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教育引领下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①

2018-05-14张付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2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思想

张付安

[摘 要] 当前,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奋斗目标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影响着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内涵丰富,能够统领当代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解决当前青年学生在思想信念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围绕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领青年学生规范行为、牢记使命、坚定信念。

[关 键 词] 创业教育;青年学生;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4-0078-03

高校进行的创业教育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文化建设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集中展现,也是物质建设的重要条件,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新时期,我国将文化建设上升到国家总布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大学生是年轻人中最具活力与思想的群体,他们接受、学习新事物的能力突出,但辨别能力一般,极易受到不良因素诱导和影响,打造健康、文明、和谐等校园文化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要求高校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问题,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

一、开展创业教育的现实意义

涵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党长期以来的一项优良传统,为高校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提供了重要保证。全国高校思政会议,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要有常规的、基础性的部分,也要在新形势下不断适应客观环境和教育客体的变化。创业教育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结合相关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布局安排,着重贯彻创业教育内容,提升青年学生思想认识。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思政工作者积极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践行大学精神,提升整体素质。

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作为高校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文化领域的交融与思想意识的碰撞,往往会掺杂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文化思想,容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和腐蚀。现实中,一些青年学生的思想不成熟、“三观”不稳固,尽管整个学生群体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也有部分青年学生会在思想道德、理想信念、价值选择中出现偏差,逐步偏离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就是要让他们在思想上“不跑偏”,行为上“不掉队”,生活上“不浪费”,树立远大理想,全面提升素质,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实现中国梦,对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中国人来说肩负的使命不同,但要达到这一目标,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高校青年学生来讲,要牢记总书记对青年人的嘱咐,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认真做人,踏实做事;勇于担当时代重任,做大爱大义之人;坚持公正法治,做文明和谐之人;面对困难与挫折,不抛弃、不放弃,做坚强奋进之人。

二、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的表现与原因

青年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不单单是身体的逐渐强壮,其心智也在不断成长,对周边的人和事逐步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社会也逐渐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这个阶段,处于青春期的青年学生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其思想认识也呈现出多样化,并且伴随需要不良因素影响,可能会导致其误入歧途。

(一)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的表现

1.思想信念模糊化

改革开放日趋深入,各种敌对势力加大了对我国的渗透和破坏力度,人们的意识形态、理想信念遭到了影响和冲击,有些人受此影响,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我们的党产生了怀疑,特别是当前青年学生容易被西方各种错误思想、谬论所影响,在政治上推崇多党制、政治多元化,在思想上倡导唯心主义、自由主义,在生活上追求享受,这些行为都是思想信念模糊、缺少理想信仰的表现。

2.价值选择多元化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社會结构的变动,利益分配的调整,社会价值也呈现出多元化。当代青年学生由于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认识,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全面,不完善,对事物发展的规律认识得还不深刻,在判断是非、明辨真假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单纯、幼稚、片面,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解决问题的形式方法不得当,有时更是不知荣辱、不分善恶,给自己、他人、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

3.道德行为庸俗化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当代青年学生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行为准则。当代青年学生主流校园文化是积极向上价值观,但个别人的不道德行为,由于媒体传播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还有一些人好逸恶劳、投机取巧,妄图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取劳动成果甚至占有他人劳动果实。也有一些人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缺乏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影响到社会的诚信度。这些法律之外正确的道德行为极大程度地充实着青年学生的眼球,对青年学生树立争取的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巨大的冲击。

4.学习生活懒惰化

青年学生从出生到现在都一直享受着祖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成长的条件和环境相对来说较为优越,缺少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品质。在学习中,许多学生不思进取,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本着“60分万岁”的态度,缺乏学习动力。在生活中,有些学生抽烟喝酒、玩电脑游戏等,晚睡晚起,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较为懒散。

(二)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青年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一直以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年学子也展现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品质。随着西方各种思想的不断介入、网络信息不断发达、社会环境不断多样和个人成长环境的变化等原因,造成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的模糊。

1.国内外各种敌对、分裂势力的破坏

由于我国和西方在主流意识形态、文化价值观念等问题上存在差异,导致了当代青年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现了波动,思想意识相对混乱,这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和祖国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

2.网络信息不断发达情况下传播媒介的多样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与人之前的联系更加便捷、密切,文化传播的速度远远超过20世纪,每个国家都在极力地开发和推广本国文化与价值观,通过“软实力”竞争,获取更多的政治地位。青年学生是使用网络最活跃的群体,每天通过网络检索信息数以亿计。但是当前我国网络安全、信息化监管尚不成熟,现代化的传媒带给青年学生日益丰富多彩的信息中不乏一些消极错误的思想,况且青年学生的识别力和判断力不强,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导,造成价值观念的偏差,影响对事物的认识和鉴别。

3.社会环境和教育因素的影响

社会的改革发展必然伴随着诸多社会矛盾的出现,而这些社会矛盾的凸显必然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从而使社会道德、社会伦理出现新的争论,而青年学生对这些问题可能会跟风模仿,也可能会认可赞同,做出一些有悖国家基本道德准则和民族传统文化的事情。再加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可能存在欠缺、滞后、实效性不强等情况,学生在成长中就会缺少及时帮助和引导,导致学生出现价值观念的困惑和道德标准的降低。

