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课堂教学的心理素质渗透

2018-05-14胡敬民

丝路视野 2018年29期
关键词:潜能自我意识非智力因素

【摘要】心理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可以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使其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心理素质;人格;潜能;非智力因素;自我意识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基本素质之一,指的是人的心理过程及个性心理结构中所具有的状态、品质与能力的总和,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部分。心理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性的教育,所谓全面性就是说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事实上,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寓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以改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为目的,我们的教育事业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下一代,就必须全面地、全员性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日益重视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有条件的学校已率先在学校中设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向学生传授一些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健全人格辅导及职业辅导等。作为《幼儿心理学》科教师,我认为自己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中。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学》学科教学之间并不矛盾,作为学生主导活动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是不可能与教学相脱节的,只有当心理素质教育工作走进课堂时,才是这项工作走向完善、走向成功之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情感交流,调控学生情绪,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教学形式等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良好情感等一系列改善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但是,只凭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将课堂教学和心理素质教育接轨的,因为传统教学模式观念陈旧,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师生教学积极性不高,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是加强课堂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教育的关键。以下我就通过课堂教学实施心理素质渗透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以人格培养人格

教师人格的力量往往很大的,有的教育家讲“以人格培养人格是最简单、最明了、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教师的人格,是指教师的信仰、情操、价值观、气质、风度、兴趣和习惯等的总和,是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的心理特征,是教师教育能力和育人魅力的集中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师德和为人师表的风范,对学生个性的形成起着“润物细无声”的潜性影响。

例如,教师在授课之前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因为心理状态制约着主体对外部事物的心理感受和主观状态,并体现在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上。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始终保持平和的心境,才能对教学对象保持尊重的态度。当然教学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事情都使教师心情愉快。诸如:学生精神分散,玩弄小物品,答非所问,语无伦次或张口结舌、欲言又止等,都是令人不满意的。教师面对使自己心烦意乱的事物,要善于调控自己的心理情绪,始终心平气和,保持头脑冷静,认真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采取有效措施。切不可性急心燥,持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和处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副作用,经长时间才能消除。另外,教师对学生不尊重,会引起学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影响教学效果。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也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当前乃至于今后各种适应能力的改善。

二、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充实心理生活的极其重要的动力,是人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认识倾向。因此,课堂教学只要能培养并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可以促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去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思维在人的智力结构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中枢。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知觉、记忆、想象等其他智力活动都将停留在较低层次,会妨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与再造。反之就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和领悟能力,增加其创造因素。

心理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潜能中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因此,在进行“思维概述”的教学中,我将原有的教材内容按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重新组织,并适当加入了智力训练的内容,借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同时教会学生思维训练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

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个性心理品质的优劣,心理能力的大小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与社会相适应的状况是否协调。现在不少教师和家长都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重视孩子的环境教育。从国内外对青少年的大量智力测试结果表明,智力优秀和超常以及智力边缘和落后的人仅仅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是相差不多的。这是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而且在大量的调查分析中,进一步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与其智商有一定的相关,但在相同的智力水平下,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职业中专的学生智商并不低,但普遍表现出不爱学习,课堂上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意志品质差,缺乏成才动机,缺乏勤奋学习的刻苦精神,遇到一点困难就裹足不前,甚至颓废沉沦。

为了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和自覺克服消极心境,控制不良情绪的能力;具有勤奋、坚毅、自信、谦虚、细致的积极性格特征;具有始终目标如一、不怕挫折、排除干扰、顽强地去从事学习的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本身的心理素质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例如,讲述“意志概述”一节中,我引用名人名言和名人成才的事例教育学生,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如引用苏轼的“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毅不拔之志”。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等名言和大发明家爱迪生、科学家爱因斯坦、诺贝尔等事迹介绍,告诉学生“天才是九十九分汗水加一分灵感”,以此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社会有用的人才。

四、加强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

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于所有属于自己身心状况的意识。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到自我意识的制约和影响。自我意识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安排一些五至十分钟的分组进行的集体性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启发,了解自己,增加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最终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发展了,自制力也就得到增强。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解放思想,以现代教育观念为先导,树立以德立人、教书育人并重的教育思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在重视知识能力培养的同时,更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改进教学方法,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作用,渗透心理素质教育,从而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冯丽.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机械工程出版社,2007.

[2]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叶一舵.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4(03).

作者简介:胡敬民(1965.04—),女,辽宁锦州人,本科,高级讲师。

猜你喜欢

潜能自我意识非智力因素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创客”对大学生价值潜能研究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非智力因素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影响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