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2018-05-14冯剑桥
[摘 要] 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努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从职业素质教育入手,希望找到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和高质量就业。
[关 键 词] 素质教育;就业;竞争力;高职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48-02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自从2003年扩招以后,第一批大学生毕业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以20%的速度递增,2018年应届毕业生更是创纪录地达到了820万人。快速发展的社会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以及大量的待就业适龄青年,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围绕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国内学术界更多地注重大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研究,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关注不够,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关键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以此提升大学生的核心就业竞争力。本文着重探讨职业素质在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中的影响及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素质和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一)职业素质的内涵分析
职业是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根本所在,因此,职业素质是一个人从事职业活动的基础,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是立足职场的根本。高职院校是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最重要的场所。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通过专业教育、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职业爱好、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个性四个方面[1]。如果大学毕业生具有强烈的职业爱好,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又具有鲜明的职业个性,那么,这样的大学毕业生就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制约和影响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实践经验、工作经历、受教育程度、所处环境及自身的心理和身体状况。根据社会经验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具备良好的学习环境,对自己严格要求,这些都会对提升职业素质产生良好的影响。
(二)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分析
核心竞争力不是一个概念,它具有广泛的内涵,一般认为,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人们在工作、生产和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知识、经验和能力,这种潜在的能力具有独特性和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大学毕业生核心竞争力是指:大学生的竞争力来自于高校的培养,为了就业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独特的、不能被其他学校学生所模仿和代替的能力,是相对于竞争对手所具有的竞争优势,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能够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力,具有隐性素质的特征。
二、良好的职业素质对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做出正确选择
良好的职业素质要求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理想和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个人职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关系。遇到就业难题时,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大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和国家相关的就业政策,根据形势和政策及时调整就业方向和就业期望值,让他们在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时从容应对,做出正确的选择[2]。
(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利于促使大学毕业生对就业的重新认识
当前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方面还存在着很多迷茫和错误认识,例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才能,认为自己经过三年的职业教育可以创造出高于他人的社会价值;对爱岗敬业的内涵理解不够;不会与人协同合作;眼高手低等。还有一些大学毕业生本来有机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现有的状况,但却不愿从基层工作做起,迷恋大城市生活,盲目地追求高薪和工作岗位,他们缺乏的是青年一代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针对以上就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培训,改变他们身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提高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良好的职业素质培养离不开实践,脱离实践的职业素质教育毫无意义,所以,培养高职大学生职业素质要以社会实践作为重要保障,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社会实践拓宽他们的知识领域,将专业知识逐渐转变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一步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学会认真做事老实做人的道理,不断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思想品德是职业素质的核心内涵,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阵地,应该逐步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拓展就业渠道,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和心理疏导作用。在校期间,高校辅导员通过对国家教育政策的解读,帮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国家现行就业政策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调整就业预期,增强就业信心,转变就业观念。对大学生来讲,要先就业,再择业,最重要的是获得锻炼的机会和个人发展前途,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单位和工作岗位,而不应当过多关注工作环境和薪金待遇,这样既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能保证自己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身到工作中去。
(二)组织职业培训,增强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培训,这对迅速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高质量就业极其有利。虽然大学生经过企业的顶岗实习,但是依然存在着对企业管理了解不多、工作经验不足、面试能力不强等具体问题,这些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大学生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专项职业培训,了解企业对岗位的要求,掌握企业运作模式,加深理解企业文化,进一步强化职业素质和素养,以提高自己的就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大学生本人要认真及时地总结工作经验,要根据自身的特长、爱好,结合职业发展规划,选择与自己专业和职业发展目標密切相关的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性,同时也大大提升了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参加社会实践,提升职业素质
在校期间大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挖掘个人的特长、兴趣爱好,同时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本人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升语言表达及人际交往能力。我院课题组做过一次关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考核”的调查,调查结果认为:大学毕业生个人所具备的硬件条件没有多少差异,社会实践能力才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所以,高职院校在确保大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积极地为大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帮助大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帮助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
(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通识教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应聘者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而且需要复合型人才所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一型、知识型人才。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办学特色,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思想政治课、人文知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开设一系列通识课程,如礼仪、书法、演讲与口才、艺术欣赏和沟通技巧等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综合能力。
(五)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职业素质高的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言谈举止、价值取向、工作态度、品德修养对学生的示范性、权威性和导向性,对高职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终身的职业发展。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应将教书和育人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习生活,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给予解决。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提升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师德校风建设,打造一支既有专业素质,又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师资队伍。
(六)加强学习的自主性,提升职业素质
自主学习是储备能力、提高职业素质必备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积聚核心就业能力的能量,是职业发展的永恒动力。长期的自主学习关键在于“自我转化”,大学生在职业实践和活动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学会了独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升了自己的职业素质,进而将职业素质的基本要素自觉地转化成个人竞争意识和坚定信念。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各项社会实践中一定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敢于剖析自己,善于认识自我,客观看待自我,勇于正视弱点和不足,以便在就业竞争中扬长避短。通过大学生自身知识不断的积累,职业素质的不断提升,进一步提升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四、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涉及家庭幸福、学校发展和社会和谐,所以,高质量就业是一个影响大学生家庭的民生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问题,更是一个涉及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3]。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也需要大学生自身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根据社会需求调整知识结构和能力,增加社會实践经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的是以就业为主,学校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价值观,缓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产生的心理压力,在各项活动中注重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宇.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体系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10(12):79-80.
[2]黄莉,陈甜.论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与提升[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0):80-83.
[3]冯剑桥.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就业竞争力问题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4):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