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①

2018-05-14邱敏,张秀平,杨玉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工科新建应用型

邱敏,张秀平,杨玉蓉

[摘 要] 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所需人才的重要渠道。在新常态下,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更要注重人才培养特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面向地方,突出应用,强调创新,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的思路,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时期人才发展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 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90-02

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之一,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的核心任务是为地方区域发展培养更多应用型本科人才。然而,由于一些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必备的实践教学设备,导致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用型特色不突出,本文结合学校改革实践,简要探讨了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

(一)人才培养要注重学以致用,将专业技能培养贯穿始终

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注重学以致用,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潜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面向实用工作岗位,成为社会所需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实践性比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专业理论知识过硬,实践技能也必须过硬,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都非常重要。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基础,除了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强调与岗位的无缝对接,具备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不仅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更要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保持高就业率的前提下,将专业技能培养贯穿始终,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二)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的基本品质,职业素质是人才选用、提高人才职业活动能力的关键要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需要通过教育培训、职业实践等途径,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学生是社会所需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决定着其所从事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影响着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实践经验与教训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要将职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规范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团队意识,从而快速地适应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能够将自己所学的技术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在实践中得以升华。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应立足于一线岗位上从事实际工作,依靠所学的专业基本理论,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依靠其熟练的操作技能,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在能力体系上,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不仅能熟练掌握操作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设计、开发能力,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觉悟,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更有利于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二、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既要从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出发,根据岗位需求设定人才培养方案,也要遵循本科院校理工科专业教学基本规律,在突出应用性的基础上,促进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体现岗位性、应用性,结合岗位人才需求培养社会所需的专门化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通过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校建立实践、实习、实训基地,并且能够根据教育发展需求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实施学劳结合的模式。同时,根据岗位技能的需要,聘请具有一线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或者与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实施人才联合培养。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点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真正了解行业、了解社会,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与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实施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

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工作岗位所需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在课程体系上,我们既不能够忽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模块教学,也要注重学生岗位应用技能培训,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用人单位岗位技能需求设置课程,促进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以便于根据社会需求,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有计划地进行岗位培养,实施产学研合作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解决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人才培养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产学研纳入人才培养计划,还要与相关单位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切实组织实施教学计划,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明确各种教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高技术人才。

(三)搭建实践教学与创新平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

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进一步拓展实践教学资源,通过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氛围,搭建实践教学与创新平台,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还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强化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缩短学与用的差距,以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为核心,营造实践创新氛围,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还要注意将通识教育与专业相结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辩证统一,要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能够将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融入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能力训练,大大缩短学生岗位适应期,以便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综上所述,新建本科院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一定要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加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抓好学生的理论基础教学,还要以专业技能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做到“从理论中来,到实践中去”,将专业技能培养贯穿始终,为社会培养更多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樱.高水平大学理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趋势和特点:对近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部属院校理工科专业获奖项目的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3).

[2]吴松,夏建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6(8).

[3]鄒栎.地方工科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2).

[4]许淑慧,覃伟年.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

猜你喜欢

理工科新建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不理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理工科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研究
师范类院校理工科科研发展问题探析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