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人物被“标签化”的现象及成因
2018-05-14宋秋敏曹小雪
宋秋敏 曹小雪
【摘要】“标签化”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定位了群体和个体的阶层和身份,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标记。本文从符号学视角出发,分析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人物被“标签化”的现象,探讨其成因以及对人物身份塑造的影响。
【关键词】《穿普拉达的女王》;符号;标签化
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是根据劳伦·魏斯伯格(LaurenWeisberger)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讲述的是一个女大学生安德莉亚·桑切丝(Andrea.Sachs)进入一家顶级时尚杂志《Runway》担任主编米兰达·普雷斯丽(Miranda.Priestly)助理的故事。她從初入职场的迷惑到从自身出发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成为了一个出色的职场与时尚达人。但为了追求内心真正想要的生活,她离开时尚圈,找到了一份自己最喜欢的报社工作,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回归了自己原本最想要的生活。一直以来,国内外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作品进行了研究,在该作品展现的时尚文化与传达的美国价值观尤为引起学者的关注,然而作品中所展现的“标签化”现象很少被学者们注意。基于前人的研究,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对电影中两位主人公被“标签化”现象进行解读,进而探讨社会生活中的“标签化”现象。
一、标签化
皮尔斯认为“整个宇宙……哪怕不完全是符号构成,也是充满了符号”。赵毅衡则给符号一个清晰的定义“符号是被认为携带意义的感知:意义必须用符号才能表达,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反过来说,没有意义可以不用符号表达,也没有不表达意义的符号”。符号携带着意义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例如人们用玫瑰代表爱情;人们用名字符号区别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人们使用的语言是一个语言符号系统,人们生活在一个符号的世界里。而在影片中“女魔头”作为一个符号塑造了米兰达的身份特征,她是一位做事雷厉风行,不折不扣的女强人,也是一个苛刻、冷漠傲慢和不近人情的人,所以“女魔头”的符号也是米兰达身份的象征。人类社会最初的身份只是指个体成员交往中识别个体差异的标志和象征,它给予社会以秩序和结构。现代社会中的身份是指社群中个体成员的标识和称谓。简单来说,个人身份或群体身份受身处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与他人或其他群体的不同差异,人们给予能够表示他们身份的符号,因此身份的塑造与重塑是通过使用符号的编码和解码,从而形成标签。而所谓的“标签化”思维,其实质是用高度简单化和概括化的方式,将独立的个体约化为某一特定的全体,用群体属性代替个体特性的一种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习惯,“标签化”思维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个普遍而基本的特质。
二、《穿普拉达的女王》中人物被“标签化”的现象
(一)女魔头:米兰达
在索绪尔看来,“符号不是别的,而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在一部电影或电视剧中最显著的图像符号就是人物形象。电影在米兰达这一人物出场时使用了特写镜头,将视角定格到米兰达的红色高跟鞋上,并伴随着她步伐的前行,将忙碌慌忙的杂志社职员摄入镜头之内,该系列的镜头分切以对比的方式凸显了米兰达这一“女魔头”形象,尤其是接下来的米兰达进入电梯间,先她入内的女职员主动离开以期让出独立空间所表现的敬与畏,当职员们听说米兰达调整行程提前到办公室,顿时表现得十分慌张,立刻进入“戒备”状态,而米兰达一进门便将外套和手袋扔向助理的办公桌上,继续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同时面无表情地以冷酷威严的声音发出一连串没有间断的命令,其助理艾米丽则战战兢兢地记下指令,被动地接受米兰达的苛刻指令和讽刺。米兰达的语言及行为展现了她傲慢、严苛、冷漠的个性,“女魔头”形象栩栩如生。
与职员的忙碌紧张相比,加之与《Runway》杂志职场环境格格不入的安迪则显得十分被动和弱势,面试失败几乎已成事实,然而事情出现了转机,米兰达给了安迪一个机会,担任自己的助理,这让观众对米兰达的人物形象有了新的看法。之后安迪逐渐得到米兰达的认可,获得到米兰达家送杂志初次排版原件的机会,她误入其起居室,看见米兰达与丈夫的争执,原本一直高高在上的米兰达,终是从观众捧起的神坛上跌下,安迪看到了米兰达作为妻子和母亲的失败,高傲冷酷的“女魔头”形象开始出现裂痕。在影片的第80分钟米兰达素颜亮相,其憔悴萎靡的面容老态尽显,加上再次离婚的打击,纵使事业如日中天,也逃不过生活给予的痛苦,此时米兰达“女魔头”的标签也一步一步被撕掉,展示出职场风光的背后不为人知的心酸。然而,在影片最后,米兰达与投资人的矛盾冲突重新给米兰达贴上冷酷无情的“女魔头”标签,呈现了其真实性格。面对《Runway》杂志替换主编这一职场危机,米兰达为保住自己主编的位置而不择手段,牺牲自己的老部下奈杰尔,将原本属于奈杰尔的位置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芙蕾,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资源对投资者施压,从而成功保住主编位置。米兰达有很强的能力,为保住自己的利益牺牲自己老部下奈杰尔的前途的行为,符合了其“女魔头”人物形象设定。
(二)菜鸟:安迪
