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

2018-05-14于声瑞

丝路视野 2018年11期

【摘要】电影作品在供观众娱乐消遣的同时,也通过情节内容、故事叙述向观众传达和阐释着特定的文化价值。不同的电影作品,因为其题材、类型、创作年代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展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内涵也是多种多样的。优秀的电影作品既要做到满足观众观影需求,提升观众审美情趣,又要发挥文化阐释价值,这也是促进整个电影市场发展的核心要素。

【关键词】电影作品;文化阐释;生命学价值;哲学价值

一、民俗学价值

抛开一些架空类的电影作品,多数影片的故事背景都是发生在某个真实存在的时代和地域,因此电影本身也带有较为强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例如根据作家马克吐温作品《苦行记》改变的美国电影《淘金岁月》,主要讲述了美国19世纪西部“淘金热”背景下的故事,并对西部牛仔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了重点刻画;中国电影《末代皇帝》则讲述了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跌宕一生,同时側面反映了社会大变革之下中国民俗、民生的现实情况。电影作品中民俗学价值的产生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人们对于故乡的眷恋,希望在电影中再现故乡的风俗风貌或社会文化;二是人们对异域的向往,通过展示观众好奇的异域特色文化,达到吸引观众、输出文化价值的目的。

二、社会学价值

艺术来源于生活,许多电影作品也是从一些重要的社会或历史事件中经过提炼、加工而形成的。这些影片往往能够以直观再现的方式,让观众从多个角度了解某一特定的社会事件,并引导观众进行评论,或是对观众的思想、情感产生影响。例如电影《鸦片战争》就展现了林则徐在广东禁烟的故事,刻画了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清政府软弱、英国商人横行等重重困难下,粉碎官商勾结阴谋并成功禁烟的社会历史;美国电影《公民凯恩》则通过新闻界的弄潮儿凯恩作为切入点,用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侧面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与资本之间的矛盾冲突,引导观众对社会上普遍流行的享乐主义进行反思。这些电影作品虽然取材于社会,但是运用电影加工的艺术手法,将其中的矛盾点集中展现在大屏幕上,在展现文化阐释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三、生命学价值

电影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命运有密切联系,对于生命真谛的探索、寻找生活的意义,也是深化电影主题的一种常见方式。事实上,多数电影都或多或少的从不同角度阐释生命学价值,引导观众发自内心的对生命价值、人生价值进行思考和讨论。电影作品中阐释生命学价值的方式有多种,其要表达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例如,美国电影《阿凡达》虽然其故事背景发生在外星球,但是通过展示人类对陌生星球原有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以及为了达到个人利益而牺牲他人生存空间的故事情节,也引导观众结合现实世界进行思考,是否应该因为自己的先进和高级,就可以随意对环境、对他人或对低等生物进行干扰和破坏。中国电影《唐山大地震》取材于1976年河北唐山的地震事件,并以地震为背景,展示了在重大自然灾难下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化,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探讨。

电影作品对于生命学价值的阐释,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这是因为关于生命学相关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与观众自身的生活或情感体验相关,观众在观看影片时,也容易产生代入感,尝试从主人公或旁观者的角度,体味电影环境下的生活艰辛,进而在回到现实世界后,也更加懂得生命的珍贵和意义。从这一方面来说,一些关于探讨人性、生命的悲剧电影,往往更能够起到带动观众情绪、引导观众思考的效果。

四、哲学价值

电影作品中的哲学价值,是超越其他艺术形式的存在,对于哲学价值的追求,往往也是升华电影主题、再现电影内含价值的一种有效手段。电影作品中阐释的哲学价值,或是从诸如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这样的宏观角度出发,进行讨论和引发思考;有时候也选择单独的一个群体或个体,从细节方面揭示个体的生存状态,进而以小见大,更能从观众角度阐释哲学价值的内涵。例如美国电影《拯救大兵瑞恩》,虽然表面上反映出了美国士兵为了救助队友不怕牺牲的团结精神,但是在电影最后,则通过另一个层面引导观众进行思考,为了救助个体而牺牲更多的士兵是否值得。虽然这一问题本身并不能得到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由此也从哲学层面,为观众进行哲学思考提供了方向。

五、结语

文化价值是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在内的总体化的价值属性,因而,电影作品的文化阐释价值除了上面提到的民俗学价值、社会历史学价值、生命学价值以及哲学价值、宗教价值之外,还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等,电影文化自身的丰富性也为观众阐释电影文化价值提供了丰富性。正因为电影作品具有丰富的可供阐释的文化价值,方才形成了文化发展的当代奇观。

参考文献

[1]叶凯,高超.徜徉在时间长河中的英雄图腾———中国动画电影中孙悟空形象的文化阐释[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7(03):131~133.

[2]张金尧,韩天棋.文化背景和美学修养的比较———以伊朗电影《一次别离》和中国电影《亲爱的》为例[J].电影评介,2015(21):72~74.

作者简介:于声瑞(1983.03—),男,辽宁大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戏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