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

2018-05-14陈琳

丝路视野 2018年19期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意识高中语文

【摘要】新时代下,要求教育领域迎合社会的发展要求,落实好人才培养战略的宏伟目标。在高中时期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正确看待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较强的主动意识。高中语文课程教需要落实好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在语文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角色。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为了培养学生较强的主体性意识,就需要为学生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中,改变以往“教师居于主动,学生处于被动”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意识;培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尊重和赞赏,要充分发挥个性化教育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利用当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十分关键,高中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强化学生主体性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语文学习,从而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现阶段高中开展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过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仍然处于被动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成绩很关键,和初中阶段相比,高中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加深很多,如果不注重趣味性课堂的建立,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那么很难实现最佳的课堂效果。为了遵循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要求,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性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很低,没有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在语文课程教学中仍然处于被动的地位,很多高中生又没有摆脱被动学习的束缚,语文老师仍处于主体地位,进行“满堂灌”式教学,只注重讲解知识,不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不关心学生是否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高中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主观性意识,大部分教师对于这点要求有所了解,甚至意识到其重要性,但并不能很好地将这一思想运用到实际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例如,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即使提出一个问题,也会给出一个固定方向,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思想意识上仍处于被动,这对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主动性意识起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

(二)教师不注重对课本的深层讲解

高中语文课程内容很多、知识点杂,并且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了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高效课堂,就必须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从心底喜欢学习语文,那么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性意识就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语文老师过于强调教学手段的重要性,过于追求直观效果的表达,往往忽视了对教材中课文进行详细深入的讲解。很多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教学画面,为了节省更多的课堂时间,往往通过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快速了解本堂课程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只是简单概括,一带而过,而剩余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巩固。而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注重语文课程知识的理解,学生也只是了解本堂语文教学内容的表层,对于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入,浮于表面,似懂非懂,自然提不起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相反还可能降低学生对语文的好感,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有很大的消极影响。

二、针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采用的有效措施

(一)善于提出有效的课堂问题

在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都会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产生有效的作用,值得商榷。首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针对性并有一定的深度,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才能回答,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積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其次,需要明确的是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时间,老师对本堂课程内容进行讲解之后,将课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很多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对学生提出问题,但是往往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很短,课堂上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在对知识进行讲授,学生的任务就是不断地记笔记听课,学生紧跟着老师的思路却很少有时间能够对这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思考,如果学生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听过就忘了,那么这样的提问实际上对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太大的作用,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

(二)根据语文课程教学要求建立愉悦自由的教学环境

建立平等、和谐的语文教学课堂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先前课堂教学老师绝对性权威的局面,让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起来,这不但能够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对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有很大帮助。根据本班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打造一个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改变先前学生认为学习是一种束缚的想法,让学生能够对学习建立起兴趣。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手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打造多媒体课堂,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的知识。为了进一步提高整个课堂的趣味性,老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兴趣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学生主体性意识,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了高效课堂。

(三)创建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是新课改的另一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提高整节课堂的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对学生做到尊重和赞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创建丰富多彩的合作探究型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让学生能够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主动构建学习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相互之间进行探讨。先在课堂互动环节,根据探究活动的实践要求,老师对活动进行简单介绍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听取学生的内心想法,尊重每一位学生,从而改变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情况,在活动的结尾,老师对学生活动表现要进行肯定和赞扬,用恰当的方式指出学生参与活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耐心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出现的问题。创建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在学生和学生互动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三、结语

对于高中阶段语文课程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体性意识,就需要学生建立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能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主动思考。那么就需要老师创建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营造一个愉悦自由的教学氛围,这对于培养学生较强的主体性意识起到了十分积极的影响。教师应落实好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遵循与时俱进教育原则,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主体性意识。

参考文献

[1]慧兰.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7(02).

[2]张红.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2016(15).

[3]黄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5(06).

[4]莫慧兰.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7(02).

[5]刘莉莉.高中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途径[J].青年文学家,2016(15).

[6]丁文华.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5(06).

作者简介:陈琳(1995.09—),女,汉族,湖北黄冈人,硕士,湖北大学,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学生主体性意识高中语文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消防意识
多媒体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