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促进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2018-05-14王潇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6期
关键词:幼师榜样导师

王潇

[摘 要] 反思型教师日益成为当前教师成长和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而衡量反思型教师最重要的指标便是教师的反思能力,从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在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内涵、意义和应用策略。

[关 键 词] 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准幼师;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22-02

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了“教学反思”“反思型教师”的研究热潮,提倡利用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此后,这一新兴的教育理论逐渐蔓延到世界各地,成为教师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和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前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端。2012年,教育部颁布出台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反思的能力,并在“基本理念”和“专业能力”维度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主动收集分析相关信息,不断进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为各类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院校指明了准幼师反思能力的培养方向。

本文以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研究基础,以“趁圩”特色教学活动为例,尝试探讨在职前教育中促进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的课堂策略。

一、“反思能力”的内涵

“反思”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反思”是对过往的思考;反思的对象包括自身的认知和行动;“反思”是一种程度较深、时间持续较长的反复思考过程;“反思”的主体是有目的性的主动思考,过程中往往伴随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反思”过程依赖一定的经验。因此,“反思能力”就是个体运用已有经验,以自己的认知和行动为对象,主动开展深入而持久的计划、监控、评价、调节等循环往复的活动,以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

准幼师的“反思能力”就是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根据个体已有经验,以自己的专业认知和实践活动为对象,主动开展深入而持久的计划、监控、评价、调节等循环往复的活动,以不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为目的的能力。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内涵及其在“反思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一)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内涵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经过对儿童社会学习的一系列研究,提出了社会观察学习理论。观察学习由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子过程组成。

1.注意过程

在我们眼前显现的范例有很多,但是我们总是挑选其中一些范例,并且抽取这些示范原型中的某些部分来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学习的初始选择过程就是注意过程。

2.保持过程

当原型不再出现提供方向的时候,观察者要想继续从原型行为中得到益处,就必须在记忆里以符号的形式把那些反应模式表现出来。由于这种符号化的高级能力,曾经的原型经验可以被大脑记忆并保存。

3.再现过程

再现过程是把符号的表象转换成合适的行动。这一过程包括认知组织、反应的发起和监测、在信息反馈基础上的精炼。具体来说,就是先将新生的反应从认知组织筛选出来并加以组织,然后在行动中表现。

4.动机过程

班杜拉把获得和操作区分开来,即人们可以通过观察获得知识,但不一定通过行为操作表现出来。操作是由动机控制的,强化在这里起重要作用。班杜拉认为,在观察者仿效原型范例前先给予预期强化物(Sr),让观察者进入或加强对原型的注意状态,再出现示范刺激(Sd),能更好地影响观察者后期的符号编码、认知组织和演习等过程,从而促进学习和反应的发生(R)。

班杜拉认为,这四个子过程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因为脱离了注意范例、记忆保持、操作再现或强化动因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观察学习的失败。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1.在积极预期中牢固树立个人专业化发展的计划目标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强调在观察者注意示范原型前给予积极的预期强化刺激,可以增强观察者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良好行为的复现。例如,教师在学生刚进入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向学生呈现优秀幼儿教师或者优秀幼师毕业生的职场成功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制定未来学习中的个人发展计划,为后面循环往复的反思指明目标和方向。

2.在榜样氛围中提高个人对自身学习的监控和评价能力

观察学习的过程是对榜样的模仿和新反应的形成过程。教师在课堂里不断寻找不同风格的学习榜样和不同领域的学习榜样,让学生自然浸润在一个充满优秀榜样的学习氛围中,促使学生主动地将自身与榜样进行不断的比对和思考,发现问题,寻求策略,从而持久地监控自身的专业认知和实践活动,培养反思性评价能力,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和专业成长,为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做好准备。

3.在行为精炼中丰富个性化专业发展的自我调节能力

受到个人和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榜样学习的反应是不同的,这就形成了极具个性特色的观察学习结果。个体通过自身监控和他人反馈调整自己的反应行为,在不断的练习和调整中使自己的行为反应趋向目标状态。整个行为精炼的过程既是对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又是富有个性特色的反思过程,促进学生在反思过程中进行创新性实践。

三、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促进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本文尝试通过“趁圩”特色教学活动,阐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一)“趁圩”特色教学活动概述

“趁圩”特色教学活动以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为基础,是具有南方特色的翻转课堂的一种新范式。趁圩,是中国南方大部分乡镇人民生活中重要组成的部分,逢“圩日”,人们到集市做买卖、娱乐、交友。“趁圩”特色教学活动的主要流程包括:

1.学生代表请同学上交作品

这是观察学习唤醒的一个过程,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开始准备进入观察学习状态。学生根据导师上次教学活动的任务及课后学习,将自己的任务学习汇报(作品)放到教室中央的大桌子上,形成一个由很多小型“摊位”集拢的圩市。

