙江省旅游文化特点的,并组织俄语专业翻译进行翻译,编写一部具有浙江省特色的旅游俄语教材。这样不仅帮助各高校解决了教材的问题,还方便俄罗斯游客更好地了解浙江文化,在文化传播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扩散推动作用。

(五)改善教学方法,加强培养“旅游+俄语双师型”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俄语专业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语音语调、扎实的俄汉翻译能力,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拓学生知识面,不拘泥于课本,培养优质人才。旅游俄语是一门集应用、实践、技能于一身的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对“旅游+俄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应用教学能力非常重要。应加大对在岗教师的培训力度,结合专业本身,一方面加强教师的俄语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旅游专业知识。

(六)加強校企联合,建设实训基地

有效利用浙江省本身旅游业优势,积极推进浙江省旅游企业与开设旅游俄语专业高校的合作,为在校俄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校可以与当地各大特色旅游景区、知名旅游企业、星级宾馆、旅游产品市场等进行接洽,加强紧密合作,并签订学生实习合同。为学生建立一个校外课堂,让学生真正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更有针对地查漏补缺,并真正了解市场对旅游俄语人才的需求类型。

四、总结

旅游翻译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它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同时对综合素质也有很高的要求。随着中俄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加深,两国之间的旅游往来也会更加密切,培养合格的旅游俄语翻译人才至关重要,浙江省作为旅游大省一定要做好人才储备,通过政府政策支持、旅游俄语课程设置、旅游俄语教材编写、社会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立等措施创新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吸引更多的俄罗斯游客来浙江省旅游,更有效地促进浙江省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浙江。

参考文献:

[1]朱练平.旅游英语实地教学改革探析[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1).

[2]王培英.旅游俄语的教学模式[J].函授教育,1996(4).

[3]刁科梅,王凯丹.旅游俄语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9).

[4]高航.旅游俄语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情况研究[J].北方文学,2013(5).

[5]祁少华.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与实践[J]. 南平师专学报,2005(4).

[6]李文才.实施项目驱动式一体化教学改革,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2).

[7]沈淇春.高职俄语教学中“教学做”一体化模式研究[J]. 文艺生活,2011(1).

[8]孟昭蕾.黑龙江省旅游俄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6).

猜你喜欢

俄语浙江省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欢天喜地过大年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里加市长因讲俄语屡被罚
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分布图
毛遂自荐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为国家选人才
中国“俄语年”俄语知识竞赛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