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全一协同”模式,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①
2018-05-14李桂锋,王志学,庄坚泉
李桂锋,王志学,庄坚泉
[摘 要] 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当前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之外的能力,是人们可持续发展的素质支撑。构建“全员参与、全程培养、全方位渗透、校企协同培养”的“三全一协同”模式,是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
[关 键 词] “三全一协同”;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中圖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01-0030-02
自1999年国家兴起高职院校建设以来,各院校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然而,近年来职场上的事实告诉我们,社会和校园的差别甚大,不少学业成绩优异的毕业生竭力追求却未被录用,很多职场新手虽然应聘成功却难以适应岗位的要求,并因此产生自卑、厌倦、抱怨等情绪,更有甚者不得不从来之不易的岗位上“落荒而逃”[1]。究其原因,往往是学生个人的职业核心能力不满足或不适应职场的要求所致。职业核心能力是学生顺利走向职场的需要,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更是教育部门人才培养的方向。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构建了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三全一协同”模式,有效地提高了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涵义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意义
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或职业通用能力[2],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职业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职业核心能力是一个人适应工作岗位变化,处理各种复杂问题以及敢于和善于创新的能力,是职业活动中最基本的能力,适用于任何职业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适性。然而,现实中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不能满足职场的要求。以广东省为例,各高职院校的学生,其职业核心能力普遍较弱,尤其在沟通、合作、自我管理等方面。在日常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等环节中,学生在此三方面的不足明显地暴露出来,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各项活动的开展。用人单位反馈也是如此。以某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例,对该学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用人单位普遍认为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能满足岗位的需求。
事实表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用人单位和学生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对高职院校而言,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现了终身教育思想,也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提升其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同时也提升了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促进院校的健康、长效发展;对用人单位而言,人才是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其生存和发展均离不开人才,提升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是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和保障[3];而于学生而言,职业核心能力是职业活动中的关键能力,适用于任何职业的任何阶段,是其获得良好就业从业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必要条件。
二、“三全一协同”模式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实践
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又有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各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根本任务[4]。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从2011年开始,围绕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积极进行探索,找到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新模式,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一)学校重视,全员参与
高职院校与学科院校一样,教职员工因工作需要分别从事教学、服务、管理等相关工作。由于工作主要职能存在差别,教职员工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看法也存在差异,甚至出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与他人关系不大”的错误认识。为避免类似错误思想的蔓延,校领导统一全体教职员工的认识,立体式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并由校领导牵头,在日常教学、服务、管理中融入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即教学部门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纳入显性课程,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不同模块的课程;课任教师将沟通能力、职业礼仪等职业核心能力带入课堂,在进行专业培养的同时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学生工作部门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纳入隐性课程,在学校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等职业核心能力;教辅、后勤部门则强化服务质量,在平时的服务中,以身教的方式进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二)主线清晰,全程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不能时紧时松,忽冷忽热,而是应该以高职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校的教育规律为主线,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程培养。
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是他们了解、熟悉学校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新鲜感,对各种知识和能力的索求欲望强烈,是树立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的最佳时机。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是学生接受各种知识和教育的黄金时间,这个时期的学生基本适应了大学的生活,能根据自身的情况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理论培养和实操训练的最佳时间;第五至第六学期是学生走向成熟准备就业的时间,是检验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时间。针对以上规律,学校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新生入学时,精心策划新生入学教育,通过项目活动,将职业核心能力的定义、内涵和意义植入学生的头脑中,并令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为新生大学生活动必学能力;进入黄金学习时间后(即第二至第四学期),利用课程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理论知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平台及日常行为矫正活动等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际应用能力,并逐步使之成为学生的习惯;进入最后一学年,则利用求职训练活动和顶岗实习等平台检验和完善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为其职业发展夯实基础。
(三)目标明确,全方位渗透
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的根本性任务之一,也是高职学生必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全方位渗透培养,方能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此项能力。全方位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分主要抓手和环节渗透。
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抓手是课程建设。高职学生以专业应用能力见长,针对不同专业,学校采用了不同职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进行培养。例如,针对理工科学生的职场实际需要,学校强化了创新创业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针对文科学生的职场实际需要,学校强化了沟通能力、职业礼仪及自我管理方面的培养;而对艺术设计类的学生,则强化了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个别学科交叉专业则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课程模块。除了针对不同专业类型采用不同模块的课程外,学校还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理论教学的形式,即体验式教学,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在理论课课堂上,设计各个日常职场实际场景,以场景模拟和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以生之言,授生之技”,极大地提高了理论课的授课效果。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环节渗透指在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上,包括课堂、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生活及实习实践等,全面进行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抓好学生的课堂礼仪和纪律礼仪,端正学生的学风,强化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广阔平台,丰富的活动项目是学生践行和提高职业核心能力的绝佳机会,同时让学生工作队伍等老师利用此平台,言传身教,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提示、矫正学生的行为习惯、礼仪礼貌,是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走进生活的环节;能力培养效果需要检验和强化,在实习实践中,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得以初步展现,学校利用单位走访、学生座谈等方式矫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四)校企协同,共同培养
职业核心能力是用人单位要求员工具备的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所必需的基本能力,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必须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为出发点,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必需引进企业力量,校企联动,方能适应职场的实际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引进企业力量采用“全程化”模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新生入学初期,邀请企业专家举行专业教育或讲座,启蒙职业核心能力意识;进入学习理论学习阶段后,邀请企业专业举办讲座或技能竞赛,引导学生自发进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在实习实践环节,利用企业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聘请企业员工作为校外指导教师,检验、矫正、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此外,建立企业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专家库,长期提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建设意见,确保“全程化”模式长效、顺利进行。
三、成效分析
笔者以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監理专业学生为例,进行比较,以检验“三全一协同”模式的有效性。2012级(2015届)学生按常规培养模式进行;2013级(2016届)学生按“三全一协同”模式进行,课程模块采用沟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模块,主要校企联动企业为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民营监理公司)。通过对两届毕业生半年后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三全一协同”模式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效果明显。
总之,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高职毕业生越来越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高职院校的任务,是用人单位的期望,更是高职学生的需要。构建、践行“三全一协同”模式,是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良好途径,可为高职院校进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乃至教育模式探索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M].人民出版社,2011:3.
[2]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及其培养策略,教育与职业[J].2007(24):11-13.
[3]杨东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9):36-38.
[4]张湃,刘康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意义及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