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革新思路

2018-05-14左朝富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正方体驱动教学法

左朝富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也發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是以任务驱动法为基础对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 键 词] 任务驱动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58-02

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而言,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是以教学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实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为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有限,必须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与广阔的空间下锻炼。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不仅满足了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同时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也促进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驱动法需要遵循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即将各种各样的主题设置成各种任务目标,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新技能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习惯。具体来讲,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将一个共同感兴趣的任务或者主题,由于强烈的驱使欲望,通过对教材、网络以及学案等一些学习资料的主动学习和应用,进而自主探索,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在完成这一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坚持的主要原则有以下几种:

(一)参与性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小学生由于自身性格较为内向,所以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还有很多学生则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开小差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耐心引导学生学习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将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二)公平激励原则

所有的小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的表扬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信心与满足感的获取,同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时,必须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学生主体原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体现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另外,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了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对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感受数学思路的条理性、严谨性以及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增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任务驱动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一)合理设计学习任务

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要素。这里所说的任务并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要以教学内容、知识目标、学生能力训练要求为基础,设计适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小学数学教学任务时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设计清晰、明确的教学任务,才能确保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2)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增强教学内容的拓展性与延伸性,才能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扩展学生眼界的目的;(3)必须确保任务的难度具有梯度性。在设计学习任务时,教师必须将大任务按照任务的层次要求进行相应的细分,采取难度层层递进的任务设计方式,才能确保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必须现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学习任务,很多教师都对这一课的教学任务定位相对较低,只要按照例题的要求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就可以了,虽然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这里的任务所包含的内容也更加丰富。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学生必须充分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概念、公式等基础知识;其次,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来由,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要求学生在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时,必须对圆柱体、圆锥体等物体的体积计算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在增强教学任务弹性的同时,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充分激发出来。

(二)师生互动,引导实施学习任务

教师在设计完教学任务后,接下来就是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的学习与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相应的引导,才能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美国课程将“能够解决数学问题”这一能力,列为小学课程学习的一个主要目标之一,其中对数学学科而言,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处于首要位置。瑞典的课程标准写到:“数学课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学习的知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以及引导,帮助学生组织、交流、讨论等,而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不应当妨碍。对数学的有效学习,就需要师生之间相互互动,加以配合,在问题的解决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解释当前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加强建构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这一基础之上,教师对需要讲解的知识进行提炼以及概括,进而完善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的系统性以及完整性。因此,教师应当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加以互动,保证任务的挑战性以及创意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必须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体积的概念,然后要求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测一测,最后得出最终的答案。经过这样的操作探究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堆砌物体的长、宽、高与体积之间存在的联系,同时也为学生掌握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任务完成的实际情况,提出延伸性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思考圆柱体体积的计算,体积与表面积之间存在的联系。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仅感觉到了数学知识中的神秘性,同时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合理评价学习过程

评价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环节,其不仅涉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支持性评价,同时也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结尾的总结性评价。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那么就会相应的激发一连串的欲望以及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如果孩子从未体验过学习过程中的喜悦感,并且从未体验过克服学习过程障碍的骄傲感,那么这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个不幸。”学生个人潜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质和量的差异,并且发挥的潜力表现也各有千秋。如果多给予学生一些肯定的评价,那么学生就会在这条激励的大道上勇敢地前行,并乐此不疲,长久地积累下来,就会在某一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在每一个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能力需要加以客观公正的评判,对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鼓励,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同时在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相应的处理能力。在进行一道问题的解答中,对学生不同的解答方法,应当适时地予以鼓励和赞扬,教师必须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耐心地引导、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亮点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如果发现学生出现了思维走偏的现象,必须及时地予以制止,才能引导学生走回正道,经过這样的过程,教师针对学生学习行为给予的肯定,对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学习热情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结尾部分的评价作为针对学生学习的总结,如果没有这一环节,那么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在学生完成任务探究后,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发现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以达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评价的方式,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改善。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必须在教学结束后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内容、学习情况的总结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或者小组评价的方式,及时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在总结评价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知识出现了混淆不清的现象,那么教师必须及时予以讲解和纠正,才能帮助学生区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良好表现予以表扬和鼓励,才能在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不仅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地体现出来,同时也发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合理地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要求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然后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成果进行综合的评价,才能在充分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应用[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3).

[2]张厚华.小学数学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模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151-152.

[3]苏季勇.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3(12).

猜你喜欢

正方体驱动教学法
1立方厘米与1立方分米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探讨问题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智力魔方
方方正正的正方体
AMD VS微软 SSD的AHCI驱动选哪家
谁和谁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