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2018-05-14邵华
【摘要】钢琴课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训课。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下幼师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信息化教学是钢琴实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艺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都有积极的影响。本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怎样适应现代化信息手段这一问题,借鉴其他兄弟学校的教学状况,结合笔者在锦州市现代服务学校工作的实际经验,对当今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现状进行阐述总结;对未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教与学的双重改革等方面的建议。希望能为学前教育专业今后钢琴教学更好地发展并适应社会的需求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学前教育;钢琴教学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如今的中职学生,是一群精通各种软件,愿意在社交平台交流学习、展示自我,热衷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新时代青年。尤其是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走上岗位做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在教学中应用到信息技术。长久以来,中职的学生普遍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因为个人素质的差异,有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对钢琴课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态度。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应如何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已经被学生排斥,只有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掘学生内在的潜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适应就业的需要,才能打破僵局,让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2015年,笔者参加全国创新杯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获二等奖,2016年,参加辽宁省信息化教学大赛获二等奖,通过竞赛和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下面,笔者以“以D为主音的调式”课程中《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一节为例,为大家详细阐述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实际中的应用。
一、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传统的钢琴课教学有着很大的局限性。第一,传统的钢琴课堂不能提供实际的工作情境,单调枯燥,教学过程充满重复性的技能训练,教师往往很难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长久下去难免对钢琴学习失去兴趣。第二,没有任务驱动,对新知识的学习主动性不强,学生不了解所学的钢琴弹奏知识如何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失去了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第三,学生在课后练习时,遇到不能解决的技术困难,无法继续练习。有些乐曲,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要想再次弹奏,还需教师在课上重新讲解,教学效率大大降低。学生在心里上很依赖教师在身边陪练式的教学模式,课后自己想学习新的乐曲,没有教师的帮助示范,是无法实现的。第四,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不能做到对每一名学生都全方位的点评,仅仅通过一次的测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是不够全面的。很明显,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时代对学生的要求了。那么,如何更新教学手段,使之更适应当代中职生的学习需求,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呢?答案是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信息化教学拥有很多优势:首先,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等,创设幼儿园工作情境,使学生融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学生角色的改变会带给他们很大的新鲜感,这也是他们心中一直期待的一个工作场景,将实训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学生如鱼得水,不再做枯燥的脱离实践的理论性练习。其次,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媒体实现师生在线交流互动,学生与教师之间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学习也不再局限于课上,课前、课后师生一样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在线学习。学生就算遇到最简单的、不懂的问题也可以直接问老师,不再害怕课上其他同学的眼光。再次,通过网络平台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课下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把自己演奏的视频上传到音乐网站上与网友互动,还可以共享学习成果,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评论区可以收获赞美,这样的鼓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再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通过问卷星和课程邮箱建立立体全面评价反馈系统,学生通过投票评选最喜欢的钢琴作品,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做出评价。
三、《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教学实施过程
(一)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教师录制微课,边弹边唱儿歌《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发放学习任务书,提出问题预习,这首儿歌的调式?风格特点?运用了哪种类型的伴奏音型?
(2)课中:教师通过视频、图片、PPT发布任务,幼儿园要举办艺术节,所带班级校朋友要进行歌表演,作为同台演出的教师,要用钢琴为小朋友伴奏,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分组完成任务。
(3)课后:学生通过课程邮箱共享各组表演成果,小组互评,进行投票,上传学习总结,完成拓展延伸作业。
(二)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导入新课。在课前,教师通过微信公众号、QQ网络平台,上传幼儿园师生参加艺术节,同台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视频。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边唱边跳,幼儿教师用钢琴伴奏,与小朋友们热情互动,眼神中充满了师爱和自信,激发了学生去幼儿园工作的兴趣。
中职生的业余生活大部分时间在上网,他们喜欢为自己关注的信息点赞、分享和评价。他们在刷朋友圈放松心情的同时,看到教师发布到朋友圈中的这个视频,很想点击观看。在没有任何学习压力的情况下,被视频中的内容吸引,自然而然地想去学习。所以,通过这种在网上让学生获取学习信息的渠道,迎合学生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随时随地,想学就学,把课堂翻转起来。
2.课中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视频、图片,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上,教师是否直接将学习任务单发放给学生吗?当然不是。首先,教师播放《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儿歌视频,创设情境。假如你是幼儿园的实习教师,突然,你接到一个参加幼儿园艺术节表演的任务,作为你转正考评的分数之一。
(2)任务发布:教师通过PPT发布学习任务
你接到参加幼儿园艺术节表演的通知,你和主、配班老师商量后,决定选择《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表演,你们上网查找了这首歌的简谱,可是没有伴奏,怎样给这首儿歌编配好听的伴奏,突出儿歌活泼的风格特点,用钢琴为班级小朋友的表演唱伴奏呢?
