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特色课堂的塑造与变革
2018-05-14李军
【摘要】根据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需要,本文探索了高职特色课堂的作用,分析了特色课堂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多元化课堂评价等方法来加强高职特色课堂的塑造与变革
【关键词】特色课堂;职业;双师型;多元化
高职特色课堂的研究目标是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优化教学环境与过程,坚持用新的职业理念来指导实践,转变教师的角色意识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思维能力、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能力及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这都要求教师必须采用合理有效的特色教学来传授专业课程知识和技能。
一、高职特色课堂的作用
时代在发展,高职特色课堂设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优、实、新”上。优,就是优化课程设置,使之形成适应岗位要求并服务于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在优化过程中,重点强调实用性教学内容,实现理论知识的综合化与实用化,并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实,就是在课堂的教学中突出理论的运用和技能学习。新,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的发展情况,及时反映新理论、新知识、新政策、新方法等。教师根据课程的具体章节的内容及特点,精心组织实施教学计划。
高职特色课堂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1)导向作用,即把学生引导到确定的教学目标上来;
(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校规班规对每个学生的思想、行为都起很大的约束作用;
(3)融合作用,即对学生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课堂群体中去;
(4)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班级团结一心;
(5)辐射作用,特色教学不但对本班,还会对学校其他班级或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特色课堂的发展目标
(一)突出职业特色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迎来了新经济的春天,经济全球化,经济无国界使世界各民族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高职课程以面向于职业岗位为目标,主要用于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其课程内容以胜任职业岗位的工作技能为主导,择取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看重理论的应用,以适应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重新设计课程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时,要大力提高实践性环节,与该行业的企业文化融合起来,形成有职业特色的课堂教学。
(二)以学生为本
课堂是学生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提出,优秀的教师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人发现真理”,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实现“知识论”向“主体教育论”的转变。在我们构建特色课堂中更要注重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要注重培养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为他们提供竞争性的课堂,要加强学生可塑性的发展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协调的学习环境,这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交流,师生互动,千方百计地使自己的教学内容经过“外部刺激”,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最后内化“形成品质”。
三、特色课堂塑造与变革的思路
(一)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
高职特色课堂的塑造就是培养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学生就业其实就是學生的生存能力,解释为能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主动作出判断和行动,更好地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强调集体中的生存能力,共同解决集体的问题,在集体中每个人要有自己明确的思想和立场,并能在集体面前表达出自己富有个性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包容各种不同个性的集体,使每个人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依据“生存能力”的培养目标,特色课堂的塑造与变革有更深层次的发展要求。如从知识的灌输型教育转变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注重道德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对现行教学内容进行压缩精选,建立适合学生掌握的教学课程体系,注重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引入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等。
(二)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特色课堂教师不仅要求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有丰富的行业企业第一线的实践经验,即具有高学历的“双师型”教师才是高职教师队伍的要求。培训是促使特色课堂塑造与变革的一个重要的策略,学校要督促教师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教师接受在职培训。通过专门培训,让教师知道课程内容对应的什么是职业岗位,企业有职业从业者的要求,熟悉企业现有岗位员工状态与目标员工的差距。只有经过校外企业对教师的培训以及教师亲自进入企业的实践学习,教师才能具有相应的行业实践技能,并能结合实践教学的需要制定相关的实践性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三)课堂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课堂核心价值观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用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目标。高职教师在备课时选择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是创造特色课堂的首要问题。一般来说,特色课堂选择核心价值观应考虑下列因素:首先,根据课程性质,明确培养主旨是帮助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设计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就业准备,以利于在人才竞争和自立创业中取得成功。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知己,即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志趣、能力、价值和需要,摆正自我的位置,确定适合自我个性和能力的就业目标;二是知彼,认清就业形势,了解岗位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及标准;三是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学会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信,培养能力。其次,要考虑班级的成员及其构成。不同类型的人以及他们的组合方式都会影响特色课堂的形成。每一个学生在进入高职学校成为大学生以前,大都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与课堂的核心价值观是相融、互补,或是互斥,这些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到特色课堂的价值观能否为每一个学生所接受。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目标时,应认真分析研究人的因素。总之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并非主观有意决定,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既体现职业特征,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的价值观。
(四)建立多元化考评机制
高职特色课堂的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累积过程,这不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需要给予不断的强化。人们的合理的行为只有经过强化以肯定,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形成习惯稳定下来,从而使指导这种行为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行为主体的价值观念。
特色课堂多元评价是指特色课堂的评价是多方面的,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优势。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评价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元评价理论体现了主体多元化,内容多维化,方法多样化,让学生通过多元化评价诊断出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色课堂多元评价强调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参与者的多元化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目的在于如何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水平,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合作伙伴的强项和潜能,提出学生专业发展的建议,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潜能等。多元化评价主体是指那些参与特色课堂评价活动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评价客体进行价值判断的部门与个人。评价主体多元化主要体现在:参与评价活动的人除了教师外,还可以包括学校管理部门、辅导员、同级班级以及学生本人等。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才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考评内容应是特色课堂的具体化和形象化。
(1)应具有针对性,使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更深更广的意义。例如,合理行为被肯定,也就是得到了教师的承认,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激励他行为的再生。
(2)应考虑反馈的获得,也就是强化的作用。
(3)注重强化的时效性,要及时强化,这样才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4)强化手段的选择要因人而异。
高职学生所具有的层次差异、生源面广、接受能力跨度大的特点,要求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不仅必须掌握高职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应学会分析和处理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特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以确保课程教学的顺利实现。因此,全新的高职特色课堂的塑造与变革对高职教育是极具挑战性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军.“互联网+”新形态下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模块化教学分析[J].科技展望,2016(05).
[2]李军.多元評价方法在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J].企业文化2017(02).
[3]鲍艳侠.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J].中国人才,20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