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能提高与职业精神培养融合的策略研究
2018-05-14刘永利
刘永利
[摘 要] 高职院校从规模上已经占整个高等教育的边壁江山,但是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水平与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走内涵发展道路,不但培养学生的高技能,还应培养职业精神,到就业单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
[关 键 词] 职业技能;职业精神;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92-03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企业产品的转型升级,只具有实践性、操作性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需要,还必须具有良好职业精神和道德素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2014年6月,国家领导人在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2015年8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制订了《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特别强调了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如果只会技术操作,满足其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要求,那么他们将会很难出色地完成其岗位工作。同时,他们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必将受到影响。
近年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均每年都对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千万元左右,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等硬件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例如,连续九年参加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共获22块金牌。但对学生的职业精神、人文素质等软技能的培养效果还不是十分明显,一些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出现缺乏敬业精神、工作拈轻怕重、不能吃苦耐劳、跳槽严重、诚信意识淡薄等现象,不但影响企业的发展,也影响学生自身的事业前程。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院在校企合作、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内容改革、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通过三年多的内涵建设,改革效果非常明显,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满意度明显提升,学生反复跳槽现象显著下降,学生就业稳定,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我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例如,2017年10月10日有400余家企业提供2万多就业岗位到本校招聘。
一、以加强职业精神培养为纲领,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职业精神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以深化。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学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富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学院与企业通过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力度,校企双方积极构建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职业精神全面均衡的课程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校有校中厂,教师很方便地带领学生积极深入企业进行现场实习;在实习内容上,除了进行必要的技能训练和岗位锻炼,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通过学生到企业学习与感受,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职业精神变成学生可以感觉到、看得着的东西,使学生深入体会到企业文化、团队合作精神、管理理念、服务意识、竞争意识、激励创新意识等企业思想文化的精髓,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逐步增强,把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逐渐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以“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为目标,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的、可以实施和操作的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蓝图,其主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等问题。在构建“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遵循了两个原则:(1)德育优先,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原则。以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為例: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上体现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所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要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并将职业精神培养融于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见下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以加强课程内容改革为切入点,使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有机融合
从专业从事的工作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归纳出岗位职业活动中职业精神的构成要素,将职业精神养成落实到校企共同开发、共同实施、共同评价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在课程教学、项目实训中精心设计能够培养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的内容。在专业培养目标里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课程,实施了项目化教学,且在每个项目里专门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文明礼貌、诚实守信等方面进行培养和考核,把提高职业知识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有机融为一体。以“使用手工工具的简单模具制作”课程为例,培养学生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精神有机融合(见表2)。在学生成绩评定中,职业能力考核占60%,职业精神考核占40%。同时,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但注重在“第一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还非常注重在“第二课堂”中采用产品制作、撰写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核,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
四、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为补充,建立基于能力的评价考核体系
对大学生实施创业教育,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职业意识与向往,而且可以培养创业意识。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开设“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课程,用来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同时,对专业课程,如使用数控铣床的模具零件加工、UG模具设计、使用手工工具的简单模具制作、精密模具制造专项技能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考核增加一项创新设计,注重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保证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质量,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学生代表会议,机械工程学院由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学生一起建立微信群,用来反馈教学改革情况,通过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指出课程考核中出现的问题和评价偏差,保证课程实施的科学合理,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徐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思考[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
[2]郝志翔.校企合作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J].企业文明,2014(9).
[3]张翔云,胡振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量化评价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56-58.
[4]董刚,邹吉权.高职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及途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4(15):4-7.
[5]钱宗霞.浅析三螺旋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创新模式[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