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机计量检定常见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8-05-14叶翠香
叶翠香
【摘要】验光机的检定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只有把检定工作做好,才能够切实保障验光机的质量,从而有助于各类光学工作的开展。这就需要检定人员不管是在对验光机进行首次的检定、后续的检定,还是在使用中的检定,除了根据自己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之外,都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使验光机检定出来的结果公正、科学、合理,同时也促进检定人员检定专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验光机计量检定常见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验光机;计量检定;问题;对策
一、验光机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光电技术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因此,眼科的光学仪器技术水平也都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很多的验光机在对角膜曲率计以及角膜地形图中的部分功能进行整合的同时,还将电荷耦合器件中的图像传感器内的各种技术参数进行全面性的提升,并且使光路的设计原理得到了改进和创新。对于验光机的设计,大部分都是在间接眼底镜的原理上进行的,通过对光路的改进,使带状的环形透镜得到引入,从而也促进了验光机屈光测量的准确性。与此同时,由于受到某些植入人工晶体或者是屈光媒质浑浊的患者不准的屈光测量结果问题,将目前验光机上常规使用的普通红外光源替代为SLD,能够使光源的穿透力得到加强,使屈光媒质浑浊的患者出现的不准的屈光测量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二、验光机计量检定常见问题
(一)散光问题
散光问题是验光机检定中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验光机还会出现柱镜度的现象。为了有效解决这种问题,工作人员首先应当对验光机的镜头进行细致入微地检查,确保其是干净的,如果有污染物颗粒的存在,需要用专门的镜布和酒精进行擦拭,如果经过清理之后仍然存在屈光度不准确的情况,那么就需要把验光机送往维修部门进行维修。
(二)顶点距离问题
顶点距离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所谓顶点距离,主要就是指眼球角膜的顶点和眼镜片的后顶点之间的长度,这个长度是具有一定规律的,与眼镜佩戴者的面部特征和鼻梁高度具有联系。一般而言,顶点距离是十二毫米,对于佩戴有隐形眼镜的人而言,顶点距离则是大大不同的,应当为零。不同顶点距离的屈光值是不同的,因此,测量工作也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为下面的步骤带来困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十二毫米来进行验光机的检定工作。
(三)无法测出量值的问题
在验光机的检定工作中,工作人员有时候会检定老式的验光机,由于这些机器比较老旧了,所以可能会发生没有响应的情况,或者是出现“again”和“error”的提示信息,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解决。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一般是出射光的照射强度太高,从而超出了验光机所具有的范围,一般而言有效解决方式就是在模拟眼的前面加入一个偏振片,从而降低光照度。
三、验光机计量检定优化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仪器检定环境条件
由于使用验光机的环境条件优劣不一样,尤其是在一些中小规模的眼镜店里,其环境条件相对来说会比较差。为了能够创造和满足对验光机仪器的检定条件要求,检定人员在对验光机安排周期检定的时候,对于验光机使用条件较差的企业用户应该尽量的避开夏冬两季,这是因为在夏冬两季会受到使用环境的温度过高或者是过低而对检定的结果产生影响。与此同时,还应该避开阳光的直射环境和湿度过大的条件,在阳光直射或者是湿度过大的环境下检定也会对检定结果产生影响。对于一些不能够满足检定环境条件的企业用户,这时应该建议其将验光机送至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并且必须将验光机在固定的环境条件下,在恒温最少12小时的时候才能开始进行检定工作。
(二)检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检定员对验光机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对仪器检定前的准备工作做了简要的探讨。同时,检定人员应该在计量检定时,认真阅读相关的说明书及注意事项,按照相关的要求嚴格检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经验,熟练操作验光机,提高检定人员的操作技能,减少工作人员的误差,从而保证检定数据的可靠性。
检定验光机所使用的主要标准器包括客观式标准模拟眼、主观式标准模拟眼、柱镜标准器和瞳距标准器。由于标准模拟眼和柱镜模拟眼的表面为玻璃球面,应注意其表面不能有霉斑、麻点、划痕等缺陷,并且金属外框应该安装牢固,不得松动、脱落。
在检定之前,应该对验光机的出瞳处灰尘或者指纹进行清洁,防止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在日常清零过程中,可以通过洗耳球吹尽灰尘,取用干净的棉签沾取酒精轻擦。此外,由于验光机的下颌托架较重容易倾斜,应该将标准的模拟眼支架连接到验光机下颌托架并调整,保证支架和验光机的平行。最后,还需要用塑料栓将下颌固定,防止标准器的跌落损坏。
总之,验光机是测量眼睛视力的计量仪器,验光机的计量检定非常重要,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从而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莉茹.验光机相关检定规程解读[J].中国计量,2009(06):100~102.
[2]李玉春.验光机顶焦度示值误差不确定度分析[J].质量天地,2003(0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