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建共享探讨
2018-05-14高秀梅王美丽潘晔
高秀梅 王美丽 潘晔
[摘 要] 在一个城市或一个共同发展的区域中,各所高校图书馆纸质、电子图书等资源相当丰富,在互联网+时代下,需要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的方案,以建立本区域图书资源共建共享的平台,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云计算、大数据、超融合等技术的应用,为馆际合作与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与途径。
[关 键 词] 云计算;大数据;资源整合;图书共享;馆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82-02
在当今时代,经济飞速发展,在区域性发展的指导下,以“一带一路”为发展的中心思想,以资源整合、共享经济、产业调整为社会进步的总体思路。该区域中的各级各类高校则为本地区的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基础,知识、能力、专业、理论、科研则是本地区腾飞的软实力。
随着本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各高校基础设施建设趋于完善,知识的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数字图书的普及等问题成为工作的重点。“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传输与获取已没有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纸质图书向数字图书的转换已是必然,由此导致高校图书馆的建设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本地区数字资源整合、共享知识、网络图书空间布局等模式就成为各高校图书馆建设者的工作理念。打造一个区域性的高校图书资源共享平台,首先,进行各高校图书软硬件资源的整合;其次,建设一个应用管理、资源交互的共享软件平台;最后,建立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资源共享制度,实现协调、利益、保障等机制。
一、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享的优势
(一)图书资源优势
各高校图书馆馆藏大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电子(纸质)期刊、各类数据库、数字(其他介质)音视频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区域性的海量图书资源,减少重复投资,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借阅模式优势
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达,使图书馆没有了边界,异地借阅成为基本模式;智能终端、手机等移动式阅读提供了新型的信息传输途径和服务渠道,使图书馆没有了物理的外形,时时、处处借阅成为可能。由此,共享资源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多,达到了馆际合作、资源共建的效果。
(三)技术优势
虚拟化技术、云存储技术,将分散于各地不同院校的图书存储资源整合,各种信息由云计算上的云端进行统一的处理、分配与存储。
(四)大数据优势
对海量的图书资源与读者信息进行挖掘、分析、汇总、决策,更好地为读者提供快速、优质、定制化、一站式的服务。
二、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布局与思路
区域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应遵循的原则是投入小、好布局、讲实用、便于共享进行布局。可借鉴超星、万方等数据库商的集成运作模式及技术支持,采用同平台检索,不同地方提供全文数据的模式进行区域数字资源的共享,具体如下:
(一)资源共享系统内各高校之间达成一定的协议与框架,规定权利和义务以及对各类服务的承诺。
(二)确立共建共享的图书数字资源范围,保证在本地区资源共建中不重复建设与投资,依据本校要求和特色建设资源,共同维护本区域的数字及纸质资源。
(三)资源共建管理组织统一采购或自研资源共享平台软件、编目数据库和信息查询系统,为本地区成员单位统一安装并提供技术指导。
(四)本地区用户通过统一数字资源平台进行检索、借阅等操作,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存储地点共同为读者提供服务,负责资源的文献传输、纸质资源快递、及相应数据库资源的网络传输与阅读。
(五)利用共享平台为本地区提供社会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资源不仅为师生、科研服务,也是文化、知识、科普的发源地和传播者,也是提供全社会公民基础素质的一种方式。
三、馆际资源共建共享中各图书管理应用平台与资源数据的整合
数據的整合从以下方面进行:馆际共建IT基础设施架构设计与系统运营策略;数据中心异构系统与应用服务平台整合建设;对图书大数据价值密度和可控性的设计;大数据下智慧图书馆服务与智慧管理平台数据采集、挖掘的需求;大数据资源描述语法和元数据格式在传输、处理中的统一标准建设。
应用平台的整合是指将来自于不同馆的两个或多个应用进行合并和融合,创建一个具有多功能的通用性平台,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录、共享服务大厅等技术和功能。因此,多馆图书资源平台的融合设计应采用多层次的系统结构设计,保证统一平台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和低耦合度的运行模式。
四、互联网+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享问题解决策略
(一)馆际资源共享建设策略
1.管理层面
(1)人力:包含组织协调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2)技术:做好资源、设备、功能的整合工作,建设图书管理综合共享平台;(3)资金:争取政府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支持,开辟多种渠道吸引外部投资,资金途径多元化;(4)组织:建立一个高校图书联盟组织,从事馆际共享项目的建设、管理、运维;(5)服务:面向社会,以读者为中心,提供实时便捷的个性化定制服务;(6)思路:形成“共建共享”的共识,树立区域式社会化服务理念,激发多方共建热情。
2.技术架构层
(1)云服务是数字图书馆资源共享面对用户的基础服务。云服务架构有三层:①软件即服务,数字图书馆中各类应用软件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完整地融合在一起,个人图书服务、图书管理服务、馆际传输管理服务、资源共享服务等。以上各类服务用户只要连通互联网就可获得想要的服务。②平台即服务,云计算是一个开放的、可持续的平台,根据环境发展、用户需求的变化可扩展软件服务功能和数量,不断加强馆际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力度。③基础设施即服务,数字图书馆共享的基础硬件是服务器、存储系统、网络系统及其计算能力,而云计算的核心就是将各种硬件资源的整合与集中管理,实现按需所取的共享模式。因此,这一服务是图书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架构基础,在此基础上搭建起来的馆际共享平台才是最有效的。
(2)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不同区域的硬件整合与共享成为可能。传统意义上的数据资源共享指的是不同区域的信息资源独立地本地化存储,通过网络传输实现信息的聚集、资源分站点式存储,这种方式浪费服务器及存储资源,系统安全与集中管理差。通过虚拟化技术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信息资源格式标准统一,用户身份认证统一,不仅减少了数据冗余,同时实现了各种应用服务的整合和单点登录。虚拟化技术的出现奠定了不同区域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框架和基础,因此,虚拟化技术的全面应用是馆际数据共享的根本保证。
(二)馆际资源共享运行策略
根据高校图书馆馆际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制定以下四方面的运行保障策略:(1)数据、信息运行策略;(2)技术运行、运维保障策略;(3)网络维保、安全策略;(4)管理、评估、反馈、决策策略。
(三)馆际资源共享安全策略
1.数据资源安全、保密制度建设,包括:网络管理制度、网络应急预案、数据传输共享格式标准、信息与用户授权管理保密协议等。
2.加大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硬件的安全防护投入,网络防火墙、WEB端防护、防SQL等漏洞注入、态势感知等。
3.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与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定期地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安全应急演练。
总之,以上思路与方法,可以应用到区域性多所高校图书馆服务与资源的共建共享模式的建设中,在云计算、虚拟化、大数据、超融合的技术支撑下,以本地区完善的网络服务和高速的带宽为契机,即可完成各高校的图书资源集中利用、应用功能整合,最终为师生和社会提供全面、丰富的图书资源与高效、便捷的借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卫东,杨建.高等院校图书管理资源共享[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20):174-175.
[2]徐跃慧.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与实践[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35(8):98-100.
[3]张宏才.高校图书资源共享探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1):109-111.
[4]全清.对提高高校图书资源共享率的若干思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