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译汉名篇赏析》和《新编英汉翻译教程》两本教材对比

2018-05-14黄俊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英译汉译文语篇

黄俊萍

[摘 要] 选取了李亚丹版本教材《英译汉名篇赏析》和孙致礼教材《新编英汉翻译教程》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理论依据、教材设置结构、译文的选择、练习设置内容、附录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两本教材的特点,并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采用的不同教学手法。

[关 键 词] 翻译;教材;英译汉名篇赏析;新编英汉翻译教程;对比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128-01

我国优秀翻译教材每年不断涌现,而如何挑选难度适中、系统的教材应用于教学实踐,难度很大。本文试图比较两本教材的理论基础、特点,并对其操作性提出自己的见解。

首先分析篇章设置结构和理论基础。据李运兴的理论,国内翻译教材的架构模式,大致分成传统语法框架、问题解决式框架和当代译论框架。李亚丹版教材没有对翻译的定义等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只侧重通过语篇翻译实例讲解翻译技巧理论。比如,教材在第二章截取了《呼啸山庄》的段落,分析模式为:译文—作者简介—译者简介—原作简介—译文赏析。编者先较详细地对作者勃朗特和译者杨苡进行了介绍,又在译文赏析这个环节中,用大篇幅分析了译文对原作思想内容和语言风格的传达以及评析了翻译技巧——其中包括词性的转换、词语的增减、词义的选择与引申这三项技巧。概括而言,李亚丹版本是语篇翻译型的、实践角度的、问题解决框架的,更符合霍斯语篇分析理论基础的翻译教材的篇章架构模式:选取一段真实的篇章进行体裁分析、语域分析(原文的语篇范围,如词汇语法特征;语篇体式,如社会立场和个人观点;语篇方式,如书面语或口语以及主体参与程度;语用分析,如涉及作者和读者的知识衔接、社会背景知识的补充、作者的用意及暗示等),并深入挖掘原文的社会背景知识,探讨原文适用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针对参考译文进行点评和分析,再通过更多扩展性的同类型练习来达到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而孙致礼版本教材大致遵循传统语法框架。教材依托无数句子译例,构建了完整的理论基础:翻译的定义和标准、翻译的过程、翻译的方法、翻译单位与语篇分析、翻译的语言对比规律、翻译的基本技巧、克服翻译症、文体与翻译、翻译中的文化意识、忠实与叛逆、工具书的选择与运用。

从译文的选择来分析,两本教材都选取了众多英汉名作名译。只是李亚丹版本对文学作品的分类更加细致,通过景物描写、场面描写、人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对话、独白、演说词、诗歌、书信等章节的分类,将翻译语篇情景化;而孙致礼教材例句除了引自于编者本人及国内其他译者公开出版的译文译作外,另外一部分拙译甚至错译则选自编者所执教的学生的翻译作业。通过译例的对比,帮学生理解拙译和佳译之间的细微区别。

对练习设置的差异。李亚丹版本教材每个章节的正文部分主要负责翻译理论的说明和讲解功能,而练习则附着在每个章节的末尾,也是两段名著节选段,均为篇章翻译。以第一章景物描写为例,第一篇《还乡》和第二篇《荒凉山庄》均为正文部分,通过原文、译文、作者简介、译者简介、原作简介、译文赏析这几部分,让学生了解了相应的翻译理论和技巧。而紧接起来的第三篇则是景物描写翻译练习,一篇为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片段 ,而另一篇则为Rip Van Winkle片段。这两个片段没有附加任何讲解和说明,只在教材的最后章节附上了翻译练习的参考译文。而孙致礼版本教材理论讲解放在第一编,并搭配了短句的翻译;而在第二编则为26篇英译汉练习,而这些翻译练习均为段落翻译。编者遵循了趣味性和难度适中的原则,力图广泛选材,并保持内容的新颖。在编排上,编者按题材和体裁种类进行排列,力争做到“学生有译头,教师有讲头”。第三编为实例与译文,取自于编者给学生做过的一些翻译练习。其中第一编“翻译的基本原理”中出现的用来说明翻译理论的句例,大多引自第三编的短文。因此,第一编为点,第三编的短文为面,通过这种编排,学生能够不脱离翻译的语境,避免孤立地翻译词和句子。

教材的特点不同,教师在课上教学进行二次开发,就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李亚丹教材以篇章翻译为主,在具体教学环节,这种大篇章的翻译由于课堂时间受限,比较适合进行分组讨论教学或者课下学生自学。如果使用分组教学,则更利于翻译教学课程场景化。而孙致礼教材的第一编为句例,第三编为句例来源的段落。在课堂操作上第一编的句例既适合课堂直接讲解,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操作比较灵活。

参考文献:

[1]辛铜川.国内医学翻译教材历史和现状评析[J].外语研究,2014(2).

[2]欧燕.霍斯的语篇分析模式与高校翻译教材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7).

[3]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4]李亚丹.英译汉名篇赏析[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5]朱红梅.近十年国内高校本科英语教材研究述评(2006-2015年)[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

[6]阳捷,喻杰.论大学本科翻译教材的二次开发[J].教学实践研究,2014(15).

[7]蓝建青,徐玮.翻译教学与教材评价[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

猜你喜欢

英译汉译文语篇
中日能源语篇中语言表征的对比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课例研究
基于语篇的初中英语教学策略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
To improve and rectify the tourism market
中考英语“英译汉”解题思路点拨
语篇填空训练题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