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继续教育省分院培训力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2018-05-14刘倩,魏虹雨,许志坤
刘倩,魏虹雨,许志坤
[摘 要] 为实现对企业继续教育省分院培训能力、培训效能的有效评估,激励各省分院更加关注和发展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提升企业继续教育培训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与员工成长,在对各省分院企业培训力深入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继续教育省分院培训力测评指标体系,并对各省分院实现常态化评估,可实际应用于企业继续教育培训力的评测。
[关 键 词] 继续教育;省分院;培训力;培训效能;测评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7-0144-02
一、引言
在覆盖全国范围的大型企业的继续教育[1]培训体系中,省分院往往承担着项目组织运行、资源建设及资源共享等多方面工作,在支撑远程及集中培训开展、服务员工学习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各省分院的企业培训力[2]进行有效测评,可激励省分院更加关注和发展教育培训工作,促进企业培训部门逐步树立客户意识、服务意识,从而提升全网教育培训的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支撑业务发展与员工成长。
为了科学有效地评估各省分院的培训能力,本文建立了一套既数字化可衡量又相对公正公平的培训力指标体系,客观反映各省分院的培训能力和培训效能[3],通过积分制实现了对省分院培训力考核管理的常态化。通过强化培训力指标体系,重点引导企业提升培训效能,有效支撑企业继续教育培训的进一步发展,全面提升企业员工的能力素质。
二、相关概念定义
企业继续教育[4]:在企业内部通过组织各种教育培训活动,对企业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包括远程教育和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5]:教育培训的传统方式,培训教师与学员面对面的现场授课培训。
远程培训[6]:依托企业远程教育培训平台开展在线教育培训活动。
培训力:企业对员工进行继续教育的能力,本文中提到的培训力包括基础培训能力和培训效能。
培训效能:从被培训人员及业务部门反馈的角度对企业培训能力的评价。
三、企业培训力测评指标的设定
企业培训力指标[7]分为基础性指标和效能性指标。其中,基础性指标主要体现各省分院为保证各省培训工作正常有效运行,在培训项目组织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能力,多是从规模、数量等方面界定。效能性指标主要是针对业务部门及学员对培训项目的评价、资源建设满意度等方面,从培训工作对日常工作产生效力的角度,对各省培训力情况进行界定。
(一)基础性指标
基础性指标包括远程培训组织指标、集中培训组织指标、资源建设指标、资源共享指标、奖惩类指标等。远程培训组织指标反映各省在中邮网院平台上的项目运行组织能力;集中培训组织指标反映各省在线下培训中的项目运行组织能力;资源建设指标反映各省新增培训资源并上传至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的情况,包括线上培训课程和移动学习课程;资源共享指标反映各省建设的资源被其他省份或全国中心开办项目采用的情况,包括线上培训课程和移动学习课程;奖惩类指标反映各省培训工作受到集团公司表彰及惩罚情况。指标设定如下:
1.远程培训组织指标
组织远程培训项目——组织1次远程培训项目,且参培人数达到预计参培人数的95%,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项目学习合格率——新增远程项目参培人员学习合格率达到80%,积0.25分,每月最高积0.5分;未达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考试合格率——新增远程项目(如有考试)参培人员考试合格率达到80%,积0.25分,每月最高积0.5分;未达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2.集中培训组织指标
组织集中培训项目——组织1次集中培训项目,且报到人数达到预计参培人数的95%,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项目学习合格率——新增集中培训项目参培人员签到率达到80%以上,积0.25分,每月最高积0.5分;未达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考试合格率——新增集中培训项目(如有考试)参培人员考试合格率达到80%,积0.25分,每月最高积0.5分;未达到,扣0.25分,每月最高扣0.5分。
3.资源建设指标
新增远程培训课程——提供线上有效培训课程(课程學习人数占该专业80%),每门积0.2分。每年最高6分。
新增移动培训课程——提供移动有效培训课程(课程学习人数占该专业80%),每门积0.2分。每年最高6分。
4.资源共享指标
共享远程培训课程——本省在线培训课程被全国中心开办的培训项目采用的,每门积0.2分;本省培训课程被其他省分院开办的培训项目采用的,每门积0.2分。每年最高6分。
共享移动培训课程——本省移动培训课程被全国中心开办的培训项目采用的,每门积0.2分;本省培训课程被其他省分院开办的培训项目采用的,每门积0.2分。每年最高6分。
5.奖惩类指标
奖励指标——本省培训工作受集团表彰1次积1分,每年最高积6分。
惩罚指标——集中培训数据造假(按填报数据单位考核),每发现一次扣2分。每年最高扣10分。
(二)效能性指标
效能性指标包括远程培训满意度指标、集中培训满意度指标、课程满意度指标等。培训满意度指标反映学员或主办方对培训项目运行情况的满意程度;课程满意度反映学员或主办方对培训课程的满意程度。指标设定初步构想如下:
1.远程培训满意度指标
