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
2018-05-14赵伟
赵伟
【摘要】学分银行借鉴了银行的模式,用学分代替了货币,通过学分的储存、转换和兑换过程,让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主安排。虽然名叫学分银行,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其存储的是学分,兑换的是证书。
【关键词】学分银行;教学;认证;转换标准
在学分银行模式下,学分的流动就包含了认证和转换两个重要环节,而学分银行在此过程中相当于中间枢纽,或者用“立交桥”来表述更为准确。相关学术专家认为实施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的依据就是要构建学分互认、互通、流动的规则。
一、构建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
如今是个提倡终身学习的社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习已经成为了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而学习这一概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升华。学习不仅仅只是指狭义的学校学习,也包括在社会生活中对于各种知识的学习以及学习行为。认证和转换标准在统一的大环境下要体现对于终身学习、多样学习、广博学习行为的支持。学分银行的成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二、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制度的实现模式
如何进行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制定的实现是进行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的基础,实现方式决定了标准体系的组成结构以及服务范围。首先要清楚的是,学分银行制度和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制度两者是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实现方式,而后一种是实体性制度。从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来看,我国选择以学分银行来推進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的设置是各个教育机构实现学习成果互认及转换的桥梁,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直接的纵向衔接以及横向沟通。学分银行的成立,使得学分流动形成了“教育机构—学分银行—教育机构”的多边关系模式。在学分银行制度下,学习成果呈现为三种形态:其一是原始成果;其二是标准学分;其三为目标学分。所谓的学习成果认证,就是以各个教育机构协商制定的学习成果认证标准,将学习者学习成果录入学分银行并进行学历教育标准课评价的过程。学分转换则根据申请者意志,将学分银行中的学分按照学分转换标准,进行目标机构相应课程学分、证书以及文凭的对照、互认过程。
三、学习成果描述维度
做好单元标准的设计工作是促进学习成果描述维度设计顺利开展的关键,而学分认证及转换的关键则是对本质内涵的准确把握。就具体操作而言,学习成果包括课程学分、所获各类证书、各类培训等。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历教育是各个高校办学的直接目标,由各个高校自行制定,学习教育成果的直接表现形式涉及:考核机构、所属专业、层次、教学大纲、考核成绩、课程学分等内容。当学生完成学历教育要求,就会获得相关合法机构所颁发的学历证书,颁发学历证书的主要目的在于以既定标准,方式、考核进行规范性证明的发放,提高学历证书的社会认同性。证书类的成果具有加强的规范性特征,一般由权威部门进行相关考试的组织并进行证书的颁发,对象针对全体社会成员,考试内容有统一的大纲,考核要求明确,考核通过获得的证书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可性。但一般没有明确的学时、学习过程规定。非正式学习成果指的是个体为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通过非正式情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其有三个特点,其一是多样化的来源;其二是成果呈现形态多样化;其三是成果蕴含的价值大多是“隐性”的,认证难度较大。
四、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框架
目前国内进行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标准体系结构有层次性结构及线性结构两种。由于层次结构所具有的标准化的表达优势,使得层次结构内部各个对象之间的沟通效率较高。线性结构也叫程序结构,由于其与身俱来的逻辑性,使得结构内部可以按照内在联系及顺序进行结合,更好的实现对流程的控制。目前国内的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采用的是线性结构,因为线性结构所针对的内容是彼此之间并无隶属关系的内容;同时由于学习者所学习的内容具有多样性,为保障学习成果认证及转换的公正性以及客观性,需要参考多套标准体系,从而增加了流程认证的复杂性。
五、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准标准,资格标准、学分标准以及单元标准共同构成基准标准。此部分是最为清楚明了的标准内容,与学习者的证书、文凭、具体学分、知识储量有关。第二则为认证标准。认证标准所涉及到机构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标准、课程认证标准、培训成果认证标准、证书认证标准、课程名称认证标准、非正式学习成果认证标准。转换标准可以较好的实现学习者储存以及积累的知识通过学分银行评价标准进行目标机构课程学分、证书以及文凭的转化。当学习者的学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将标准学分整体进行目标机构文凭转化的过程即为学分兑换,也是学分转换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行转换标准的制定:第一,由学分银行与其他教育机构共同协商;第二,学分银行与每个加盟教育机构签订学分转换协议;第三,参照质量等级标准标准,对加盟的教育机构进行分类,根据所分的类别制定相应的转换标准。
六、结语
本文针对标准体系的构建,阐述了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制度的实现模式、学习成果描述维度、学习成果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框架、认证与转换标准体系的基本内容。但是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尚不全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郭富强.学分银行模式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转换标准体系构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16,12(23):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