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桑蚕产业园的规划设计
2018-05-14张晓琳
张晓琳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也带动了农村的建设与进步,本文就二二四团桑蚕产业建设规划展开讨论,为实现连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而献力。
【关键词】桑蚕产业园;产业规划;产业调整
一、二二四团产业发展现状
二二四团属于典型的农业团场,以红枣种植为主,是全团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占70%以上,农业比重较大;近些年全疆红枣种植面积飞速增长,红枣市场已达到饱和状态,导致红枣价格波动幅度大农民收益不稳;红枣加工产业不发达,产品单一,附加值低,农产品市场不够规范化;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一二三产的融合度较低,不能有效相互带动制约整体经济发展。
二、二二四团桑蚕产业建设路径
(一)二二四团桑蚕产业定位依据
二二四团所在的和田地区是古代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根据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结合二二四团地缘、资源条件,以及悠久的丝绸文化历史,着力打造集栽桑、养蚕、收烘、制丝、制绸、贸易、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桑蚕产业,把二二四团建设成新疆蚕业重镇、丝绸之乡;以红枣产业为基础产业,加大产后加工转化开发利用途径,促进红枣产业转型升级;以泛旅游为延伸产业,挖掘丝路文化和兵团文化,结合休闲观光农业建设,打造和-墨-昆特色旅游基地,加速二二四团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二二四团经济协调发展。
(二)二二四团桑蚕产业园区建设
本项目是二二四团桑蚕养殖小区建设项目,项目地点位于二二四团十二连,计划通过桑蚕养殖小区建设,推动桑蚕业实现产业化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使之成为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桑蚕产业流程发展:桑园种植→桑叶采摘→桑蚕养殖→蚕茧收烘→制品加工→消费市场。
本项目年桑蚕养殖7批次,每批次养殖5000张,每年共计35000张,预计鲜茧年产量1400吨,经过加工后,年可向市场提供白厂丝200吨,丝绸50万米,丝被2万套,仅以白厂丝产品计算,年销售收入可达18000万元,利润约6800万元。项目养殖桑叶由规划桑蚕产业园区的10000亩桑树种植园直接提供,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蚕种催青及收蚁、小蚕饲育、大蚕饲养、上簇及采茧四个阶段,依此,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以下方面。
催青室(200m2)和小蚕共育室(10860m2):均为单层砖混结构,毛石混凝土条形基础,墙体采用P型多孔砖;设计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二级,抗震烈度七度,屋面防水等级三级,窗为中空单层双玻塑钢窗;室内地面均为水泥地面,要求地面无裂隙,并有1%~2%的坡度,以利于消毒排水,在室内设置暗流系统,可以保持室内的湿度门窗要严密,应采用易密闭、不变形、抗腐蚀材料构成,防护门要能两面开关,门窗要有防沙、防尘、防蝇设施。
大蚕室:设计建筑面积86490m2,为单层钢架结构,钢筋混凝土独立柱基础,墙体采用P型多孔砖至顶,屋顶为彩钢夹芯板屋面;室内均为水泥地面,无裂隙并有1%~2%的坡度,便于清扫、洗刷、消毒,在最低点设地漏或排水口,以保证不积水;屋顶或天花板选用不吸水、减少凝水的材料筑成,色调要浅并便于洗刷,在结构上能防止虫害、积水、积垢和霉菌孳生;墙壁要用光滑、浅色、不渗水、不吸水的无毒材料被覆;门窗要严密,应采用易密闭、不变形、抗腐蚀材料构成,防护门要能两面开关。
(三)二二四团调整建设桑蚕产业的优势
发展桑蚕产业对桑蚕关联产业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二二四团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桑蚕产业链较长,包括和桑树种植、桑蚕养殖、蚕茧收烘、制丝、制绸、丝绸产品加工、包装、贸易、旅游等产业链条,在此产业链条上,每一个环节的产品都可以作为商品进入流通市场,可根据市场情况对每一环节的产量进行调整。
桑树种植可产出桑叶、桑果、桑条,其中桑叶是发展桑蚕产业链的基础支撑,桑叶还可以开发保健茶饮,桑果发展加工产业制成桑葚汁、复合果蔬汁、桑葚果酒、桑葚醋等,桑条可以用来栽培木耳、香菇等食用菌,通过桑树种植可直接吸纳就业人员500人,桑蚕养殖可吸纳就业人员200人,桑蚕加工可直接吸纳就业人员800人,可间接解决相关包装、物流、电商平台、管理人员等1500人,可解决3000人就业问题。
依托桑蚕产业园发展桑蚕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具有特色性、体验性、吸引力的休闲农业观光示范旅游区。就桑蚕产业园区来说,可以规划旅游路线如下:桑蚕养殖区———桑蚕加工区(丝绸博物馆)———桑蚕体验园———生态苗圃区———桑树观光区———农家乐。在桑蚕产业园内游客可以林内摘桑果、林下抓野鸡,游览美丽桑林,了解丝路历史,参观丝绸制作,集观光、休闲、娱乐、文化于一园,发展农家休闲旅游业,还可以开展桑蚕主题节庆活动,广泛宣传,吸引更多外来游客。
三、結语
通过对二二四团产业分析,发现其产业发展问题所在,并进行合理调整,引进桑蚕产业,发展种植、加工、旅游多元化发展的新型农业,改善农业环境,加强兵地融合,形成发展合力,带动二三产业与一产融合,为团场职工创造更多经济来源和就业机会,改变团场产业单一模式,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张香萍.浅谈新型蚕桑的发展[J].河南农业,2008(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