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体划线实训教学研究

2018-05-14米刚

丝路视野 2018年28期
关键词:划线立体分层

【摘要】零件在机械加工之前都要进行立体划线,教学中要发挥实训优势,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深入。简单讲解能够满足当下实训练习需要的知识,实训后感性认识提高,然后再深入分析讨论总结,符合学习规律,调动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安排使得不同学生均能够有效发挥自身潜能。

零件在机械加工之前都要进行立体划线,特别是铸造的复杂零件,通过立体划线确定加工位置,才能进行各种加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学生必须学习掌握这项实践性强的技能,然而由于大一学生接触生产实践少、理解能力弱,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这就需要指导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立体划线;实训教学

一、教学设计要发挥实训优势

教学安排要分层深入,讲解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绝不应像理论课从头讲到尾,要突出实训特点,可以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深入。简单讲解能够满足当下实训练习需要的知识点即可,实训后感性认识提高,然后再深入分析讨论总结,以及进一步展开。这样既符合学习规律,又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加了趣味性。立体划线教学步骤如下:简讲划线及作用,分析找正与借料原理;例题图样分析,分析尺寸及需要画出的线;观看划线操作视频,适当提示重点;重申安全、操作要点;轮换指导部分学生划线实习;分析实习问题,逐步深入讨论,详细讲述相关知识点;要求在理解基础上写出零件立体划线加工工艺。

常规教学一般将写出零件立体划线加工工艺安排在前面,这里最后安排写出立体划线加工工艺,是考虑到学生在实习前对划线根本理解不透,无论教师如何讲解学生也仅仅是有个概念,在此情况下硬性要求学生写出正确的工艺,最后结果学生只能抄写应付,无实际教学效果意义。而在最后阶段,学生经历了模糊认识,教师指导反复实习操作,不断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最后熟练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感性认识总结提炼上升为文字性的理性认识,学生易于接受,写出的零件立体划线加工工艺符合实际、可行性强,正确但不是死记硬背。这是正确发挥实训教学优势。

另外,由于大一学生没有实训经历,很多专业课还未学习,在立体划线中涉及的相关课程要讲解,但不宜过多,即涉及未学的内容够用为度。

二、分层教学方法要得当

由于學生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安排使得不同学生均能够有效发挥自身潜能。即能力强者不仅能够学好,还能帮助别人,实现自身价值;能力弱者能够跟上进度,能在同学帮助下缓慢掌握技能。划线实习具体措施如下:教师指导部分精英学生实习立体划线,掌握操作技能;由精英学生带领其他同学实习立体划线,教师监督;在写出零件立体划线加工工艺时遇到问题了,学生可自主反复练习,教师检查。

这是根据学生能力分层实习教学,最终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合理方法。由于实训中不同能力的学生都照顾到了,所以大家都把潜能激发出来了,学生之间不甘落后,主动性强,特别是部分有能力但不愿意上课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高、成绩最好,分析讨论时积极活跃。通过以上三个实习阶段,98%的学生都能够理解并掌握划线技能。

三、组织管理要严谨

由于实训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全部一起实习,只能轮流进行。这样一来组织管理尤为重要,稍有松懈或考虑不周就会产生混乱,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教学设计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为了让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处于良性状态,上述分层教学三个阶段,对激励学生学习热情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这样多数学生就不会做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实训规范和纪律要详细制定、严格落实。由于每项实训情况不同,除常规要求外,必须根据自身状况制定不同的规定,以便杜绝违纪,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如等待实习者复习教材时不得随意离开,除划线实习场地外不得进入其他场地,同时教师不断巡视发现违纪者及时批评制止。

尽管随着机械制造业技术的发展,立体划线工艺应用范围正在缩小、重要性正在降低,已被技术进步替代了部分。但是,立体划线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仍有很高的积极作用,例如增强了图样阅读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等。所以,划线实习后不少学生说确实学习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而且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于振涛.“立体划线”教学浅见[J].职业教育研究,2002(7):30~39.

[2]王德洪.基于项目化的钳工基础实训[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米刚,本科,高级讲师,高级技师,研究方向:机械制造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设。

猜你喜欢

划线立体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Parents and Kids
Ambition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Pop—Up Books立体书来了
让你眼花缭乱的3D立体趣图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
平面和立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