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2018-05-14魏冰
魏冰
[摘 要] 着重分析了思想教育模式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以人为本,明确人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主观特性,以及思想教育模式中以人为本的创新路径,从而使高校学生在思想教育的体系中具备更高的素质涵养。
[关 键 词] 以人为本;思想教育模式;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91-01
一、思想教育模式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以人为本,明确人的主体地位
思想教育模式以人为本的概念是,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受教育者还是教育者,都应该占据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思想教育模式的教学过程既是教师组织实现思想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自身与内在的需要。思想教育是进行自我教育与接收教育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教导的思想教育被学生接受,同时学生能够通过思想教育发挥其根本的作用。学生能否在课堂教学中获取正确的思想教育,是课堂教学能够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所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同时教授学生思想教育知识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令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能够尊重教师与他人,确立教师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主观特性
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方针主要体现在人的精神层面上,一个人要有对事物的理智主观特性、欲望主观特性、情感主观特性,以及对事物的动机主观特性、需要主观特性、愿望主观特性等,由于人具有的种种主观特性的存在,思想教育核心的德育教育是复杂的。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重理性思想教育的“基础”上,将人的非理性因素发展作为思想教育的教学内容,重视人的非理性因素如人的情感、领悟、意志、灵感、直觉等,即塑造人的主体完整性格特征。因此,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主观特性,分析学生的主观特性发展形势,结合思想教育教学内容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认知自身的主观特性,并加以合理的控制与运用。
二、思想教育模式中以人为本的创新路径
(一)思想教育机制創新是有力的保障
首先,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意识,构建全员以人为本的教育机制。做好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者与思想教育教师应该做的事,还是高校学生与教师共同的教学责任与使命,对高校来讲,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教学中的教育者,同时高校教师还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思想教育者,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思想教育知识理念;其次,应该构建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认知能力,思想教育工作的落实在于高校领导的重视与关注,并完善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使之能够成为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最后,高校应该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学研讨工作,注重特色教育教学与大众化教育教学相结合,从而把思想教育工作当作高校的一门知识性学科来构建。因此,构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模式应该以创新的形式为准则,实现思想教育机制的有力保障,高校应该重视思想教育知识内容,从而使高校学生具备更高的素质涵养。
(二)思想教育理念创新是教育的关键
在思想教育课堂教学中,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深入贯彻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理论知识内容,教师应该从人本教育理念价值上挖掘思想教育的本质,找到学生的共鸣点,实现针对性教学理念,从而使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模式能够达到实效性。高校教师要想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与思想教育模式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多关注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建议,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高校要想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其一,高校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人需求与内在需求,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其二,高校教育者应树立管理与教育是为学生更好服务的思想理念,明确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与管理工作是为学生的成长考虑;其三,高校应该避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灌输式教学,注重培养教师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高校教师要想在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与思想教育模式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多关注学生个人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想法与建议,使高校学生在思想教育的体系具备更高的素质涵养。
参考文献:
[1]王一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实践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郭彦雯.以人为本,激励学生自我实现: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