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中职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素材积累的能力
2018-05-14柳宇
柳宇
[关 键 词] 中职;作文素材积累;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262-01
说起作文,绝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和学生都会头痛。因为学生写作文时经常无话可说,不知道要写什么,即使是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凑够800字。有人曾将学生写作文比作“挤牙膏”,其实如果是挤牙膏还是不错的,因为只要不是一只空牙膏, 挤一挤总能挤出不少,怕的是这是一支“空牙膏”。尽管教师教给学生再多的作文开头、结尾、结构的方法,学生还是无从下手,还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
一、积极运用课内积累的材料
学生从小学到职中,十余年间,一般读了二十余本语文书,其阅读量少说也有二百万字之多,可是平时作文除引用其中少量名言警句外,大量的写作材料几乎都被摒弃在作文之外了。就此问题,曾问过不少学生,他们有的说“那不新鲜,用它干嘛”,有的说“谁还想起它来”。这反映了“不愿用”与“不会用”两个问题。运用语文课本上的材料,不仅可以迅速解决无米之炊,而且可以用出新意,写出好文章来。
(一)系统整理课本材料
语文课本上的材料在平时要系统整理,经常复习。要对课本上的材料有良好的再现记忆,就必须在平时花番功夫进行归类整理,这就像仓库保管员一样将库存物资按一定的序列排放,发货时就可以随手拿取了。分类的方法最好是按材料表现的主题归纳,有的可原文摘抄,有的只要概述提要。长期坚持,不但积累了作文材料,而且提高了思想认识,不但阅读能力可望再提高,而且写作能力也将得到更快的提高。当然,这样积累的材料要经常温习,“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急用,那么,课本上的材料就是精品作文的快餐面了。
(二)联想课本材料
作文时,有些学生搜索枯肠,无米下锅,何不先想到课文材料呢?这就好比俗话说的,不要“吊着干鱼吃寡饭”。想课本,就要分类回想,比较选择,灵活运用。
总之,从古到今,由浅入深、由点到面地引用名言警句及典型事例,几乎都来自语文课文。这种引用既是根据论证的需要,毫无堆砌之感,又是分门别类,按逐类联想的方式,有条不紊排出的,显得极有条理。如果对课文材料不具有分类掌握的功夫是很难办到的。
二、观察身边事物,感知社会问题
有一副对联说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作为新时期的中职生,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生活,投向“家事国事天下事”。多数中职生由于没有生活储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写不出有理有据、有血有肉的文章。但是,作文不写又不行,怎么办?只好车轮子转来转去,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或者喊些空话、大话,以豪壮的口号掩盖自己的空虚,这样的作文谁喜欢?有米下锅,巧妇就好为炊了。只要把目光瞄向社会,勤于搜集材料、积累材料就会变“没啥写”为“有啥写”了。
三、用好生活积累的材料
常常听到作家们谈灵感,其实学生写作文也常常需要灵感。灵感是在构思过程中突然爆发的一种豁然贯通的、文思奔涌的心理现象。它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思想高度集中、技巧得以充分发挥的心理反映。它是在丰厚的生活積累、文化积累和艺术积累的基础之上,凝思苦想,受到某种因素(如作文命题及供料)的启发而产生的,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与鲜明的飞跃性,并伴随激情的涌动等特点。灵感不是天才才有的,不是神的赐予与启发,而是生活实践(这是第一位的)、文化实践以及写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由此看来,要想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撞击出灵感的火花,除了上面说的那样,注意课内外的文化积累以外,还要特别注意生活的积累。
没有生活就没有文章,更谈不上创作。这正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说的那样,生活是“唯系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文章的思想必须从生活中来。写作的动机也是由生活引起的。有些作家并不是开始就选择作家职业的,而是特殊的生活道路使他们从事了创作,生活是熔炉,是教科书。“生活”这个词本身就意味着所见所闻所历。我们必须面向整个生活,扩大自己的视野,否则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特别是善于加强对生活的感受,学会观察,对我们深刻认识生活有极其重大的意义,正所谓“留心处处皆学问”。观察可以得到第一手材料,观察能引起联想,观察可以深化文章的思想,观察可以使文章写得生动。观察必须细心,有计划,有目的,观察必须与分析相结合。总之,有了生活的丰厚积累,还怕源头没有活水来吗?只要有了生活的真情实感,还怕写不出好文章来吗?即使是写议论文,也还是尽量用所见所闻尤其是自己亲身经历的材料最好。这样往往通过现身说法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易于别人接受。
我们希望中职生多一分热情,投身生活;多一分理智,感悟生活。请打开自己的感官,把视觉和听觉对准生活,去听、去留心时事,关心热门话题,去捕捉生活的闪光点,掬起生活的浪花
吧……中职学生朋友:今天,你勤于观察,善于观察;明天,你就会擅长创造,擅长革新。今天,你对学业和生活充满自信和热情;明天,你就会对社会和工作充满理想和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