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特征研究

2018-05-14麻文慧曾令飚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期

麻文慧 曾令飚

摘 要:网球运动是以技能主导类的隔网竞技项目,具有极强的对抗性,比赛时间持续比较长,对抗激烈,网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因此,研究网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特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运动训练学和运动生理学的角度对网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和机能特征进行分析,为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网球运动员 身体形态 身体机能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1(a)-0013-02

目前网球运动竞技正朝着技术全面性、大力、旋转、高速的方向快速发展。网球运动在西方发展速度很快,虽然中国近些年来网球运动也发展较快,但从整体来看,中国网球运动员基本功较差、打法单一、力量较差、技术不全面、体能跟不上等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1],与国外运动员还有很大的差距。运动员的身体形态与身体机能和网球运动项目训练要求达到一致,需要系统分析其身体形态和机能的特征[2]。探索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基本特征与方法理论,寻找身体形态和机能的最佳模式,为科学训练与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3]。

1 对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特征研究

1.1 身高特征研究

身高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的重要因素,它是评定运动员生长发育水平、健康状况的主要形态指标,反映的是人体的生长发育水平与身体形态结构的关系[4]。纵观国内外的优秀网球运动员无论是男子选手还是女子选手身高都偏高,呈现出上肢长、下肢长和小腿长的外观形态,上肢较长可以加大自己的控球范围和更好的回击球,可以减少自己的移动步伐,有更充分地时间调整战术。相关研究发现,世界前100名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在174cm左右,而101~200名的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平均身高在172cm左右。下肢的长短对网球运动员影响也较大,特别是对场上的移动速度有很大的影响。

身高较高的网球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网前截击更容易,发球时稳定性更高,更容易发进发球区域,而且在场上的跑动比身高较矮的网球运动员更省力,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身材一般都比较高大,手臂和小腿都比其他运动项目的运动员长一些。由于人种和地区的差异,亚洲网球运动员普遍比欧美的网球运动员的身高矮一些,在竞技场上亚洲运动员的优势不是那么明显,但是,亚洲球员在身体素质等其他方面并不亚于欧美球员。中国的李娜和日本的锦织圭,身高分别是172cm和178cm,在众多身材高大的欧美网球运动员来说,他们的身高并不占优势,但是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世界职业网坛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当代网球职业化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身高这一身体形态特征是每一位教练员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1.2 体重特征研究

网球运动对运动员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很高的要求,网球运动的大多数技术动作都需要身体的某几个部分协调发力,形成协调动力链,从而高质量的完成动作[3]。运动员的体重会影响网球运动员速度和技战术的发挥,而体重太大会影响网球运动员速度、协调性和灵敏性。因此拥有适当的体重无论从网球运动员的外观形象还是综合竞技能力的体现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要注意网球运动员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合理控制网球运动员的体重。国内有关学者通过比较国内外优秀网球运动员体重特征发现,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平均体重在80kg左右,国外男子网球运动员平均体重在78kg左右;中国女子的平均体重在60kg左右,国外女子的平均体重在65kg左右,一些优秀的运动员德约科维奇、孟菲斯、伊斯内尔和拉奥尼奇他们身体形态看上去身材修长,体重适中,但是他们肌肉健壮而发达,有强大的爆发力,能在赛场上高质量的完成发球和正反手击球。虽然体重特征与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的发挥没有直接的联系,不决定最后比赛的结果,但是体重不足,会导致在比赛中体能跟不上,移动不到位,力量发挥不出来,在比赛中处于劣势。所以,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注意控制运动员的体重,不能过重也不能太轻,要结合运动员身体机能和技战术特点。同时,也要加强网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训练理念提高运动员的力量和瞬间爆发力。

1.3 克托莱指数特征研究

结合体重分析,克托莱指数与体重基本保持一样的变化趋向,即体重越大,克托莱指数就越高。克托莱指数是评价运动员身体形态和匀称度的复合指标,体现身高与体重的合理比例,是运动员的骨骼、肥胖程度的反映[6]。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克托莱指数大多集中分布在400~450这个区域,而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多数分布在350~400之间这个区域,这就说明中国的网球运动员在身高、体重以及其他的身体素质方面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反观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的分布区域大体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相重合,说明我国女子網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差距较小,身体素质方面相差不大,这就是为什么李娜、彭帅、张帅、晏紫等中国女子选手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对于克托莱指数,我们还要看到每一位运动员都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在对网球运动员进行选材育才时,借鉴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训练模式,同时又要根据我国运动员的身体特征进行培养,另外除了还要进一步加强身体力量素质的训练,还需科学系统的培养网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意识。