4.青年学生家庭环境及成长经历的影响

青年学生的家庭环境对其影响是基础性的,对学生的基础教育、兴趣爱好、品格品质、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一系列问题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有些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但是上大学后出现不能有序地照顾自己的生活、不能正确地面对困难挫折、不能合理地处理人际关系等问题。还有些学生生长在矛盾、问题较多的家庭,进入大学后会产生孤僻、消极的思想,较难融入群体。对很多青年学生而言,进入大学后思想上对学业懈怠,生活上放纵自己,慢慢地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摒弃了理想信念,缺少精神上的“食粮”。

三、创业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联系

(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来看

当前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政治改革持续深入、社会问题逐步凸显。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统一关系,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层面的制度来引导和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让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而创新创业教育正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的探索,摆脱了僵化的思想认识和空洞的宣传口号,符合当前社会各方面发展需求,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秩序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是在当前价值观多元化下,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高度凝练,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及中国社会的客观存在,必将引领社会意识的不断前行。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也必定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深化政治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巩固理想信念的重要利器。

(二)体现了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阐述了人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其本质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只要是建立在自由平等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最终价值目标就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想意识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人们的行为准则会受到时代的冲击和变革。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形势愈加多样化,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却伴随着按劳分配体制下,智力分配、体力分配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处于分配底层或初入社会的年轻人,逐步地被一些消极因素所影响,而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会呈现出差异化、扭曲。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所有财富的创造者,要坚持以人为本,兼顾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创造和践行价值观,所以,在社会中出现的理想信念淡化、精神道德缺失等消极因素,会影响社会主义政权的发展与稳定,通过培育创新创业型人才,让更多的人逐步摆脱不良因素的影响,进而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三)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看

科学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为奠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脊梁、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对文化建设的相关论述也为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在邓小平理论中,关于精神文明進行了着重论证,并特别强调要求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和艰苦奋斗。将这些论证融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充分体现了文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理论体系中所阐述的有关文化建设也把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融入日常的实践中,指引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适应时代发展所提出的新观念,是在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

四、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的基本路径

高校是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有效开展的重要平台,对青年学生的引导要抓住其价值目标的实现、核心目标的坚定与价值目标的践行。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坚持学校的知行合一。教师要做到身先示范,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坚定拥护者;学生要做到表里如一,成为创新创业的光荣践行者。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夯实青年学生的理想基础,实现价值目标的管理育人

从国家层面而言,价值目标属于“顶层设计”,具有统领作用,是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和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我们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上的目标与方向,通过经济的发展、政治的完善、文化的提升、社会的进步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达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论是创办企业还是努力创造事业,奋斗目标的确定,要求青年学生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通过刻苦学习,不断攀登知识高峰,做一名合格的进步青年。

当前,学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时,往往忽略了管理层的自我学习与自我反省,甚至仅仅将创新创业教育停留在教师宣讲、学生抄写背诵理念等形式上。在实际管理中却出现了违背“创新创业精神”的情况,影响了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同感。价值目标的实现,在学校管理层应该形成统一认识,在管理环节上做到其基本要求,形成导向作用,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认识,形成对创业教育的真正认同并坚定践行。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巩固青年学生的价值信念,坚定核心目标的教学育人

从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而言,是“中流砥柱”,也是全国人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有力保障。良好的创新创业社会环境,能够给青年学生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尊重每个人的发展意愿。优质的制度保障,能够尊重青年学生基本的权利,给他们的自我发展提供充足的支持,并能够保障青年学生有健康的发展环境,给他们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良好的法制环境,彰显出一个国家治理社会的决心和手段,能够使青年学生更加信服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充分反映了当前中国的民族特性和社会特征,是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和人民生活意愿的,能提高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进一步坚定价值取向。

创业教育类课程教学工作不是单纯的说教过程,而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践行的过程,教师在这个环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价值引导作用。教师的认知情况、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仅反映在课堂上,日常生活中的以身作则,更能体现对创新创业的认同与践行,可以带动更多学生的价值认同。此外,高校教师除了思政教师之外,其他教师日常对学生的影响也极其重要,需要加强其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校园中形成文化氛围,更好地践行创新创业精神。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效提升青年学生的价值标准,践行价值标准的内化于心

从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言,要求“以身作则”,是青年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精神追求。树立良好的理想信念,体现了中华儿女的优良传统,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也是青年学生报效国家的行为体现。努力创新创业,是一种职业精神的体现,是青年人对待学习、工作的积极态度,是社会责任的体现。青年学生在创新创业中以科学的理想信念来统领自己的思想道德观念,摆脱懒散等不良习惯,关注国家、关心他人、積极奉献。

青年学生必须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做到内化于心,把基本要求变成自己的精神追求,时刻铭记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要外化于形,把创新创业变成自觉行动,在学习工作中,青年学生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牢记奋斗目标,坚定理想信念与科学的价值判断标准,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郭连锋.美国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特点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3(5):155-157.

[2]曹中成,胡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2):95-97.

[3]高晓峰.新形势下大学生艰苦创业教育体系探微[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96-98.

[4]张竹婷.依托创业教育创新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5(2):81-83.

[5]葛莉.就业竞争力视阈下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1(12):75-77.

[6]韩松,朱立达,胡忠良.新常态下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1):3-8.

[7]胡瑞.高水平大学创业教育发展策略:以剑桥大学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5(2):49-53.

[8]刘红凛.信息化时代的理想信念问题及其建构方略[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5(3):54-59.

[9]黄明理.论习近平关于理想信念思想的创新[J].江海学刊,2015(2):5-12

[10]张灵,孙亚南.众创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亟须转型的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7(1):18-20.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思想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