梦想做一名普通记者的女主安迪,在寻找工作无果的情况下进入了一家顶级时装杂志《Runway》应聘,以自己的聪明得到了米兰达的特许,担任她的第二助理。米兰达将安迪引入与之格格不入的时尚界,她不爱打扮,对时尚亦是一无所知。始入公司,安迪便深感人际氛围之冷漠。初次见面,同事艾米丽当面嘲笑她朴素过时的穿着,不屑于把她介绍给其他人,奈杰尔则毫不客气地指责她早餐吃的洋葱味儿面包圈臭不可闻,讽刺安迪不注意控制体重,穿着土气。同事的嘲笑,上司的苛刻刁难和傲慢无礼,面对如此屈辱的人际关系及庞大的工作量,安迪的工作局面矛盾重重。安迪艰难的职场困境向观众们展示了一个初入职场的“菜鸟”形象,凸显了始入职场的安迪所携带的“菜鸟”标签。
在电影中,机票事件将安迪的工作矛盾引入高潮,安迪的工作态度开始转变。米兰达在天气恶劣,所有航班都取消的情况下,毅然要求安迪给她购买从迈阿密回纽约的机票,在安迪尽己所能依然没有完成米兰达的要求后,米兰达予以安迪严苛、无情的责骂。短暂的抱怨和沮丧后,安迪在一位前辈的指导下开始改变自身形象,逐步了解,接触时尚潮流世界以改变目前的消极被动的工作处境。不久,安迪的审美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安迪也迅速掌握了米兰达的心理和行为特点,预知她接下来的动作,并做出合理的安排。而且也学会了在各种场合用什么方式更加容易获得目标人物的认可,通过人脉和运气完美完成米兰达吩咐的似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影片中,在慈善宴会上,安迪不计前嫌地帮助艾米丽,为米兰达维持外界形象,经历这一事件后,安迪赢得了米兰达的认可,同时安迪与第一助理艾米丽的位置有了明显的转换。最终安迪以出色的工作能力收获了奈杰尔的友谊、艾米丽的感动、马琳达的信任。至此,安迪代替艾米丽陪同米兰达出席巴黎时装周,频繁出现在聚光灯下,安迪实现了“菜鸟”的华丽逆袭,成为了职场和时尚达人。
电影情节发展到最后,安迪目睹了米兰达为保住自己的利益而牺牲自己老部下奈杰尔的前途的经过,米兰达的自私、冷漠无情让安迪感到震惊,更让她吃惊的是,米兰达居然把她看作同类人———踩在别人的肩膀往上爬,以牺牲别人的利益来保全自己。安迪意识到,长期在这种环境中自己可能会被同化,从而迷失自我。她的良知使她断然决定告离奢华,离开“Runway”时装杂志社。看透了名利,看透了表面上流光溢彩、内里尔虞我诈的时尚界,她回到了最初———换上休闲随意的服装,伴着朴素的男友,在记者工作中享受自我,同时撕掉了“菜鸟蜕变职场与时尚达人”的标签。
三、标签化的成因及其影响
每一社会现象的发生必有其背后根源,而“标签化”思维有其客观和主观原因。在主观方面,与人们的认识习惯有关。美国著名新闻人李普曼曾指出:“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各种事物复杂的影响因素使人们难以厘清决定事物本质的主要因素,于是人们常常采用类型化的方式来解释世界,试图将所有发生的事件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系统中去认识,用自身已有的习惯去分析,将研究对象化繁为简,以便清晰地把握事物的特征。标签化就是这种分类方式的偏差,是一种错误而懒惰的概括,错误在于它把同一特征归属于群体中的每一个人,而不管群体成员中的实际差异,懒惰在于不愿意花力气去认真分析,只是简单地将个别性的、特殊性的因素归为现有的普遍性的理论。例如在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米兰达因她的傲慢、冷酷无情、自私、苛刻的性格特点与“魔头”所含特征相符,而被贴上“女魔头”的标签,米兰达的“女魔头”标签背后的一面却不为大众所知晓。在客观方面,诸多社会问题的发生且逐渐恶化的趋势。例如阶层分化由过去空洞、抽象的理论,变得日益清晰起来,阶层的轮廓浮现出来,随着物质资源分配的市场化,以隐藏形式存在的阶层,逐步通过物质层面的差异显现出来,客观上产生了阶层的等级差异是不争的社会事实。阶层的标签化在物质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层面被体现得淋漓尽致。社会中的个体在无形中都被贴上了不同的标签。
“标签化”思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标签的暗示作用可以影响人的“个体意识”的自我认同。群体中潜在的共同认知会不断地让圈外人进行调试,从而使得圈外人在改变自我原认知的情况下,逐渐适应圈内标签施加在其身上的潜在规约。不同的社会群体、机构或者人际圈需要不同的身份标签。在时尚圈这个名利场,人人都会带上人格面具,在长期的人格面具所设定的角色中,人们从不适应,到适应,再到如鱼得水,人格面具潜移默化深入其骨髓,而个体真正的本我已经被碾压得体无完肤。米兰达想要回归真我成为一种不可能。而初入职场的安迪因为在名利场浸淫不深,基本上还可以全身而退。其原初的标签化让她参与了自我发现之旅,也给其个体的成长带来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安迪的去标签化体现在放弃名利场的工作,以期通过从事还原事实真相的新闻工作而保留部分真我。她的新标签“新闻记者”所带来的规约或许在重塑身份的时候会符合其个体本真的需求,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和本真达成部分一致,自我和超我得以部分实现。
四、结语
“标签化”是社会中的个体对其身份定位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认知和行为,它无所谓好与坏,是个体参与社会生活的符号标记,也是个体对自我身份的被迫性认同。在标签化的规约下,本真如何和标签达成一致或者部分一致,则需要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探索、磨合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杨连友.袁玉霞.正确运用标签理论[J].考试(教研),2011(03).
[2]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吴美.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人物形象刻画[J].电影评介,2015(15).
[4]朱力.泛标签化扭曲社會认知[J].人民论坛,2013(11).
作者简介:宋秋敏(1998—),女,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学生,学号152214101302;曹小雪(1976—),女,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