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
2018-05-14王炼强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迅速发展,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因此,本文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要点分析,提出了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一系列措施,力求为我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事业的发展提供极大的保障。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
一、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要点
(一)可靠性
智能变电站是基于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对整个电力系统实施数字化的保护,因而会在保护环节应用很多电子装置。智能变电站不仅具备通信网络化特征,还具备智能化和运动管理自动化通信协议,具有模型统一化等特征。但因电子装置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较多,涵盖环境和信息数据之间的同步、电池兼容、开关设备频率等,对继电保护可靠性产生影响,引发可靠性问题。所以智能变电站在实施继电保护时应保证光缆线的稳定性较高,减少电子装置被干扰的频率。鉴于此,可采取先进科学技术帮助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进行自我检测,及时快速反应系统警告,同时建立配电保护可靠性系统模型,定量分析可靠性。
(二)实时性
在电力系统中,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面临很高的实时性要求,但因数字式互感器在针对数字开展采样工作时势必会受到交换机交换、延长接收器接收时间、合并器发生链路传播等情况的影响,引发一定的时间误差,严重影响数据传输。在这之中,交换机转发和合并器排队是造成数字互感器存在时间误差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要求电力系统操作人员在采样时要执行科学可行的方案,先计算可能出现的误差,再进行采样,并有机结合采样结果与计算结果,尽可能弱化延时与误差对采样结果造成的影响,提高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实时性。
(三)同步性
傳统变电站所用互感器设备不存在时间同步问题,因而电力系统在这一方面的保护还有缺失。但智能变电站采取数字化方式采集信息,所以配电保护应保持和时间同步连接。保证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可靠性与同步性的方法主要有:一个是实行线路差动保护和同期检测,因为这两个装置需采集的信号相位与幅值源自不同的两个变电站,不但涉及线路本侧数据,还涉及对侧数据,因而务必要确保整个电力系统都能同步正确执行保护动作;另一个是实行过流过压保护,因为过流过压保护非常简单,无需保持时间完全同步,操作人员只需将正确幅值输入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
二、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方法
(一)提升变压器保护的可靠性
电力系统对电压额度有一定的要求,因此,确保电压额度的准确性才能保证电力系统供配电的正常运行。在实现对电压的有效控制的过程中,变压器系统的运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故而提升变压器保护的可靠性对保证电力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基于变压器系统对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在变电站配置变压器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分布式的方法进行配置,这样可以分散变压器系统的压力,可以避免由于变压器承受过大压力而出现问题。而在继电保护系统的后期配置中,需要将分散配置与集中式配置进行结合,以此来降低系统的复杂性,实现变压器对继电保护系统的保护作用,进而提升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二)优化线路保护配置与合理开展巡查检查工作
(1)针对线路保护配置工作,可采用集中式和后备式2种方式,相关人员通过对电压间隔单元的保护和通信系统的监控,可以及时地发现系统中产生的问题并解决,以提高智能电网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在智能化的发展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小,但其仍是电力系统运行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提升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工作中,应注意巡查检查工作的开展,成立具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巡检工作小组。同时,制定完善的巡检制度和措施,将巡检工作落到实处,明确巡检人员的工作职责。实现巡检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全面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系统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故障,进而确保继电保护系统的可靠运行。
(三)间隔层中继电保护的提高
将双重化装置运用到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对后备保护进行集中配置,是做好间隔层继电保护,提高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后备保护系统能为变电站后备设备、开关失灵及相邻范围内的线路和端母线提供保护,进而对电网系统运行中产生的故障和问题进行精确的诊断,并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可以在技术手段允许的情况下,将智能变电站的电压等级进行集中配置,使其适应电网运行的具体情况。同时,在对电网系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预设出几套合理的运行方案,根据分析选出最适合并行之有效的方案,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的功能发挥到最大。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满足我国不断增加电力资源需求,将一些新型的技术放在现阶段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中,重视继电保护工作,促使我国的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稚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通讯世界,2017(08):177~178.
[2]钱世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6(18):128.
[3]万林豪.智能变电站系统可靠性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6(13):126,128.
作者简介:王炼强(1971.12—),男,重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