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家校合作角度浅谈小学德育问题

2018-05-14王格爽

丝路视野 2018年14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家校合作

【摘要】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德育作业也是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较为重视的一部分。但在德育过程中,笔者也不难发现德育课程缺乏系统性、作业评价机制不完善、家校合作不深入的问题。在深入了解多个学校德育开展情况、家长对学校德育的评价后,笔者以期通过分析德育问题产生的原因,从家校合作角度对小学德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小学德育;家校合作;德育作业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而德育作业也是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较为重视的一部分。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的一致性。儿童的成长不仅仅是基于社会的影响、学校制度的约束、教师的教学管理,还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德育中渗透家庭教育,在教育心理学中涉及到的家庭治疗法体现了家校合作对学生成长的意义。

一、德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德育课程缺乏系统性

许多学校积极推进德育工作,在开学初就提供很多主题让教师参考,但主题较宽泛,需要教师再去深入挖掘,每周构想德育作业的主题成为教师德育工作的难题。在课堂德育中,教师没有明确的长期目标和与长期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德育跟着老师的感觉走,每周仅一节的班会课,除了有时传达学校布置的各种工作,成了说教课,或是让学生做作业。偶尔上德育课的时候也处于“放羊”状态,流于形式。

(二)德育作业评价机制不完善

思想品德是个体社会道德、思想品德在个体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中稳定、一致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对那些个别零散的德育行为所表现出来的某些特征难以用量化的形式进行评价。在德育开展的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德育作业的成效成为教师的负担,许多教师无法采用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来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家校合作不深入

在德育开展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家长不配合、马虎应付德育作业的问题。其实有些时候并不是家长不配合,而是家长不清楚应该如何做,不知道如何给孩子的作业进行反馈,只用“你做得真棒”“你做的不对”这样浮于表面的评价语做出回应。德育作业需要家长配合,而部分家长找借口推托,孩子失去做德育作业的兴趣,也无法真正享受德育作业的乐趣。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德育工作不务实

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制定的德育目标空且高,教师不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和内在需求,还是用应试的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发展,并不重视每一个学生真正的需要。脱离了社会生活的德育内容,小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落实更是难上加难。小学生只能肤浅地理解各种道德要求,直接导致了道德教育超载过负,不切实际。

(二)家长对德育不重视

家长存在以孩子成绩为第一的刻板印象。在大多数家长眼里,只要孩子成绩好,能进入好的初中,不需要浪费孩子的时间去学习与道德教育相关的课程。这种固有观念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极为不重视。同时,家长对德育的课程设置了解也不深入。因此,在学业竞争的层层压力下,一部分学生成为德育的“试验品和牺牲品”。

三、建议及策略

(一)秉承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

著名教育家朱小蔓说:“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儿童从一开始就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最好的教育是通过最纯粹的人对人的方式获取最能打动人心的智慧经验。”有意义的道德教育需要引导学习者进入一个情境,然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浮躁吞噬了道德成长所需要的心平气和,我们常常没有耐心去等待、感受和理解,急切地期待结果,而违背了德育的内在规律。事实上,孩子道德的成长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循序渐进的过程。

(二)建立合理的沟通和评价形式

针对家校合作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多种评价形式对学生的德育作业进行反馈,如采用评星形式,学生完成情况三星、家长评语一星、活动留影一星,星级评定与班级德育考核结合,学生会提高参与的兴趣,家长自然也会提高积极性。家长对德育工作不了解,就需要老师用心指导,讲解德育作业的意义,让家长了解参与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表扬鼓励的方式,在班上、家长群、家长会上表扬用心的孩子和家长,这样班中自然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德育氛围。

(三)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在德育探索阶段,小学生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上还是停留在表层,对于很多事物没有深入的理解。家庭、学校、社会既相互独立又有着紧密的联系,任何一种教育形态的失误,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阻碍。所以,需要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的力量,利用社会的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从而构建出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四、结语

德育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不能期望依靠一次德育作业就达成德育目标。其实,每一次作业都是在孩子心里撒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是否发芽、破土而出、茁壮成长,还要依赖学生自身努力和老师家长的悉心呵护与浇灌。德育作业不是为了满足形式上的需要,如果儿童能够通过这些作业真正跨入生命世界,并在尊重和理解中讀懂厚重生命中的意义,那么德育作业就将真正达到了儿童德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徐慧泉,宋小横.家校合作德育模式初探[J].中国人口报,2006(01):003.

[2]赵忠心,黄富顺.中国家庭子女教育[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格爽(1997.01—),女,汉族,浙江绍兴人,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家校合作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