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品牌化建设现状与创新研究
2018-05-14吴静
吴静
[摘 要] 会计作为一个热门学科,其存在与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面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瓶颈,促会计专业品牌化发展变得尤为重要,主要就目前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创建思路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品牌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175-01
会计作为一门国际性学科,素有“通用国际语言”之说,如何促进会计国际化是众多院校研究和探索的问题。在教学、科研、课改方面全面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运用校、政、企、行为主导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的提升,教学条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引领,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道德水平。通过学习培训促教师成长,促学生进步,促学校发展,为建成技能型、实践型、应用型会计人才保驾护航,为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就业及企事业单位需求探索一条专业化、品牌化、创新化的发展道路和培养模式。
一、我国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品牌化建设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板块,其发展备受社会关注。不少中职院校市场调研比较缺乏,专业设置比较老化,课堂教学相对古板,学生素质培养比较欠缺,致使中职学生职业生命周期较短,学生在校时间、实践技能练习不足,缺少实践经验与应用技巧。为了提高生源质量、提升学生专业水平,不少中职学校希望通过增加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多样,专业设置的方向化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上做中学、学中做,在校内开展的各类文体活动、社团活动中长知识、提技能。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家座谈讨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了解到目前我国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品牌化创建现状如下:
(一)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及科目开设不合理,普遍存在“重理论,轻操作”的现状
90%的中职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考取证书方面,认为学生只要在毕业前考出相关证书就可以有好的就业前景、好的工作岗位和就业单位,导致学生实践训练匮乏,大多数专业技能只是纸上谈兵。各学校设置的岗位模拟、顶岗实习也只是走走过场,学生并未充分认识会计工作岗位实际的工作流程与用人单位的实际要求。
(二)学生缺少独立处理业务的能力,动手能力弱
作为一名会计从业人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同样重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基础会计、经济法律法规、税收法律、财务会计等学科理论具备一定的了解,对凭证的编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制等独立业务的独立环节可以独立完成,却无法系统完整地独立将所有业务完成。这样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只是在单位中从事与会计专业相关的收银等最基础的工作,单位对学生独立完成会计账务处理不放心。
(三)学校的会计实训室条件比较落后,无独立的会计核算实训室
大多数中职院校普遍存在课程设置相对合理,但实训条件却相差太大,无法完成全部学生模拟实训的情况,而且模拟实训的教师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内容相对简单,无法让学生有兴趣进行学习,而走出去到企业、到银行、到税务的现场观摩几乎没有,只是局限在学校的简单机械模拟。
二、会计专业品牌化建设的几点创新研究
通过上述对中职院校会计专业品牌化建设现状分析,就如何改善现状,如何使会计专业品牌化成为众多中职院校的重点,通过调研讨论,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创新性的建议:
(一)找准学校总体定位,找准专业在本学校的定位,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品牌化建设必须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求和自己的资源条件,以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创建为契机,融创新创业教育会计专业课堂促会计专业品牌化建设,实现会计专业与各专业的有机结合。
(二)抓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名师出高徒,学院致力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定期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学习与实践锻炼,督促教师假期顶岗实践,出校门,进企业促专业教师理论技能双提升。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在参赛的过程中提升专业教师与学生的专业技能,并积极与社会兄弟院校切磋交流,促专业前沿发展。
(四)积极进行教研课改
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通过组织社团活动的开展,使教师和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更充分的认識和了解。
会计专业品牌化建设需要一种执着、宽松的治学氛围和思想活跃、学术自由、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治学环境,这无论对专业特色、专业品牌的建设,对教学、科研还是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有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姝菡.宁波外贸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J].经济丛刊,2011(2):21-24.
[2]王伟东.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1(6):24-28.
[3]中国人民银行.股份制银行风险评级指引[Z].北京,2004(1).
[4]沈静芳.小微外贸企业发展道路探析:以江苏张家港为例[J].企业经济,2013(7):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