培训方案设计满意度(学员)——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培训方案设计方面,学员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培训方案设计满意度(主办方)——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培训方案设计方面,主办方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教学组织与运行服务满意度(学员)——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教学组织与运行服务方面,学员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教学组织与运行服务满意度(主办方)——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教学组织与运行服务方面,主办方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学习效果满意度(学员)——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学习效果满意度方面,学员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学习效果满意度(主办方)——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学习效果满意度方面,主办方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2.集中培训满意度指标
指標设置参考远程培训满意度指标。
3.远程培训课程满意度指标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满意度(学员)——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方面,学员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满意度(主办方)——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方面,主办方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课程内容对工作的帮助满意度(学员)——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课程内容对工作的帮助方面,学员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课程内容对工作的帮助满意度(主办方)——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课程内容对工作的帮助方面,主办方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课程授课师资能力水平的满意度(学员)——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师资能力方面,学员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课程授课师资能力水平的满意度(主办方)——本省某项远程培训项目,在师资能力方面,主办方反馈总分值大于80分,积1分。每月最高积2分。
4.集中培训课程满意度指标
即指标设置参考远程培训课程满意度指标。
四、指标核定的数据来源
为了对各省培训力使用上述指标体系进行评定,需对各省分院各项指标进行打分,进行核定的数据来源有两类。基础性指标相关的基础培训数据来源于远程教育培训平台、集中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等应用系统的数据库,如培训项目个数、参培人数、考试通过人数、新增课程门数等;效能类培训数据来源于针对学员或业务部门的调差问卷(调查问卷也可依托应用系统实现,则该类数据亦可从数据库中导出),如学员对培训方案设计满意度反馈数据、学员对项目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反馈数据等。
五、星级分院的评定
每年对各省分院的培训力进行1次考评,根据各省最近3年的累计积分情况,确定企业培训力的测评得分。
星级分院的评定可分为五个等级:最终积分(3年累计)基础性指标总得分、效能性指标总得分同时满足下表中的要求时,即评为该等级的分院。如,基础性指标总得分大于270分(含270)且效能性指标总得分大于1350分(含1350)时,即为五星级分院。
根据各省的最终得分评定出当年各省的培训力星级。
六、评定结果的可视化展示
为表彰先进,宣传优秀培训经验,可将星级分院的评定情况在全网进行展示,展示页面内容包括:当年星级分院评定结果,首页面总体显示全国各个省份的星级分院评定情况;点击某个省份的星级标志,可查看该省份各项指标的详细得分情况及评估总分;设置五星级分院推广专栏,允许五星级分院展示本省分院的培训项目、资源建设等优秀经验。
七、结语
本文通过对企业培训力及培训指标继续进行深入研究、梳理,总结出了一套能够完整体现各省分院培训能力及培训效能的企业培训力指标体系,并实现了各省分院的常态化考核。该指标体系具有数字化、全面性、公正性、稳定性等特点,该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为企业培训力的评估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有效应用于企业继续教育培训领域。
参考文献:
[1]第六战略专题调研组,郝克明,张力.继续教育发展战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0,31(7):31-38.
[2]刘青,刘晓宁.企业培训力评价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J].商业研究,2006(4):108-111.
[3]李震.突破“无知的屏障”整体提升企业培训效能!:专访北京东方人培训中心资深顾问陈东先生[J].继续教育,2004(3):27-29.
[4]张洋,何桥,陈龙根.关于企业继续教育与人力资本开发的若干问题的思考[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26(5):29-32.
[5]于鹏,袁俏,时建学.从培训到人员开发:大型企业青年员工集中培训的问题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24):195-196.
[6]张秀梅,黄晓敏.我国企业远程培训研究十年述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3):64-69.
[7]王鲁捷,钟磊,孙启霞.企业培训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培训,2002(1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