2.导师宣布开始“趁圩”

这是一个过渡环节,学生可以在“趁圩”前先大致观望一下全班的作业情况,根据喜好偏向决定“趁圩”的路线。

3.全班自由“趁圩”

宣布“趁圩”开始后,全班学生分散自由参观圩市中的作品。你可以在“趁圩”过程中向参观的同学简单介绍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对自己满意的作品进行拍照记录,或者与作品创作人进行一些初步的咨询。大家可以在这个步骤中初步筛选学习对象,并注意到不同范例的特征差异。

4.同学和导师推举优秀作品

同学和导师轮流推举榜样作品,并说出推举理由。这既是一种强化刺激的过程,也是再次唤起注意的过程。

5.被推举同学轮流分享

这个过程是“趁圩”教学活动的核心所在。不同的观察榜样被筛选出来后,正式进入大家的注意和保持过程。分享者在讲演的过程中提升自身效能感,倾听者在观察过程中进行编码、记忆。

6.学生、导师点评

因为缺少直接外部练习的条件,“趁圩”教学活动利用点评环节尝试让大家进行榜样的心理演练,为下一步自我调整后的再现反应奠定基础。

7.导师引出新的学习内容

导师总是选择与已有榜样原型比较相近的新的更高一级的学习内容,在进行初步的讲解、讨论以后,提出下一次“趁圩”新作品的内容和要求,推动观察学习的循环往复。

(二)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在促进准幼师“反思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1.观察学习的环境创建

首先,在物质环境创建方面,“趁圩”教学活动现场除了宽敞的走道,还在教室的中央放置了一张很大的拼桌,这是“圩市”的主战场,“摊主”作品的集中堆放可以增强“趁圩”的热闹氛圍。教室的前端是现代化电子触摸屏,方便优秀“摊主”在这里进行集体性的作品介绍。

其次,在心理环境方面,教师要以一种开放的形式,引导大家发现更多的学习榜样,让大家明白只要通过努力,自己就可以成为新的榜样。另外,由于学生的“向师性”,导师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以身示范,向学生传递积极的信息,有时候也会拿出自己准备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

在“趁圩”特色教学活动的环境创建中,给我们呈现的是积极的、平等的、有准备的环境,是一个浸润式观察学习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进行观察学习,可以帮助牢固树立个人目标和积极推进个人计划,是提升反思能力的优质实验田。

2.观察学习的情境设置

在“趁圩”教学活动中,每一次的作品展示就是一个基于问题的情境活动。导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来选择情境的设置和组织。每一个新的情境总是与上一个情境内容相关联,并且体现复杂度和难度的适当提升。这是为了让大家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已有经验或者已有的基本从属技能较为容易地重现范例,促使更多的学生在行为反应成功后获得强化刺激,从而增强自我效能感,推动自我监控、评价、调整过程的持续,促进反思能力循环往复地持续发展。

3.观察学习的榜样筛选

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反应。在“趁圩”特色教学的每一次活动中,学生在推举过程后常常会面对多个或多种榜样,在教师的作业导向中,学生也很难只选择一个参考范式改进作品,而是常常把不同榜样的优秀方面组合成与任何一个示范作品都不同的新的混合体。这就要求学生在观察学习中不是做简单的模仿,而是根据个人目标进行榜样或榜样某个部分的主动选择和组织,这是一种高级的观察学习过程,也是富有创造意味的反思过程,更像范梅南所说的“作为智慧性行动的反思”,是提升反思能力数量和质量变化的重要途径。

4.观察学习的行动调整

每个人的观察学习结果都是不同的,正如前面所说,带有一定程度的个性特色和创造意味。在“趁圩”教学活动中,导师发挥了重要的支架作用。在点评环节,导师的反馈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她帮助每一个学生结合自身规划和课程目标调整行为反应,将反思导向职业实践,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行为反应可以在将来的职业活动中获得成功。这就使学生增强了对观察学习的倾向性和持续目标——行动的不断调整过程,为逐渐成长为符合“专业标注”的“反思型”准幼师提供了助推器。

课堂作为一个微型社会,榜样无处不在。以“趁圩”特色教学活动为例,教师要运用教育智慧,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合理地对这个社会环境施加积极的影响,既支持学生完整、健康地发展,又培养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反思型”优秀幼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梅.师范生教学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以上海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教育实践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杜威.我们怎样思维[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3.

[3]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53.

[4]刘焱.反思性实践:学前教育见习实习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

[5]阿尔伯特·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M].陈欣银,李伯黍,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1.

猜你喜欢

幼师榜样导师
网红幼师 撕掉标签,拒绝被定义
男幼师荒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基于心理视角的中职学校男幼师培养的策略和研究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榜样
榜样
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