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派开放“红包”,东盟如何赢得“好手气”?
2018-05-14黎敏
黎敏
从芬芳的仲春迈入清新的初夏,中国扩大开放的脚步正在不断向前。5月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印尼雅加达出席中国-东盟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5周年庆祝活动时指出,中国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提出了共创未来的新主张和扩大开放的新举措,中国的发展将为包括东盟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新的更大机遇。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东盟第二个50年的起步之年。回顾已走过的千山万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展望强国之梦,中国仍需不断跋山涉水。从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的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中,世界看到了中国主动开放的诚意与魄力。当中国发展的列车再次鸣笛启程,东盟国家又能否搭上这趟开往春天的班列呢?
扩大开放:中国发展的必选题!
从粮票、露天电影,到小人书、供销社,从彩电、动漫,到网络、智能手机,在中国,每个年龄段的人似乎都有着不同的童年符号。这些变化的符号,不仅见证了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砥砺前行。
“改革开放40年不仅使中国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和‘强起来,在发展道路和治理模式上也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有亚洲文化背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兼中国一东盟研究中心主任汤之敏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回首40载春秋冬夏,中国在开放的条件下取得了经济发展。但40年后的今天,当一些国家试图关上自己开放的大门,逆全球化声浪渐起的时候,中国的下一个40年还要不要开放,又该如何开放呢?
“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产业完整程度与40年前已不可同日而语。放眼世界,各国实力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这些新情况、新挑战都对中国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周密向本刊记者表示,“以前,我们可能更多的是考虑与世界接轨,现在我们需要更多考虑参与到国际治理层面的讨论中,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考虑在自身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平衡好各方的利益与需求,让各国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便车。”
这是中国“强起来”必须要回答的“考卷”,也是世界对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期待。而如何实现中国经济未来高质量的发展,如何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坚持开放无疑是中国的必选题。
“中国40年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中国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开放不仅会给中国带来好处,也将惠及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全球化不只是一个经济学理论,更是中国在成功实践后的坚持。”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余淼杰向本刊记者这样表示。
而从2017年7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到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从2018年3月,中國“两会”上李克强总理阐述的2018工作重点任务,到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宣布的扩大开放重大举措中,我们看到中国“构建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已从共识走向具体落实。而一个拥抱世界的中国,值得世界的点赞与期待。
中国派“开放红包”,东盟期待“好手气”
“中国的扩大开放是对所有国家的开放,而东盟长期以来都是中国对外经贸合作的重要伙伴之一,因此在把握中国市场开放的机遇上,东盟国家是有优势的。”周密分析道。中国市场的扩大开放,不仅将有利于深化现有的中国-东盟经贸合作,也将给东盟企业带去更多新机会。
具体从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上公布的四大举措来说。周密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大,消费内需与外需都很旺盛,且中国消费者对服务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日益提升。那么中国放宽市场准入、改善投资环境,将有利于吸引更多东盟企业到中国开展投资与贸易活动。在企业扩大市场的同时,也能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消费选择。例如新加坡,就有可能在金融方面有所考虑。
而在中国-东盟创新年的带动下,中国-东盟在跨境电商、技术贸易、知识产权交易上将更为活跃。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将通过合作降低企业成本,也将促进双方技术进步,有效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动力作用。在扩大进口方面,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是东盟国家推介自己优势的又_新平台。
余淼杰则认为中国扩大进口将有利于东盟扩大出口规模,助益中国-东盟贸易均衡发展。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18年1月中国贸易统计的数据显示,中国对东盟的进口额为239.9亿美元,东盟已超过欧盟,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来源地。“一个开放的中国,在投资方面,不仅希望‘引进来,也强调‘走出去。中国目前对外投资额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2017年,中国商务部就曾提出,预计未来5年,中国对外投资额将超过7500亿美元。”余淼杰说。这意味着中国在通过开放利用世界各国资源的同时,也将让世界共领中国发展的“红包”。
而这也正是东盟国家所期待的。汤之敏表示,在商品和服务贸易方面,东盟期待能向中国市场出口更优质、附加值更高的产品和服务。在双向投资方面,则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到东盟投资,为当地带来更多的技术、装备、基建和崭新的商业模式。
“在四大举措中,东盟政府和工商学界最关注的应该是中国放宽市场准入和扩大进口的举措。因为,这不仅给东盟投资者和出口商带来更多机会,也有可能影响或改变外国直接投资以及国际供应链在亚洲的布局。”汤之敏说,“下一个40年,改革开放将给中国,中国-东盟双边关系发展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因为它恰好和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翻天覆地的技术革命相重合技术赋能,改革释能,开放发能,东盟国家期待与中国共享本地区的资源和市场,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快车。”
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东盟如何快人一步?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得到了世界多国的点赞与期待。那么机遇面前,“近水楼台”的东盟国家又该如何“先得月”呢?
在周密看来,东盟国家及企业要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必须要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分析与研究,把握好中国的政策方向。而了解中国对外开放昨天的历程,更有助于了解它今天所做的决定。
“中国40年的对外开放其实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1992年,我们把它定义为广度开放,主要通过设立5个经济特区、14个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及一些高新区,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开放。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到2017年十九大召开前的‘深度开放,这一阶段设立多个出口加工区、加入WTO、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3个重要的里程碑。而第三个阶段,则是十九大之后要形成的全面开放格局。”余淼杰说,“在构建全面开放格局的过程中,中国确定了12个城市、区域开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它们将先行先试,再总结推广其成功经验。这12个城市、区域,以及计划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的海南,它们都有望成为东盟国家把握中国全面开放机遇的立足点。”
当然,开放也常常被视为一把双刃剑,它在给中国与世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难免带来挑战。中国会怎么应对这些挑战?东盟又该如何与中国携手迎面挑战?这些也值得东盟国家关注。
“扩大开放带来的竞争可能会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压力。但从中国加入WTO以来的表现看,中国大多数产业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压力也倒逼着中国企业提高效率、改善服务质量,实现优胜劣汰。”周密说,“但在扩大开放的过程中,我们还是需要建立一些安全防范机制来促进公平竞争避免由于市场的垄断或恶意行为造成经济波动,尤其是对人民福利造成损害。而中国有望与东盟深化金融上的合作,因此双方都应该注意管控系统性的风险,保护本国金融体系的安全。”
周密还指出,中国与东盟拥有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等现有协议框架,框架内已包括终端解决机制、双边贸易纠纷处理机制等。所以,中国-东盟未来如果在资本流动监管、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遇到问题,都可以通过这些现有机制来保障双方的正当权益。“当然,中国也期待在自身自主开放的过程中,相关贸易伙伴,如东盟,能够予以中国相应的开放举措。在双向开放的互动中,中国-东盟的经贸合作可能会迎来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