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本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2018-05-14汪志敏
汪志敏
[摘 要] 以学生为本位,结合教学经历,谈了六种较为有效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 键 词] 学生为本;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128-01
中职课堂难教,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创新中职课堂,除了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创新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是学生易于接受的?这是中职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我认为,衡量一节课的好坏,不在于教师“教”得怎么样,而在于学生“学”得怎么样,即以“学生”为本位,这节课“学生有没有动起来,学生有没有感兴趣,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的能力有没有提升”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六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语感的朗读法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课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读。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表达,更可以在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对诗歌和文言文的教学,我鼓励学生朗读,朗读的形式可多样化,如听视频朗读、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甚至分男女读等,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学习《将进酒》,我让学生先听音频朗读,再自己自由读,然后集体朗读,再小组比赛读……读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迈;“朝如青丝暮成雪”的悲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大气;“惟有饮者留其名”的愤激;“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愁苦。无需教师过多解读,学生只需多读,即能理解内容、体会情感。
二、激发学生信心的小组讨论法
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互助中获得正解。这种方法的应用要关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问题的设计,另一个是学生讨论的积极程度。
这种教学方法的难点在于如何调动学生的讨论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的调动,我认为关键在于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设计的问题是学生愿意讨论并且是有能力讨论解决的,学生就会积极参与:反之,如果问题过于简单或复杂,学生参与度就会下降。
比如学习《我的母亲》,我设计的讨论问题为:(1)找出文中的时间词,思考文章的写作顺序。(2)老舍筆下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母亲的这些形象特点从文中哪些事情上可以体现出来。(4)母亲对“我”的性格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这四个问题,紧紧结合文本,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而且这四个问题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过程,学生能从表面内容深思深层主旨,从而把握课文的中心意思。
三、体现师生平等的对话法
小组讨论法固然能解决学生自身所能解决的问题,但对学生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该怎么办,教师不能完全将答案告知学生,“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所以教师的引导,师生的平等谈话很有必要。
如,赏析“杨柳岸晓风残月”时,学生对“杨柳”送别的深意,至多也就理解到“挽留”之意。所以我在课堂上引导“为什么不送桃花?”“桃花不是到处都有吗?”激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与比较中,学生认识到杨柳具有“随地可活”的特点,寄予了送柳者对朋友的祝福——希望对方在异地也能生活好。这番师生对话,学生既感兴趣,又增添了文化知识。
四、鼓励学生创造的情境表演法
即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去表演,再现作品的情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如学习小说《项链》,我让学生表演“借项链”的情节,可适当改编,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又如《鸿门宴》,我让学生将其改成课本剧表演,学生在演中把握了人物性格。
五、净化学生心灵的主题升华法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这就决定了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所以教师要善于研究教材,了解学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点,为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服务。
如,学习《睡美人》这篇课文,我就抓住“B角时刻做到一个有准备的人,做一个敬业的人”这一点,选取了各行各业,如摄影师、水电工、解放军战士坚守岗位的敬业图片,让学生谈感受,达到让学生学习“敬业”的目的。
六、激发学生兴趣的多媒体教学法
以上五种教学方法,离不开多媒体辅助手段的运用,如学习《好雪片片》,课堂开始我选取了一组弱势群体的图片,再配上吕方演唱的《朋友别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又如学习《雨巷》,我让学生表演男女主人公相遇的情景,配上陈瑞演唱的《雨巷》,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更能融入当时的情境中,表演也更真实。
以上六种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活动起来。学生对语文学习越来越有兴趣,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当然,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方法,都必须以学生为本位。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朱永新.新教育[M].漓江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