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红色口述历史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

2018-05-14欧阳慧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党员干部

[摘 要]红色口述历史因口述内容不同而区别于其他的口述历史,它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红色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研究者的口述为主要形式,也是党史、军史的重要文献来源。红色口述历史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创业史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史,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伟大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关键词]红色口述历史;党员干部;理想信念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4-0140-05

口述历史,是综合采取传统的笔录形式和录音、摄像等现代技术手段,记录历史事件亲历者或者见证人的回忆而保存下来的口述凭证。口述历史可以弥补文献资料的空白,也可使历史更加生动、鲜活,对于丰富历史内容,厘清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实现资政育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红色口述历史因口述内容不同而区别于其他的口述历史,它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为主要内容,以红色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研究者的口述为主要形式,也是党史、军史的重要文献来源。红色口述历史资源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艰难创业史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史,集中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风范和伟大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

一、红色口述历史资源的形式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有着艰辛而辉煌的历史,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分子和感人事迹,值得大书特书。依据讲述人的身份不同,决定了红色口述历史资源具有多种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一)亲历者直述

红色口述历史最基本的形式,是亲历者的直接讲述,其中,又包括个人生平讲述和对经历的历史事件的专题讲述。生平讲述不仅是口述历史的常规形式,也是红色历史资源的最理想的口述形式。每一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大书,特别是那些身处在大时代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如果他们每个人都能够留下自己的生平讲述,无论是在党史、军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文献补充材料,而且对于社会、历史或是个人,都将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革命文化遗产。革命亲历者特别是身居重要岗位的领导人的个人生平讲述因其所跨越的历史纬度,能从更微观的角度对党史和军史进行全景式的展现,口述历史也就是大党史、大军史的缩影。最常见的红色口述历史,是历史人物的片断讲述,也是红色口述历史资源的专题形式。主要针对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详细描述,严格意义上来说,专题讲述可以是个人生平讲述的部分内容,也可以采访人求证式的命题,通常用于历史事件的采访,目的是收集亲历者即参与者和见证者的个人证词,是对特定历史事件的参与、亲历、见闻和记忆。每一位亲历者的口述都是一段历史活的见证,也是一个时期群体革命文化活动的代表,尤其是参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过程的亲历者,幸存不多,他们渐行渐远,带走的将会是一段历史的记忆,如果没有及时抢救,就会给历史留下无法挽回的缺憾。因此,开展亲历者口述历史抢救工作,不仅是为一个时代,更是为未来留下历史的踪迹。

(二)旁观者转述

红色口述历史的旁观者转述指的是与亲历者一起生活的亲属、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的讲述,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是革命亲历者工作和生活的见证人。随着革命战争年代已经久远,革命亲历者越来越少,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历史细节在革命新历者在世的时候,并没有在公开场合讲述留下记录。但是,他们经常会用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历史细节,教育和影响子女、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而且这些老一辈革命者非常注重言传身教,有许多生动的事例。因此,子女、亲属、身边工作人员讲述与老一辈生活、工作的点点滴滴,是当今征集红色口述史料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红色口述历史资源的一项重要形式。目前,开展相类似口述史料征编的有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井冈儿女”口述史料征编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延安儿女”口述史料征编活动等。

(三)研究者陈述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口述历史领域都会存在这样一个专题,即让个人讲述别人的故事,尤其是那些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一些历史名人传记作家或者研究者,通常需要采访与历史有关的人物,积累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同时也融入个人的研究成果,他们所讲述的历史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也是口述历史的常用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对党史、军史充满感情,各地也都加强了地方党史的研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党史细节、党史人物被发掘出来。这些党史、军史研究者通过比對材料、综合研究,形成了许多了新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他们的口述虽然夹杂有个人观点,但是仍不失为重要的红色口述史料。这类口述史料在电视制作片中运用较多,如采用相关研究专家学者口述的影像资料来叙述某一历史事件。

二、红色口述历史资源的特点

(一)叙事翔实,重视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通过详细表述出来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一定是刻在心灵深处、触及灵魂不可磨灭的记忆。党史军史资料浩如烟海,涉及到人物史实众多、内容丰富、范围广阔,信息量大。个人的红色口述历史大多着眼于一个事件、一个群体或者具体的某个人,由于是讲述者来自灵魂深处的回忆,叙事过程更多地关注细节,从而使口述内容更加丰满翔实。细节的合理描述一方面可以增加内容的可信度,使人身临其境。同时,由于细节只是局限于讲述人的所做所见所闻所感,难以找到相关证词进行佐证,因此,过于追求细节特别是揣度他人心理活动也会影响口述内容的真实性。