(3)任务实施:学生分组进行合作探究,提出解决方案
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这里以某一组为例,组长带领大家讨论如何完成任务,制定任务实施计划,明确每名同学的分工,有的分析儿歌的调式,有的感悟儿歌的风格特点,有的选择合适的伴奏音型,有的为儿歌编配和弦功能。在讨论过程中,还可以用手机查看课程微信公众号,补充相关知识。
其次,在讨论完成后,确定了以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为儿歌伴奏。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本节课重点知识,半分解和弦伴奏音型的含义、分解原则。学生试着弹奏,对比几个音区,发现音区的选择要合理,贴近旋律声部,适合演唱。确定音区后,该将和弦半分解了,Ⅰ级和弦比较好分解,直接将根音分解出来。可Ⅳ级和弦和Ⅴ级和弦如果也按这个方法,将根音直接分解出来,左手的伴奏就經常变换位置,给双手配合弹奏带来了难度。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提示同学们可以将和弦转位后再分解,并播放微课,学生观看微课,学习老师是怎样将Ⅳ级和弦分解的,找到与Ⅰ级和弦相同的音,将共同音转为根音,分解出来,弹奏起来非常简单,不影响和声效果,一举两得。同学们按照这个方法,运用就近原则,找到Ⅴ级和弦与Ⅰ级和弦相邻的音,再进行分解,顺利解决了本课的学习难点。
最后,学生双手配合、流畅地弹奏儿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接弹、边弹边唱,为他人伴奏的练习,各组进行艺术节歌表演《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成果汇报,并对此次任务进行总结。
3.课后
评价反馈。学生将各组表演成果上传到课程邮箱进行共享,并通过问卷星网测平台进行投票,完成拓展作业,合作为《粗心的小画家》编配伴奏并弹唱。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课堂表现评价打分。
这种课后对学习成果的共享,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评价,建立良好的班级整体学习氛围,提高钢琴课学习质量。组内的各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建立了深厚的学习情谊,有利于学生今后在实习工作中与主、配班老师的合作,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效果反思
(一)信息化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堂取得了欣喜的效果。
(1)课堂气氛:改变了传统沉闷的教学气氛,学生由独立弹奏被动学习变为合作共同探究学习,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潜能被充分挖掘,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很喜欢这样的钢琴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学习效果:通过课前在微信公众号分享知识导学,到课上通过任务驱动模拟实际工作情况,通过微课解决学习难点,再到课后通过课程邮箱、问卷星共享学习成果,学生对重点的掌握情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师生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再也没有不愿意弹琴的现象。
(3)互动反馈: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较多,师生互动较少。通过信息化手段,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互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学习情况反馈,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调整教学策略,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二)信息化教学反思
信息化教学有很多优点,但我们也要反思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运用信息化手段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教师的主导地位,比如教师的启发、指导等。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控制好课堂的纪律,避免学生出现聊天、玩手机等与课堂无关的现象。我们提倡信息化教学,并不意味着所有知识点、每节课都适合运用信息化手段,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精心备课,真正将信息化教学用到实处。
信息化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核心在于促进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教学手段能够为教学改革提供比较理想的支持环境,但并不是说完全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因而切勿只为单纯的花哨好玩而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无论哪种手段都要符合教学目标,这样才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确保信息化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朱华鹏.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4(32).
[2]曹晓春.基于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应用状况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01).
作者简介:邵华(1988.07—),女,辽宁锦州人,本科,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