2 对网球运动员身体机能特征研究

2.1 血红蛋白研究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的正常范围是120~160g/L;成年女性是110~150g/L。由于HB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又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所以在运动训练中常常利用HB值来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和训练水平。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会出现贫血,养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必然会导致工作能力下降。血红蛋白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7]。要保持HB值在最适合范围内。网球是依赖于有氧代谢供能为主运动项目,血红蛋白指标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有氧工作为主的项目。在网球训练中,教练员要密切关注运动员血红蛋白值波动范围,有计划地对运动员HB值的检测。由于不同的运动员身体机能存在着特殊性,运动员血红蛋白值也存在个体差异。我们要不断地监测和分析网球运动员血红蛋白在体内含量的变化,实时掌握运动员机能状态的情况。在网球运动员选材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血红蛋白不是评价运动员机能水平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应结合其他指标如运动性血尿、血乳酸、心率等进行全面分析。

2.2 血尿素研究

血尿素是评价运动性疲劳的重要生化指标。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血尿素变化与运动负荷量有密切的关系,运动负荷量越大,血尿素增加幅度就越明显,表明运动量过大,运动员产生疲劳。所以,在训练中要控制好训练的负荷量,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对血尿素进行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到负荷量和运动强度、个体差异、机能状况以及运动项目。利用科学的方法检测运动员在训练前期、训练中期、训练后期血尿素的变化情况,及时了解血尿素对训练的影响。相关科学研究表明,经常从事运动训练的人体内的血尿素安静值要比正常值高一些,所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更有利于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增强。

2.3 血睾酮研究

睾酮是人体内最主要的雄性激素,它是类固醇类化合物,大约在血液中有98%的睾酮以结合形式存在,游离部分仅占2%左右[8]。成年男性血睾酮在14~25.4nmol/L,女性1.3~2.8nmol/L。血睾酮作为人体内活性最高的雄激素,影响着机体的运动能力,然而机体的不同运动负荷和不同运动时间也会引起血睾酮的相应变化。根据国内外专家研究得出,血睾酮对代谢有重要作用,与运动能力、肌肉力量的增长和疲劳的恢复状况有紧密的联系[9]。王家力在《运动对血睾酮的影响》中指出,短时间中强度的运动训练能使血睾酮分泌明显升高,而长时间运动及反复负荷,可导致血睾酮分泌下降[10]。在网球运动项目中,要注重男子网球运动员血睾酮水平的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球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的增长。

2.4 磷酸肌酸激酶活性研究

磷酸肌酸激酶(CK)是与体内能量物质新陈代谢密切相关的酶。磷酸肌酸激酶与训练强度和运动时间密切相关,其广泛运用于體育运动实践中,通过磷酸肌酸激酶的变化,可以了解骨骼肌能量代谢的状况。大量实验研究表明,大强度运动可使体内磷酸肌酸激酶的活性明显增加,研究人员通过对短距离自行车运动后运动员体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的检测,发现与安静时相比其活性大大增加。另外,长时间耐力运动也可以影响磷酸肌酸激酶的活性,运动持续时间越长,代谢紊乱越严重,CK活性就越高[11]。在网球运动训练时,可以对男子网球运动员的CK活性做定期的检测,由此作为一个依据来调节训练时的强度,从而科学的进行训练。

3 结语

优秀网球运动员在身体形态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征:身材高大,身体修长,但要注意的是由于人种和地域的不同,亚洲球员与欧美球员会在一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亚洲球员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追上欧美一些世界顶尖运动员的。

优秀网球运动员在日常训练实践中,通过适当的训练负荷,对血红蛋白值和血尿素值进行科学的监控,对于运动员机能改善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在网球运动训练中,注重对运动员进行科学的训练监控。

参考文献

[1] 甘云请.河南省女子青少年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动态分析——以12岁女青少年网球运动员为例[D].郑州大学,2012.

[2] 李超.网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J].体育与训练,2015(7):85-86.

[3] 杨麟.我国高水平女子网球运动员体能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5):1-3.

[4] 郭立亚,杨锋.世界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年龄、球龄与身体形态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9,28(1):73-76.

[5] 沈洁,刘旭东.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年龄特征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5,14(1):43-44.

[6] 黄雪琳,刘磊.中外优秀网球运动员体重、身高、克托莱指数对比[J].体育科学研究,2010,14(2):87-90.

[7] 郏孙勇.跆拳道运动员赛前强化期训练负荷监控的生化特点及机能评定探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6):95-98.

[8] 王文莹,张荷玲.血睾酮与运动[J].继续医学教育,2011,25(6):72-73.

[9] 肖梅,张毅.体育运动对血睾酮的影响[J].韶关学院学报,2009(12):42-43.

[10]王家力,齐家玉,陈芳.运动对血睾酮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4,3(1):18-20.

[11]陈婷,张治远,杨文豪.运动对机体血清中磷酸肌酸激酶活性的影响[J].运动人体科学,2015,5(15):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