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中的探索①

2018-05-14张艳琼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期
关键词:教学法评价课程

张艳琼

[摘 要] 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发展,使翻转课堂教学法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课程教学中推行翻转课堂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自学汪琼教授的慕课、自己制作微视频和任务单、参与课堂教学以及探索灵活多样的课程评价体系等,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关 键 词] 翻转课堂;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慕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104-02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1]。翻转课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通过观看视频,完成视频中或者教师提供的课前任务单,在上课前带着疑问进入课堂,然后在课堂上教师进行热点、难点和疑点讲授,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师生分享学习成果,从而完成教学目标。但是在我们国家,由于环境、教师个人成长经历等,完全西方式的翻转教学不现实。如何在现实情况下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传递—接受模式在普通高校仍然占有很大市场

多年来,在知识的学习上教师主要采用传递—接受模式,其基本过程包含: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运用和小结。这种模式由于能快速将系统知识、技能传递给学习者,教师也不用面对太多突发状况,一直很受广大教师欢迎。但是这种模式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传输,教師以为他讲了学生就懂了,但是结果却是学生没懂。不懂的学生慢慢就会变得不愿学习、排斥学习,作业更是能不做就不做,能抄就抄,更不用说在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主要靠考前的背诵来完成课程学习。其实对系统性抽象知识的学习,学生需要教师在学习方向上指引、释疑,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反复学习,多多思考,然后去实践和操作,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提升。

(二)教学环境不利于课堂翻转

根据调查,笔者走访了川内几所高校,在理论课教室,发现教学除了黑板粉笔,就是一套多媒体投影系统。尽管高校实现了网络接入每间教室,但是利用率得不到保证。这样的环境决定了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采用一对多的讲授法进行教学。

二、实施翻转教学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017年7月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6月,在线教育规模达到1.44亿,尤其是手机在线教育达到了19.2%[2]。国家非常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陆续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教师、教材、教参等不再作为学习者学习的唯一来源,传统教学方法需要变革,利用翻转课堂教学法变革课堂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法。

(一)可行性分析

笔者分别在2012级1班、2013级1班和2014级1班,通过在线调查得出以下情况:

首先,每个学生都拥有智能手机,学生可以利用手机上网查询资料,利用微助教和雨课堂等辅助工具参与课程讨论。

其次,基本每个学生有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计算机,学生可以利用他们在课余时间完成翻转课堂发布的各项任务。

再次,平板电脑拥有人数较少,平均在百分之三十六左右,基本是要考研、考教师、公务员等学生用来观看培训机构的教学视频。

最后,目前内江师院主干带宽超过100Mbps,所有的教室、机房、学生宿舍、办公室等都能够快速上网。全班学生在教室、机房和寝室都能够流畅地观看视频。这为改进教学和办公手段,如网络精品课程、大学外语教学平台等提供了保障。

(二)必要性分析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除了要具有敬业、诚信和团队精神,更需要具有厚实的知识储备,而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科技发展前沿知识,这些知识不可能靠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讲授获得。我院目前所有专业总学分是165,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其中通识类课程占了43个学分,见习、实习、实训和毕业论文占了19个学分,每个学分是16学时,换算成小时,学生四年在教室里面呆着的时间是1176小时。所以,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生课外学习具有如下必要性:

1.社会的需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决定它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创设环境,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讨论、实际操作、探究性学习等形式,让他们动脑、动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2.学生自己的需求。当代学生作为“数字原住民”的一代,他们是看着电视、玩着手机长大的。要求他们通过听课和看书进行学习,并且要学好,在没有学习热情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只有通过呈现他们熟悉的数字化环境,才能吸引他们主动学习。

3.教师自己的需求。当代教师,不但要能够上好课,还要具有研究能力,即要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在现代一直是教育研究的热点。教师通过研究网络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不但能提升教学质量,也能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翻转教学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中的探究

(一)翻转课堂教学法的具体尝试过程

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学生在课堂前学习新知识,在课中经过师生交流巩固重难点。最近几年笔者分别在2012级1班、2013级1班和2014级1班尝试作用翻转教学法进行教学。具体过程和收获如下:

2015年3月开始,在2012级1班,笔者依托李艺主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教材,将核心知识点录制成视频。最开始两周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法,让学生有个准备,从第三周开始,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法。三周以后,发现该方法很难进行下去。一方面,学生反映他们每天绝大部分时间都有课,没时间看视频和完成课前任务单;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课前没准备,课堂检测和讨论完全没办法展开。在改革的第三周采用了课内翻转,学生说还不如老师课堂讲授收获更大。所以第一次翻转以失败告终。