(二)述中有评,主观性强

红色口述历史主要依靠讲述者的主观记忆而形成的,这种主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口述的真实性,但是要客观地看待其价值。主观性集中体现在讲述者在表述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其生活环境、阅历、知识水平、表述方式等影响,在采信这些口述历史资源要注意甄别。但不能因为它的主观片面性而全盘否定口述历史的真实性。虽然记忆不能等同历史的真实性,对党史、军史相关人物进行采访直接口述而形成的红色历史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同样是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历史记录。红色口述历史与文献资料一样,都经历过一个被“重新创造和赋予意义”的过程。[1]红色口述历史中的评论是讲述者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思考,讲述过程不只是单纯地还原历史,在叙述中往往会夹杂对历史的反思,这些评论虽然带有主观判断,夹杂有个人的好恶,但也为深入客观了解历史,增添了更多的研究价值。

(三)情感丰富,引发共鸣

红色口述历史资源是通过采访的方式获得的,它不是与历史事件同步产生,而是事后补制的,也就是说,口述历史具有明显的事后再认识的特点。因此,在讲述过程必然受到对历史再认识之后的影响,掺杂个人对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主观好恶,使其口述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这种情感通过口述、表情、甚至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喜怒哀乐,增强了口述历史的现场感,极富感染力,能够很快地将听者带入现场,引发共鸣。这是一般的文字资料所无法比拟的。

(四)语言通俗,易于交流

口述历史往往是随性而谈,随意而至,不经意间流露出遍寻史书也不能得到的历史真相。口述历史记录的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某个行业、某个社会阶层等群体的历史,而是作为自然人的个体的经历、所见、所闻、所感。口述历史是个体历史,采取口语化讲述,便于采访者与受访者之间进行交流。因此,受口述人的文化背景、社会阅历等的影响,口述史料可以较好地从“原生态”的讲述中保留资料原貌,有助于资料使用者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而不是对资料的个人随意加工。这些通过人们口语化表述出来的历史记忆可以多角度印证历史,为历史本身带来活力,也拓宽了历史的范围。

三、红色口述历史资源在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2]“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些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3]红色口述历史记录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理想信念不断奋斗的艰辛历程和在奋斗过程涌现出的先进分子的感人事迹,深入发掘红色口述历史蕴含的伟大精神,对于增强新时代党员干部坚定理念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口述历史是丰富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的资源库

红色口述史料极大地丰富了党的历史,以音像资料和文字材料并存的形式保存历史文献,既深入地大规模征集和抢救优秀革命文化,充实党史资料内容,也有利于“学习党的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坚定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一是整理实录汇编成集。作为档案资料的口述实录必须保持原貌,确保“原汁原味”,不加任何修饰。由于受讲述人的年龄、口音、记忆能力、文化層次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口述历史经常会因为思维的中断而出现跳跃式的陈述,因此整理口述历史资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而整理口述实录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核实查证,比如受访人提到人名、地名、时间、机构等等,容易出现记忆上的偏差,要多用心查证。因此访谈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做足功课,将受访人所处时代背景和相关人物、事件弄清楚。整理红色口述历史要本着客观实际的态度。口述资料是以口述人的记忆为基础,同时也受个人的认识水平的局限性,口述资料可能与一些已有事实和历史评价有出入。在整理时,不能因为涉及人物的身份特殊和历史地位,而人为拨高或者篡改。如果口述资料与文字资料相抵触,难辨真伪时,应使两种观点在资料中并存。整理者不可依据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来决定原始口述资料的取舍,要避免主观删改,尽量保持资料原貌,同时加以注释论证,以待进一步考证。对于那些带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口语,整理时可以采用注音的方式予以保留。保持口述历史的原始性,既是对口述者和口述资料本身的尊重,也是对口述者与历史活动的心灵互动的尊重;同时也为使用口述历史档案的研究者留下一个开放的空间。二是以音像的形式充实党史资料,为新时代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相关研究创造条件。历史上的许多事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留下文字材料。在党的历史上,“七大”和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大规模地征集革命亲历者的回忆录,但是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大多只讲中央决策、领导集体的事迹,而对个人经历讲之甚少,还有许多历史细节值得挖掘。随着时间的流逝,革命的亲历者已经越来越少,旁观者转述和研究者陈述虽然不是历史的亲历者,但是以二代口述的形式再现父辈的所见、所闻、所想,再现父辈的生活轨迹,仍然具有其他口述人的不可替代性,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所述史料的原创性和真实性,也有助于发掘出新的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因此,及时记录受时间推移而正在不断流失的历史记忆,可以填补历史空白,避免历史断层,多角度佐证历史事实,扩宽了历史叙述的视线,与文献历史互补长短,增加历史知识的丰富度。红色口述历史与文献资料研究相辅相成,红色口述历史必须要在广泛涉猎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择访谈对象和访谈内容。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对象的确定、访谈过程的互动、访谈内容的取舍、后期整理的分析甄别等,无一不与是否掌握广博的党史文献资料相联系。访谈前文献史料掌握越充分,访谈就越主动。采访者把控访谈节奏和范围越到位,越有利于促进与受访者的良性互动交流,对口述内容的把握就越准确、越接近真实。三是建立现代媒资管理系统。由于红色口述历史资源特别有关革命战争年代的记录具有日益稀缺和不可再生的特殊性,更加显得资料弥足珍贵。整合文字和音像资料,建立现代化媒资管理系统,将访问获得的大量的音像和文献、文物素材进行整理、分类、编目,按照分级、分层管理的原则,形成科学、便捷的检索和查阅系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便捷、真实、有用的素材和可靠的历史依据。

