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

2018-05-14张国祥

丝路视野 2018年17期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研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汉语言文学专业经过不断的积累发展,在教学体系上已经趋于完善,教学体制与教学内容较为稳定。加之,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是近几年就业率较高的专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发展。就此,笔者结合实践研究,就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提出几点观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研究分析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分析

汉语言文学有着一定的特殊性,第一,汉语言文学属于文学专业,多分析人们生活中相关汉语言文学知识从而凸显文学作品意义。汉语言文学作品是以中国语言为主进行的文学艺术创作,分为小说、散文等多种题材。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价值与艺术性,但都有效地凸显了主体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以提高学生汉语文言文学知识为主,学生能够进行文学评论、文学教育、文学工作。目前,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的人才较为稀缺,很少有人真正了解汉语言文学所表达的意义。因此,在现代教育教学中还应加大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让越来越的人了解汉语言文学实用性。

二、汉语言文学特征与应用性不足成因

(一)汉语言文学特征

汉语言文学专业集成了我国传统文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汉语言文学的形成是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时间的变迁而造就的。现代教育教學中,汉语言文学专业也改变教学方法,提倡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同时,在学习那些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加清晰地凸显汉语言实用性。我国文学作品有着较大艺术价值,因为汉语言为人们带来创造性价值,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艺术魅力与意义。

(二)汉语言文学应用性不足成因

第一,缺少应用性人才。根据现阶段发展现状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就业前景并不理想,一些学生无法从事专业工作,更多的面临转型或发展其他工作。汉语言文学对人综合素养、思想意识有着较高的要求。基于客观角度分析,适合学生及专业特点的工作就是研究汉语言文学;不过,多数学生不愿意从事该工作。对此,各校还应注重汉语言专业应用性,从而顺应社会发展变化。第二,达不到教学目标。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传统的教学目标。虽然现阶段汉语言文学逐渐趋于多样化发展,并且有更多的人对汉语言文学有了新的认知,不过人们更为重视的还是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前景。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生表示:汉语言文学发展无需结合专业知识,只要在生活中大量阅读文学作品、积累文学知识即可。其实不然,现代汉语言教学和传统教学目标有着明显不同。为培养更多人才首先还要认识到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要作用,不断地进行汉语言专业创新进而推动其进步。

三、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的当下之思

汉语言文学应用性较为广泛,伴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人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转变观点态度。第一,基于客观角度分析,汉语言文学专业促进了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现如今,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应用进而对我国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凸显出自身国家的文学价值。我国历史悠久,而汉语言文学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充分认识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意义,把汉语言文学和教育教学融合,从而更好地培养汉语言文学人才。

(一)学生培养应用性

汉语言教学中,学生是教学核心;而汉语言文学专业性对学生专业知识理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只有符合其标准,才可以保证汉语言应用发挥有效作用。而想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言文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言文学的神奇魅力与价值意义。比如:文学作品欣赏时,学生对文学作品感兴趣后就会主动研究文章作者所表达的含义、思想感情等,在无形中提高汉语言文学应用水平。汉语是我国母语,也是一种复杂的语言形式,学生想要完全掌握汉语言文化有着较大难度,想要有效应用更是难上加难。反之,当学生有了兴趣后就会主动应对困难、问题,全身心沉浸于汉语言文化学习中,理解并感受汉语言隐藏的含义。比如:相同一个名著,人在中学时代和大学时期的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出现这种现象也是多方面引起的,但更为重要的还是人在不同阶段对汉语言文化理解的不同。因此,培养学生汉语言文化兴趣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应用性

科学有效的教学对汉语言文化培养有重要影响。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学生分数、成绩的提高,认为:学生成绩的高低与学生自身有着较大联系,与教师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无直接关系。现如今,这种思想理念被取缔,越来越的人逐渐意识到教师教学的重要作用。例如: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以理论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也难以提高学生汉语言文学理解与应用水平。在素质培养上,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相关的非专业素养,特别是在继续深造时,注意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技术的研发等学术工作。这也是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能够继续深造的保障性因素。

四、结语

综合分析,汉语言文学有着一定的应用特点,在学科建立时还需要结合原有特点与教学资源,制定适合的方法提升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现如今,汉语言文学发展前景广阔,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汉语言文学发扬的同时还应注意汉语言文学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培养更多汉语言文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钱小丽.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

[2]李雪.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的思考[J].汉字文化,2017(15):30~31.

作者简介:张国祥,男,汉族,河南新野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汉语言文学专业应用性研究分析
基于结构化教学的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研究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培养体系建设探究
基于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做、练、研、赛”六步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文化多元视野下吉林省高师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