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成功经验及启示
2018-05-14吴婷婷侯婉滢
吴婷婷 侯婉滢
【摘要】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本科教育始终保持卓越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取得了瞩目的成就。随着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愈演愈烈,国家、社会和高校等各层面都对其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本文在对“本科生导师制”问题的强烈关注下,通过对英国牛津大学的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对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状况进行反思,为完善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建设方面提供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研究分析;启示
牛津大学本科教学是以导师制为基础的,导师制被称为“牛津皇冠上的宝石”。导师制在牛津大学已有六七百年的历史。在19世纪时,牛津大学将导师制作为其本科生教学的基本模式,迄今也有约两百多年的历史。著名高等教育学家弗莱克斯纳认为,牛津大学本科生中相当多的人已达到美国和德国研究生的层次。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我国本科生导师制颇有借鉴意义。
一、牛津大学导师制成功的经验
在明确的教育理念指引下,牛津大学导师制规范着导师制实施中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教育模式,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式和特点。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的成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采取对学生个别指导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启发式教学为宗旨的教学组织形式;提倡平等合作自由的学术氛围。牛津大学的授课制度是传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并行。在与学生合作的前提下,导师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启发,引导学生独立得出结论。同时,师生都努力营造平等、民主的讨论氛围,师生关系也更为融洽,指导效果更为显著。“导师非常关注学生个体、师生双方的合作关系以及认真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使得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学模式是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地指导培养。导师关注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按照学生个人能力进行教学。导师的教学过程是以师生双方的合作为基础的。导师负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工作的技能,是学生批评性的指导者,对学生学习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导师主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真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导师所做的是帮他进行判断和改正。
二、当前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层面看,导师自身责任意识不明确,导师指导过程有名无实,导师指导与学生需求存在脱节等问题;从学生自身而言,参与积极性不高,忙于应付而非认真对待导师的指导等问题。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对高校导师数量的要求很高,而国内许多高校的导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压力相当大,根本无法全方位督促每一位同学。同时,目前我国许多大学颁布的《XX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管理》的制度,大都是理论与实践不同步。此外,本科生导师制在实际操作中会出现院系权责不清的问题。高校没有出台针对导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量化考核的指标,国家也没有以正式的形式就有关本科生导师制做出明文规定。因此,导师们在工作时不得不反复界定自己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毕业论文导师、实践指导教师等有明确工作职责的岗位教师的关系。部分高校学生和导师之间无法进行双向选择,这些均导致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状态。
三、牛津大學本科生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启示
高校可以通过增强导师遴选的灵活性的方式,解决其生师比不协调的问题;适当放宽导师遴选条件,争取扩大选择的范围面。同时,通过“量化导师工作任务,明确监督评价指标”;“加大奖惩力度,优化师资配置”以及“强化导师培训制度”等具体措施来构建有针对性的本科生导师的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高校需要明确导师工作的具体内容,帮助导师明确自己的职责。教师是学生在校的主要引导者和督促者,与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首先,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对其进行因材施教,个别指导,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有侧重点的引导。其次,教师应该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做出明确安排,积极落实指导督促工作,对学生学业和发展负责。最后,教师应该鼓励和督促学生持续性学习和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助益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来说,在本科生导师制下,应该摒弃被动的态度,成为积极参与的主体。首先,学生应该客观细致得分析自己的学习基础和优缺点,并对自己的大学生活作出合理的规划和安排,兼顾学业和社会实践,追求全面发展。此外,学生还应该积极提问题,主动与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再次,学生应充分利用导师制的优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认真听取导师的意见或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大学生活。最后,学生对于导师的意见和建议应予以高度重视,努力实践,并及时反馈。
参考文献
[1]BrianHarrison.TheHistoryoftheUniversityOxford,The TwentiethCentury[M].ClarendenPress,1994:163~164.
[2]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242,241.
[3]杜智萍.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教学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6(06).
[4]黎佳思,管阳太.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和发展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05).
[5]马靖.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变革初探[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吴婷婷(2000—),女,甘肃平凉人,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中学高三三班,学生;侯婉滢(1993—),女,湖南溆浦人,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