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18-05-14刘君
刘君
[摘 要] 以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适合对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成果作为一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 键 词] 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18-0016-02
一、引言
高等職业教育已经由单纯的规模扩张开始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表现与关键指标,因此,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高等职业院校的关注。
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分支,商业类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区域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它与理工科职业类专业不同,商业类专业不会是以培养某一类或几类专业知识技能为目的。随着产业升级的加快,以及商业模式更新的周期变短,商业类专业在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工作经验的积累、商业技巧的学习、人际关系的处理。通过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去更新生产工艺,改进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
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运行都有自己独特的规律。商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更加重视过程性,重视岗位技能的熟练操作,以及在实践教学中所学习的经验,商业类专业学生更多的是学习企业的生产或管理人员工作的方法及人际关系处理等能力。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形式与内容也要跟随区域经济发展的变更而变更。因此,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选用适合评价商业类专业的评价体系,但当前针对某大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很少,因此,本文在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拟构建一个科学合理并适合商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并激励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健康发展,为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型
本文构造了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型。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首先应该从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目标出发,根据本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及产业机构构建的指标体系确定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的办学定位是培养高素质商业技能型人才。
三、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价值取向及原则
(一)价值导向
1.兼顾相关利益群体的需要
各相关利益群体对商业类专业评价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学校想通过评价来分析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商业类专业的健康发展;政府想通过评价监控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的发展态势,使之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
2.方向引导性与评优相结合
对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的评价首先是为了引导其健康发展,通过评价使社会重视高等职业院校的商业类专业。其次才是对高等职业商业类专业进行评优,通过构建的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商业类专业进行评优,有比较才有进步,通过评价激励排名较低的高职院校,及时调整实践教学策略,促进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原则
1.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对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价,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所涉及的相关利益群体主要包括学校、学生与企业。在构建指标体系的同时要注意相关利益群体的价值取向。
2.能力本位原则
高等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商业类专业也不例外,因此,指标的选取要本着能力为本的原则,在评价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过程中,侧重对商业类专业学生能力的评价。
3.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排名评优,因此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一定要体现激励原则,通过评价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反思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时调整更正,提高教师教学的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发展性原则
当前知识更新、产业升级越来越快,商业模式更新的周期变短。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根据区域经济产业机构的发展及时调整更新。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注重考虑实践教学的发展性原则,定时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更新。
四、指标的选取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诊断教学计划方案及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实践的改进或完善。[1]本文依据CIPP评价原则,从背景、投入、过程、结果四个方面构建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必须贯穿评价的始终,应考虑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与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一致,实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是否一致,实践教学目标与考核体系是否一致。实践教学目标的评价是在实践教学课程前进行的,评价者可以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案进行考核与评价。
(二)实践教学的条件
实践教学的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基础,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的资源支持出发,将实践教学条件分为资金支持、师资力量、信息化程度、实训设备条件及企业参与度几个指标。
1.资金支持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者,也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通过评价引导专业教师注重对自身专业指导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商业类专业的建设发展。该指标用“双师型”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来考查测评。
2.师资力量
“双师型”教师是整个实践教学的关键,“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也是提高商业类专业内涵建设的关键。通过专业公平的评价,引导专业教师注重对自身专业指导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商业类专业的建设发展。我们选用“双师型”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来考查测评。
3.信息化程度
实践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程度对实践教学的质量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信息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应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
4.实训条件
实习实训条件是商业类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关键,本指标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两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与商业类专业有较高的专业对口率,达到商业类专业群培养的目标,并提供必要的生产实践岗位。[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应具有稳定性,与学院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这样企业可以提供稳定的实习岗位。
5.企业参与度
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对企业参与度要求很高,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提早接触企业,提早适应企业的发展模式,因为企业的参与度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实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评价是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学手段的实施情况、教学内容的创新程度、教学内容与本区域产业结构的相关程度、教学组织规范情况等。做到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恰当,学生接受程度良好;教学内容、任务量充实,教学安排恰当;教学组织,教学的目的、任务、要求与成果清晰,训练过程紧张有效;学生的积极性高,主动好学,团结协作;企业的参与程度高,企业参与教学过程。
(四)实践教学成果
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就业率指标成为实践教学的成果指标。实践教学成果具体包括:学生的反馈与用人单位的反馈,包括学生的就业率、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满意度与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
五、高等职业院校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的实施
(一)成立实践教学督导评价领导小组
评价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后盾,成立评价小组负责评价的实施。实践教学评价领导小组由相关领导担任,通过专门的机构来进行实践教学评价可以保障实践教学评价的顺利开展。
(二)成立评价信息反馈机制,注重结果的反馈与跟进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名比较,而是为了改进与诊断。评价结果需要及时完整地反馈给相关人员。因此,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将评价所反馈的信息、数据及时反馈给相关系部及教师。信息接收方应该根据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实践教学的内容与进度,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及时更新修正指标体系
当前知识更新、产业升级越来越快,商业模式更新的周期变短。商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根据区域经济产业机构的发展及时调整更新。因此,在构建指标体系时要注重考虑实践教学的发展性原则,定时对指标体系进行修正更新。
参考文献:
[1]王利明,刘鹏飞.高等职业教育教學评价理论、评价体系与评价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7):4.
[2]刘凤云.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