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本源在心

2018-05-14庞恺书

丝路视野 2018年10期
关键词:艺术家艺术

庞恺书

【摘要】艺术本源问题是艺术哲学的前提性问题,它对艺术的艺术性进行追问。艺术是一门很玄幻的学术,说不清道不明地吸引人们为之追逐,理论研究则是支撑后续研究的有力框架;想要说清艺术且说得精彩、说得通俗易懂、让人感兴趣,真的是很艰难,但《艺术的故事》做到了。因此也让我对艺术有了新的体会。谁说理论一定要枯燥?反之也可以是有趣的。从书中我得到的最触动我的启发,便是艺术的本源是我们的内心,任何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真切的情感和高涨的激情结合的产物,只有感动自己方可感动他人。

【关键词】艺术;艺术家;艺术的故事

费弗尔说“没有历史,只有历史学家。”;尼采说“没有哲学,只有哲学家。”;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

历史学家、哲学家和艺术家都对人类文化给出了相同的答案,文化是人类智慧呈现的结果和产物,一切文化都不能脱离人而存在,只有读懂了人,才能探寻到文化背后的真谛。

《艺术的故事》由贡布里希所著,整部著作中都渗透着作者对艺术作品中人文特性和艺术家创作过程中心灵境界的尊重和敬畏,不得不说这是一部艺术领域的心灯之作。译者范景中老师熟读十五遍后才敢下笔翻译,自知浅薄的我仅仅草读两遍自然不敢断言已参悟贡布里希的所有艺术理念。但每每读后心潮澎湃,令我如获真经,实在按捺不住愿与人分享,虽然这违背了贡布里希“我们要想欣赏艺术,最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清新的头脑,随时捕捉它的每个暗示,特别要排除由于一知半解而自命不凡”的告诫。

贡布里希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钢琴家,他从小就被熏陶出扎实的音乐修养,而且熟读《荷马史诗》《摩柯婆罗多》《水浒传》《玉娇梨》《二度梅》等全世界名著,对东西方文化背景了如指掌,也正因为具备多维度的文化基础,所以贡布里希将对音乐、美学、文学、哲学的人文特性有机统一折射在《艺术的故事》中。

波提切利创作的《维纳斯的诞生》是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选用画作典型之一,对于作品中维纳斯脖子长度的不合理、双肩直削下垂、左臂与躯干比例失调等画面呈现,贡布里希并没有从画作表象展开剖析,而是从创作者角度提出了“波提切利为了达到轮廓线优美而更改了自然形象,增强了设计上的美丽与和谐”的论断。贡布里希从不轻易对作品本身妄下结论,他的每个分析都是先从创作者的背景、心理、意图等角度寻找到心灵共鸣以后,才对作品进行阐释。在贡布里希看来,如果脱离了艺术家来看待艺术作品,那是浅薄和不负责任的,所以他断定“实际上根本没有艺术其物,只有艺术家。”贡布里希尊重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背后所映射的创作者内心。

其实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创作者内心针对客观世界的反应,《维纳斯的诞生》中维纳斯的惆怅与迷惑其实也是波提切利矛盾的世界观的反应,《瓦尔登湖》是梭罗在湖畔草房居住了两年的体验结晶,《倾城之恋》蕴藏着张爱玲對战后人性复杂与冲突的感悟,海明威饥肠辘辘的时候总是喜欢去卢森堡博物馆观看艺术作品充饥。任何伟大的创作,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与心灵视角,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艺术的真正魅力在于穿越时空的人性通达与心语对话。

反观当下,很多艺术创作者并没有寻找到灵魂的张力,只是依托技法在铜臭市场变变戏法,却给自己戴上了艺术家的帽子。有的书法家以丑为美,不在基本功上下工夫,只期望出新出奇赚得眼球;有的画家刻意违背内心修养,只为独树一帜;有的音乐创作者迎合低俗,却自我标榜是引领者;有的影视作品毫无心灵根基,却大行其道。

反观当下,很多观众欣赏艺术作品时,并没有对艺术家表现出足够的尊重和敬畏,不愿花点功夫细心品味,反而恶意讨伐比比皆是、随心指点处处可见。每到各种类型艺术馆,总会看到以各种面貌出现的指手画脚,仿佛少说两句就会证明自己是个艺术白痴一样。

艺术是精神的,不是物质的。鲁迅创作大量巨著是为了拯救民族,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依然创作完成了《史记》。伟大的作品总是因为创作者的精神而传世不朽,相比于创作者忘却自我与物质、用灵魂去感知世界与生命所得到的真知,又岂是看客们草草一瞄就能领悟到的呢?

艺术的本源决定了艺术本身具有前瞻性的特征。艺术的本源,即是人类精神灵魂中所映现出的美好品质,通过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散文、诗歌等艺术门类,以物化具象形式再现出来的结晶体。这种结晶体必须是大众认可的智慧情感的高品位思想成果,世间一切低俗丑恶均与它无染。艺术不仅要回顾过去,更需要着眼于未来。因为人类文明的脚步不会停止,只要文明还存续,艺术就不会止步。

艺术的本源在心,感知艺术的本源同样也在心。

参考文献

[1]陈琳,朱林.问题造就艺术史———《艺术的故事》综述[J].艺术科技,2014(04).

[2]陈华文,何慧轩.艺术与自然如影相随[J].中国民族报,2017(08).

猜你喜欢

艺术家艺术
纸的艺术
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对公共艺术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