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芳华》称谓语研究
2018-05-14宋文霄唐余俊
宋文霄 唐余俊
【摘要】小说《芳华》中的称谓语由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构成,两者又各有若干分类。《芳华》借由称谓语的使用披露小说蕴含的深厚社会文化内涵,即体现亲属之间与社会关系中的等级观念及虚拟亲属关系称谓语中蕴含的亲和观念等。
【关键词】小说《芳华》;称谓语;构成;选用因素;社会文化内涵
称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特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独特但是又常见的社会文化现象。本文结合小说《芳华》(以下简称《芳华》)的时代背景,探究《芳华》称谓语的构成、选用因素及社会文化内涵。
一、小说《芳华》称谓语的构成
根据统计,《芳华》中称谓语共出现了2769次,其中亲属称谓语出现了1481次,社会称谓语共出现1288次。①
(一)亲属称谓语构成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称呼者为核心认定的对血亲、姻亲的称呼。分为两大类:表示直系亲属关系的称谓语叫作直系亲属称谓语。包括用于当面招呼的直系亲属称谓语(直系亲属面称称谓语,如“爸爸”)和一般不常用于当面招呼的直系亲属称谓语(直系亲属背称称谓语,如“父亲”)。
根据人物关系,《芳华》中亲属称谓语主要反映的是如下几种人际关系。
1.晚辈对长辈的称呼
爸爸,从前我都是受了欺负,心里委屈了想您,才给您写信。
第二次母亲探望时,小曼药物反应严重,临床记录说,她拒绝让母亲靠近。
“爸爸”是面称称谓语,“母亲”是背称称谓语,两者都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语。
2.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常用“儿子”“女儿”直系亲属称谓语等来称呼对方。
要不是你在部队给我寄来军装照,亲生的女儿,迎面走来怕也不相认。
句中“女儿”称谓体现说话者(何小曼的父亲)的长辈身份。
“儿子”,一般也用于直系亲属。
我有三个姐姐。家里就我一个儿子。
小说中对晚辈的称呼更多地表现在直呼晚辈的名字或小名,以表达心中的怜爱、疼惜之情。
小曼,你给爸爸写的信,我都收到了。
3.旁系亲属称谓语
旁系亲属称谓语指“直系亲属以外在血统上和自己同出一源的人及其配偶,如兄弟、姐妹、伯父、叔父、伯母、婶母等。”。
让三个姐姐轮流来看看我。让一块埋的人知道,我家里有人。
例中“姐姐”属于旁系亲属称谓语。
豆豆,叫阿姨!
例中“阿姨”属于旁系亲属称谓语。不过“叔叔”“阿姨”类旁系亲属称谓语还可以指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但像一家人一样亲近者。
(二)社会称谓语构成
《芳华》还较多使用了极具时代背景特色、体现社会现实生活的社会称谓语。
1.职衔称谓
《芳华》中职衔称谓语主要用于反映人物的职业身份或具体劳动岗位。
师傅,我来取相片。
例中,“师傅”是对某行当的权威或有技术的人的尊称。有些地方将年纪稍大的工农阶层统称为师傅。而这里更多体现了照相师傅的职业,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
称谓语“(文工团)分队长”则既体现了人物身份,也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
2.关系称谓
自1949年之后,“同志”一词广泛地出现在了中国大陆所有的社交领域。“同志”这个词汇普遍成了党内外除“阶级敌人”或“敌我矛盾”以外所有人之间唯一的称呼,各行各业各阶层之间相互间称为同志,是一种政治平等的待遇。
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志,她叫何小曼。
3.名字称呼语
名字称呼语是社会中最为普遍、常用的一种称谓语,用于平辈间或者对晚辈的称谓。名字称呼语使用被称呼者的全名或部分用字,如“老廖”就是前缀“老”加姓氏“廖”。这种称谓格式是现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称谓格式,可以用作当面称呼,也可用于背称。
老廖,你们乐队成心啊,是真不知道心疼这帮姑娘啊,这跟赶集似的。
名字称呼语也可以直接去掉姓氏呼其名,多用于朋友之间或者长辈对晚辈的称呼,体现了说话者之间的亲近关系。
穗子,这下期出墙报你可得好好写写啊!
二、《芳华》称谓语的社会文化内涵
称谓语如何使用以及自身的结构系统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中可以看出社会文化的内涵,是和谐与均衡的人际关系的体现。受特定历史背景影响,《芳华》称谓语有其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
(一)体现亲属之间的等级观念
亲属称谓是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折射,这种称谓的表述方法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小说中亲属称谓语体现亲属之间的等级观念,主要体现年龄长幼、辈分大小等。亲属称谓语往往显示所称呼者的性别、家庭地位等。
(二)体现社会关系中的等级观念
小说《芳华》的创作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因此其称谓语使用具有时代特殊性。新中国成立后,很多词语都发生了语义变化,人们出于对阶级等级的憎恶和政治上的敏感,原来表示尊敬的“先生”“小姐”等詞被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成为了被批斗的对象。后来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同志”“师傅”成了人们广为使用的称谓。“同志”一词一般用于平辈或者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师傅”则用于比自己年长的人。小说“同志”与“师傅”的普遍使用也体现了小说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
小说中仍有一些称谓语较明显地反映当时社会的等级观念,如“首长”“团长”“副团长”“司务长”“连长”“军人”等,在小说中频繁出现,反映了当时军区大院的生活状态。上级称呼下级时也可直接呼其名,这样来缩短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
(三)虚拟亲属关系称谓语体现亲和观念
称谓语遵循距离原则,人们会根据彼此之间的关系距离而判定使用何种称谓用语,虚拟亲属称谓语则是人们在为了拉近彼此距离时常常使用的一种称谓语。虚拟关系的称谓语主要是运用在呼唤陌生人身上,“虚拟”的体现就是把陌生人当成自己的家庭成员,从而一方面能够缩小自己与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陌生人对自己消除一定的防备。虚拟亲属关系称谓语在使用上有一个把握分寸的问题,即对方的年龄与称谓的协调以及使对方产生“亲和”感的问题,称谓如果不恰当则会适得其反。虚拟亲属关系称谓语的文化内涵总体来说是亲和观念,需要对方能够接受,产生共鸣。
称呼比自己大的陌生人一般是“大姐”“大妈”“大叔”“大娘”等,称呼比自己小的陌生人一般是“小妹妹”“小弟弟”“小同志”等,如:
小妹妹,你爸昨天说送钱来的呢!
这是炸油条的老掌柜笑眯眯的提醒语。例中,“小妹妹”即虚拟的亲属称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小说《芳华》中的称谓语运用,根据作品人物口中的称谓语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倾向。读者也可以通过不同的人物使用的称谓语变化,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特点,深化领会小说的主旨。
注释
①本文例句均出自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第一版《芳华》。
参考文献
[1]郑尔宁.近二十年来现代汉语称谓语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02):120~122.
[2]朴海莹.巴金《家》称谓语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3]谢忠春.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汉语通称称谓语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3(02):60~62.
[4]叶南.论汉语称谓语的文化内涵[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220~222.
作者简介:宋文霄(1996.06—),女,汉族,江苏盐城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唐余俊(1966.06—),男,汉族,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