2016年3月,在2013级1班,笔者反思了上一次改革的失败,总结出最重要的原因是视频制作乏味无趣,无法吸引学生观看。正好当时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北京大学汪琼教授带领的团队开设的“翻转课堂教学法”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就想依托于该课程,让学生跟着优秀的团队进行学习。具体方法就是课堂教学时间对半分。第一小节课来实施翻转教学,首先出题检测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其次解决疑难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来解决疑难点;根据慕课进展观看学生完成的作业,比如教学设计、课件制作和微视频等,组织全班学生观看后评价。第二小节采取传统讲授法,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的内容。这种方法的缺陷是无法同步进行,因为该慕课课程大概40天左右,隔段时间再循环往复。学生每周至少花费6~8小时左右,加上完成各种测试和作业,时间更多,在那段时间,学生叫苦连天;少部分不自觉,没去学的学生很难参与到课堂中来。另外教师也要随时跟进慕课的进程,才能出题和掌握学生进展情况。

2017年3月,在2014级1班,通过前面两个年级的实践,笔者决定提前一学期让学生跟着汪琼教授团队的慕课自学,尤其是利用暑假,他们有更多时间学习消化。通过提前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如何进行教案的编写、课件的制作和微视频的设计制作。在开学第一周,教师发布任务,提供本学期教材中每个章节的重难点,从第二章开始每个试讲小组负责制作所分配到的章节的微课制作,并且负责每个微课的课前任务、课中任务和课后任务的设计制作,客观题给出参考答案,主观题给出评价要点。从第三周开始,利用学生制作的微课进行课堂翻转。

教师第一、二周还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提前让学生知道教材中每个章节的重难点,让学生分清哪些知识点需要制作成微课,哪些不需要制作,而在制作微视频时这些知识点和技能又需要利用什么资源进行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等,让学生在准备制作的时候有方向性。

从第三周开始,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资源,包括PPT、任务单和微视频,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发布传递。如百度网盘、腾讯微云、学院提供的FTP下载以及雨课堂等,可根据课程进程逐渐发布。要求学生提前观看视频完成课前任务单,课堂上测验并组织讨论,除了侧重于信息技术教学法知识点的掌握外,还需要全班学生评价该组学生发布的任务是否科学合理、制作的微视频是否简单有趣、可信实用,若不够科学合理或不够有趣如何进行修改,下一组的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

从15周开始,所有小组进行总结汇报,就本次课堂翻转的所有过程进行梳理,看每位学生的贡献值、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二)基于翻转教学法的课程评价体系探索

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就难以推进课程改革。关于

2013级1班学生学习慕课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期末试卷成绩的40%。结果是两极化,学过的基本全部拿分,没学的基本没得分。在2014级1班主要采用表现性评價加结业证书评价和试卷评价三级评价。

期末课程总成绩=结业证书成绩(10%)+章节资源准备制作作品(20%)+课堂上师生互动、课后作业完成(20%)+期末试卷(50%)。

结业证书部分成绩通过结业证书上的成绩分数乘以10%得到,比如小明证书上的成绩是80,那么证书部分期末成绩就是80×10%=8;表现性评价包括了前期资源准备、课堂内外的表现来评定,主要采取小组汇报时给出每个人的贡献值、学生自评和教师观察等综合得出,占总成绩的40%;期末试卷知识面除了涵盖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法的内容,还涵盖了部分慕课中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知识点,大概占总分值的30%。

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也给了学生压力,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才能完成学业,从而使学生在教育理念和观念上实现“翻转”,真正明白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含义,知道如何进行翻转教学;此外,通过多元化评价的参与,让学生明白表现性评价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参与也明白了自己的责任,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学校、家长和老师的事。

四、结论

通过几年的实践,虽然得到了一些结果,比如学生在试讲过程无论在教案、说案编写、角色扮演等方面和以前相比有较大提升,但还有一些不足需要继续探索。首先,需要一个平台发布大量的资料,包括视频、文档等,除了发布上课资源,还需要发布优秀学生课件、学生制作的优秀微课等,一般的平台满足不了这些要求。其次,学时太少,每周只有两学时,有些重要知识的学习课时不足,比如信息技术教学基本理论、信息技术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最后,教师工作量太大,一周两学时的课比传统教学一周6学时的课花费的时间要多等。但不管怎么样,希望最近几年的探索,为自己和他人提供一定的借鉴。

猜你喜欢

教学法评价课程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