(二)深入发掘红色口述历史的教育元素,提高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

从操作层面来说,红色口述史料具有访问范围的广泛性、访问内容的针对性、访问流程的科学性、影像技术的独创性、媒资管理的先进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作深入研究,提炼出其中的教育元素,运用到党的干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革命先辈在理想信念、政治品格、红色家风等方面的鲜活事实对当今干部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将资源优势转化成教学优势,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创新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服务[4]。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光是在战火中淬炼出来的,无数共产党人的感人故事凝结成了信念坚定的崇高品格。这种品格融入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多通过言传身授得以传承。口述历史是运用录音、摄像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访谈的方式搜集口述记忆及有历史意义的个人观点。红色口述历史因为口述者所处的特定环境,其细节描述、情感体验、心理刻画是旁人所无法领会到的,比许多经过“二手”甚至“三手”拼插移接的传闻更加真实、具体、生动。口述历史正是因口述人的亲历、亲闻、亲眼所见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从而使口述的过程才更富有现实性、鲜活性和权威性。正是基于此,这些素材,经过加工提炼,进一步聚焦主题,开发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专题教材和教学资料,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如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将采访和拍摄回来的红色口述历史素材按“红色信仰、红色风范、红色家风、红色友情”四个专题进行分类整理,编辑成党性教育教辅材料,并撰写脚本制作成“红色情怀”系列专题片,运用于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培训,丰富教育内容与形式,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合理择取红色口述历史的生动影像,增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

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是能够扎根灵魂,打上信仰的烙印。红色口述历史讲述的是心灵深处的记忆,无论是慷慨激昂的生动描述,还是平淡质朴的娓娓道来,都以其更加鲜活的历史素材和故事情节,引发情感上的共鸣。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红色口述历史资料征编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技术支持。红色口述历史不再只是声音的历史,更是音、画、像等多媒体技术共同记载下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折射出中华民族近百年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与发扬。红色口述历史,运用了现代先进的电视传媒技术,融入了讲述人丰富的情感,赋予史料以生活的“温度”,贴近大众生活,增强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可视性,将理想信念这一精神层面的抽象事物具体化,受众更为广泛,易于被大众接受,启迪现实,引人深思,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焕发出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懈奋斗的精神,凝聚成磅礴力量,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心中的信念。在征集红色口述历史原始资料时要特别会抓“特写”,为后期加工编辑提供更为生动清晰的音像资料。我们在采访老红军、开国少将张力雄时,他虽然已是103岁高龄了,但是对于长征的经历却历历在目,他在90岁的时候还凭记忆手繪出长征路线图,每一个地名都标记得非常清楚,后来被军事博物馆收藏。每每讲到长征,张老将军总是哽咽流泪,这种场景最能打动人心,在采访中就要善于将镜头推近,抓拍特写。因此,在“海量”征集红色口述历史的基础上,剪辑出最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口述音像片段,配上相关历史文献影像,编辑成理想信念教育的专题片,可直接运用于党员干部教育课堂,或者开发成访谈式教学等课程,提升教学效果。通过音像画相结合等多媒体技术,营造出真实的场景,充分调动受众的各种感官,引发情感共鸣,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感染力和持久力。

[参考文献]

[1]杨祥银.“档案学家与口述历史”刍议[J].档案与建设,2000(10).

[2]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6-26.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4]柯华,欧阳慧,廖昔君.试论红色口述史料的时代价值——以《红色情怀·“井冈儿女”口述史料征编与研究》为例[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6).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党员干部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革命理想高于天
党员干部之“三不”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中国梦”视域下的青年理想信念
家属上阵监督廉洁过节