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研究
2018-05-14陶文辉
陶文辉
[摘 要] 文化育人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与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途径方法。内蒙古作为祖国北部边疆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是推动内蒙古高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教育引导民族地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必然要求,更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必须从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出发,完善文化育人要素,优化文化育人机制,构建科学的文化育人体系。
[关 键 词] 内蒙古;高校;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42-02
国家领导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学既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又是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大学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精神和灵魂,是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基本要素。文化育人是大学的基本功能与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念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途径与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文化等十个方面的育人功能,切实构建文化育人体系。因此,构建文化育人体系,探索契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文化育人途径与载体,对推进高校内涵发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文化与文化育人
大学文化是高校这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作为社会文化特殊形态的大学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职业性的特点,具备价值导向、情感规范、教育创新、情感激励等功能。
文化育人,即以文化人,是通过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文化活动的影响,用先进的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和塑造人,将先进文化内化到人的灵魂深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高校校园文化及其建设研究在学术界、理论界引起热烈讨论,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的文化建设工作一呼而起、久盛不衰,高校普遍开展了文化育人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研究,各高校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有序推进了大学文化建设向文化育人的转变。大学文化建设逐渐转向通过文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文化育人理论与研究等多个维度开展的文化育人工作。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強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等均对高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明确要求。各院校按照要求,立足实际,进行探索建设,文化育人工作逐渐呈现出从自发到自觉、从个体自觉到群体自觉、从自觉推进到制度化推进的特点,大学文化的育人作用得到进一步凸显。
二、内蒙古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民族地区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关系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祖国北部边疆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我国发展稳定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我区的大学生处在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共同碰撞交融的多元文化环境之中。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多元价值观的交锋冲击,内蒙古高校更要发挥好文化育人功能,立足文化安全和尊重多元文化的高度,坚持“办大学就是办文化”的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结合内蒙古自治区的区情和多民族文化的特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培养塑造大学精神,不断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与格调,以文化意识和文化自觉引领学校建设,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文化支撑和精神保障。
(一)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高校必须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坚持改革创新,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这对指导高校把稳思想之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推动高等院校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各种价值观错综激荡,社会文化发生着多元变化,高校传统的文化价值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影响着师生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大学文化是一所高校的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反映了广大师生的整体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是大学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的精神要求所在,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因此,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高校创新发展的新维度。
(三)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教育引导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必然要求
大学文化从价值观深层次地引导人、塑造人,使学生学会正确处理各种关系,从而学会怎样做人,是制约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隐性教育因素。大学文化只有适应时代的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发挥对学生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这就要求我们对文化育人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进行全方位的体系构建。
(四)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是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客观需要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创新和引领是高校重要的社会功能。只有构建优秀的大学文化,才能通过传播文化来影响社会,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民族地区的团结和谐对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加强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大学生民族团结意识,在各民族大学生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和民族观,增强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认同,把大学校园建设成为反分裂、反渗透的重要阵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内蒙古高校文化育人体系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文化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文化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整体。各文化要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影响。目前,内蒙古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整体较为薄弱,表现在:一是高校文化育人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须进一步完善。高校对“文化育人”理念和思路创新不足,多数缺少全局性的设计和完整的体系构建。二是教师育人工作的效能有待进一步发挥。教师在文化育人工作中还存在“缺位”现象。三是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对文化育人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教育方式与学生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学生接受度和认可度不高,育人效果不理想。四是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往往存在趋同性,文化育人的民族、地域、职业、企业等特征不明显,特色彰显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都需要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者进行深入探讨解决。为此,必须从大学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出发,完善文化育人工作要素,优化文化育人运行机制,明确思路、原则、内容、路径,全方位构建科学的文化育人体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
(一)总体思路
坚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化校风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建设优美环境,滋养师生心灵、涵育师生品行、引领社会风尚。
(二)构建原则
堅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三)构建内容
围绕精神凝练、制度建设、环境熏陶、行为引导等文化要素,凝练大学精神,优化校园环境,培育文化品牌,强化人文关怀。
(四)构建路径
结合地区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理论研究和氛围营造为支撑,构建完善的文化育人体制架构和运行制度。坚持以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企业文化、廉洁文化等多元文化彰显独特内涵,构建有利于培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养国际视野和包容胸襟的文化育人模式。坚持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多层次多方位推进,形成普遍适用、深入浸润的文化育人体系。
文化育人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系统工程。内蒙古高校必须坚持文化育人的理念,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为谱写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的教育新篇章,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